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地区世界现代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5日至10日在广州华南师大举行。来自中南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学者共八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这一中心议题,就如下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趋势问题。有的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在1924—1928年曾有过短暂的繁荣以外,大都是在危机和萧条中渡过的,这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资本主义机制的缺陷。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宣告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破产,并且要求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作出相应的变化,从而出现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新经济体制,并在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多次经济危机,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讲,都是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这次危机源出何处,起于何因,为什么它扩散的地区那么广泛,发展的程度那么深刻,持续的时间那么长久,为什么无论是通过微观经济手段,还是宏观经济调控,都不能有效地对付所出现的难题,撇开政治上的原因,这些问题显然是令人感兴趣的。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状况 1、危机爆发:纽约证券市场崩溃  相似文献   

3.
1929——1933年世界规模的经济大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英国首当其冲。资产阶级传统庸俗经济学中的一切否认经济危机的理论都宣告破产,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为资本主义辩护的需要,更不能满足资产阶级国家指导垄断资本主义运行与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凯恩斯主义就应运产生。一、《通论》的发表及其在西方的影响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通论》的发表把凯恩斯在此之前陆续提出的经济学说及政策主张理论化、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堪比1929-1933年的“大萧条”.五年来,这场危机不仅导致世界经济衰退,还引发了欧美国家的社会动荡.现实证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减弱.这一切都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提供了条件.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欧美罢工运动的此起彼伏、共产主义力量的重整旗鼓、社会主义国家地位的上升和全球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等诸多因素中可见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端倪.然而,世界社会主义的重振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气候并非新问题,它是国际资本主义体系与社会主义体系相互间展开的长期斗争。从1917年到1989年的72年间,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 一,1917~1929年激烈搏斗时期。世界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许多国家爆发革命,帝国主义对苏联武装干涉,两大体系呈现互有攻守的激烈搏斗特点。 二,1929~1939年相对攻势时期。在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专政使人类目睹了资本主义最为丑恶的弊端;同时社会主义苏联国力日增,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威望提高。这时的国际大格局,呈现出社会主义体系处于相对攻势地位的特点。 三,1939~1945年,全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两大体系处于相对均衡时期。 四,1945~1959年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体系处于保持攻势时期。中国革命的胜利,更使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争相仿效社会主义模式;德日意的战败,英法的削弱,却使资本主义世界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伴侣,是资本主义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周期性地毁灭大批物质财富,毁灭生产力本身,以至酿成整个社会的动荡来实现。这种荒谬现象最鲜明不过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痼疾,最鲜明不过地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他认为:“资产阶级生产的一切矛盾,在普遍的世界市场危机中集中地暴露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第610页) “使实际的资产者最深切地感到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资本论》第1卷,第24—25页)即是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包含的一切矛盾的焦点和总爆发。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把经济危机看成是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到来的前提。他指出:“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但是新的革命的来临象新的危机的来临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14页)按照马克思最初写作政治经济学的计划,世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日战争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陈培均一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入极端混乱状态。为了摆脱危机,首先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日本、德国、意大利,挑起了重新分割殖民地侵略战争,他们为避免外交孤立,1936年11月,德国、...  相似文献   

8.
从1927年开始持续四年之久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各国造成了空前巨大的破坏。日本也遭到沉重打击。1931年工业产量比1927年减少34.5%,重工业有近一半米开工,失业者300万,农产品价格锐减,造成农民大批破产。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为了转嫁危机损失,缓和国内矛盾,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占东北三省的战争。1937年秋,经济危机再次冲击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新的经济危机威胁和重新瓜分世界,日本开始发动新的侵华战争。由此可见,日本侵华为经济而起,对华进行经济掠夺就成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根本目标和侧重点。占领中国大半国…  相似文献   

9.
一、序言      市场和政府几乎是经济学领域中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在资本主义陷入 1929— 1933年经济大灾难以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体占主要地位,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段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语 )正是那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验证了“市场失败”,并宣告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的终结。从 3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以国家干预为主的经济体制。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恢复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缓解经济周期波动和各种社会矛盾,政府以不同的形…  相似文献   

10.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的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分析了农业保护政策出台前美国农业面临的环境及以提高农场主收入为目标的农业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指出了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在立法、手段、调整等方面带给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趋势不可阻挡  20世纪行将结束。回顾20世纪的漫长历程,世界经济发展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空前劫难,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及二战后50多年来世界经济大发展等重要时期。回顾历史,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体化的过程。这种一体化表现为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生产力的提高,各国经济先后由闭关自守、贸易保护向市场开放、出口导向和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战后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国际化、市场化及相互依赖等方面。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二战后随着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初期还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特别是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以后,它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到一定时期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证明。尽管当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也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而在另一方面又将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3.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最严重后果是东、西方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而东方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就是1931年日本以“柳条沟事件”为开端武装侵略中国的东北。这一点已为人所共认,似无再加讨论之必要。然而至今很少有人把“芦沟桥事件”也和经济危机相联系起来,似乎到1937年,三十年代初期那场经济大危机已成过去,不再有所关联了。日本和西方某些史学家至今仍然断言,“芦沟桥事件”完全不同于“柳条沟”,它只是一次偶然的事故,却不幸被酿成一场全面的战争。①笔者认为,芦沟桥事件完全是柳条沟事件的发展和继续,是日本国内持续的经济、政治危机的产物,也是东  相似文献   

14.
刘绪贻 《学术界》2001,(6):261-26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史 ,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然后逐步走向衰落并出现保守改革高潮的历史 ;是随着上述发展过程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进行全球扩张并和苏联进行冷战 ,冷战结束后又谋求世界霸权的历史 ;是美国社会上层建筑在上述两种发展过程影响下不断演变的历史。1 92 9— 1 933年间空前严重经济危机 ,把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改变 ,就没有出路。但是 ,当时美国大多数人既不愿意彻底改变生产关系 ,走社会主义道路 ;也不愿意放弃资产…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本次世界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认为这场危机是“新自由主义的失败”;二是将其当作由生产过剩引发的资本主义循环性危机去理解。但是,观点二并没有解释这场经济危机为何成为了“百年不遇”的事件;而观点一也没有解释自由主义的失败是资本主义的失败。笔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衰落的必然结果,所以,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就是资本主义的失败。为此,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想适应“零增长”的新的经济社会制度。另外,反对金融资本主义,认为应该重视马克思的生产性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并没有能够使资本主义摆脱危机,相反,在经济危机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又凸显了新的道德危机。如果说在旧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是主要社会病的话,那么,在新资本主义时期,除了经济危机之外,道德危机正成为新的社会病。然而,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道德危机,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冲突。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道德危机的考察,可以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带来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以来,以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1908年—)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和扩大,现已超过他们的先辈、以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1857—1929年)为代表的早期制度学派。其原因在于,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危机愈加频繁,人们渴望改革;而新制度学派  相似文献   

18.
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生产力空前发展、国民经济走向全面现代化。面对这些新情况,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宣称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而永葆青春和活力,我们一些同志也觉得帝国主义的垂死性实难理解。产生这种疑虑和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只看到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发展的现象,而缺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的深层次的思考。事实上,当代资本主义所出现的所谓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20,(2):64-70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是对生产力达到普遍发展程度阶段后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原则高度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开辟的世界历史的一般规律。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集中体现为现代性的危机,本质上是当代资本在世界历史范围内异化扩张的危机。当代资本的扩张是资本的人格化即资产阶级对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劳动成果的占有,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在当代世界历史中最突出的体现。当代资本的扩张方式使债务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样式,而通过加强对国内、发展中国家和相对落后国家劳动人民的财富掠夺来度过危机的方式,必然会加剧资产者与无产者在世界历史范围内的对抗。因此,在新时期,正确认识并思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与命运成为重要的时代话题。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22日—29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举行了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WCPS)第六次大会。这次盛会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千余人参加。以钱伟长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了这个大会,并转达了李鹏总理的贺信。大会的主题标新立异:“成功者、失败者和先驱者们:向经验学习!”在一周的研讨议程中,有一天特定为“中国日”。会议气氛友好、热烈、坦率,使我们与会的中国代表开阔了视野和思路,加深了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责任感。在生产力理论探讨上,大会有不少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