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社尸考     
先秦时期,尸是人神之间互动的中介。对于祖先之尸论者颇多,而对于社尸则鲜有论述。结合典籍与出土资料,本文从"尸名分析"、"祭必立尸"和"为尸条件"三个方面具体考察先秦时期的社尸,这对于研究古代的祭祀礼制,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殷商时期的乡人禓(傩)祭仪,体现出以贵族中下层国人为主体的社祭习俗,目的是祈求天地之气交融而风调雨顺、神人谐和,为上古人类对太阳崇拜的祭礼衍化形态。有关"上甲微作禓"的记载,与分封于鲁与晋等地的殷遗民旧俗有关,是西周以后殷商社祭形态的延续,后为两周宗法体系吸收而作"乡人傩",进而归纳入《周礼》系统。  相似文献   

3.
殷商时期的乡人裼(傩)祭仪,体现出以贵族中下层国人为主体的社祭习俗,目的是祈求天地之气交融而风调雨顺、神人谐和,为上古人类对太阳崇拜的祭礼衍化形态.有关“上甲微作裼”的记载,与分封于鲁与晋等地的殷遗民旧俗有关,是西周以后殷商社祭形态的延续,后为两周宗法体系吸收而作“乡人傩”,进而归纳入《周礼》系统.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和以色列的宗教文学中都有以人牲报祭神灵的文学事象。中国上古杀俘祭社的文学事象先期保存在《诗经》中 ,这与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而形成的社神崇拜密切相关。《诗经》对杀俘祭社作了正面描写 ,对杀俘祭社持肯定态度。而到了《左传》中 ,杀俘祭社成为负面事象 ,遭到作者和当时士人的批判 ,反映了人本思想的抬头 ,人的生命受到重视。与此相应 ,《诗经》和《左传》对杀俘祭社场面的描写有详略之别。古代以色列宗教文学也有以人牲报答神灵的祭祀事象 ,神灵的施舍和以人牲祭祀报答遵循对等的原则 ,对于用人牲进行祭祀的情节有详尽的叙述。古代中国和以色列与人牲报祭相关联的文学事象体现出一致的人神交往原则 ,同时又有明显的差异 ,二者所用人牲的来源不同 ,作品格调不同 ,同类题材作品的演变趋势也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5.
土地神及其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崇拜是最普遍的自然崇拜形式之一。与土地崇拜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可称为土地崇拜文化丛,它包含土地神观念、土地神名称、土地神形象、祭所、祭祀仪式、神话、禁忌等文化元素。各种文化元素产生之后,又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土地崇拜文化。  相似文献   

6.
“社”原是先民们对自然土地的崇拜,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部族的融合,“社”的文化内涵不断演变,后逐步融合英雄祖先崇拜,成为政权的象征。大禹治水有功,被夏人尊为“社神”。商汤灭夏后,欲迁夏社。“迁夏社”乃变更社神之义。文献中把“社”“稷”二神对举,稷神原为“烈山子柱”,商汤变更为“周弃”,这种行为称为“迁”。对于夏社“社神”,商汤计划也采取类似方式,此举引起遗夏势力的反对,被迫终止。商汤命伊尹报祭夏社,表明灭夏兴商得“天命”的正当性以及商政权建立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先秦两汉时期的社祭活动,存在着官方和民间两个系统.在西周时期,社祭活动由官方主导,既是一种重要的国家宗教礼制,也是维护贵族统治的有力工具,民间的社祭活动要受到官方的制约.自春秋以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官方对社蔡的控制力减弱,而民间社祭活动却不断发展,社祭的政治性和宗教性逐渐淡化,社会性和娱乐性日益增强.到了汉代,社祭成为盛大的民间娱乐活动,实现了从国家礼制到民间节庆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略说华夏“社”文化□戴存仁在我国的文史典籍、文学作品中,常记载有“社”文化的内容。如今,农村不少地方还可见到社庙,还保留了社祭的风俗。这是华夏“社”文化风俗的产物。一“社”字的本义是掌管土地的神。《说文》对“社”字解释为:“地主也,从示土。”“地主”...  相似文献   

9.
董雪静 《殷都学刊》2005,(3):97-101
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记载中,先民于“社”地举行祭祀祈望农业丰收的同时,亦进行祷告人类自身蕃衍的奉祀活动,并最终用“会男女”的形式得以落实。祭社逐渐成为民众欢聚的一个节日,社庙也由神圣的宗教场所发展为男女青年的恋爱狂欢之地。  相似文献   

10.
卜辞取祭考     
卜辞取祭考彭明瀚殷人特别迷信,信鬼而尊神,先鬼后礼,奉行多神崇拜。据甲骨文反映,殷人有繁杂的祭谱和祭仪。笔者已考订出殷人用人牲的祭把在卜辞中称为“伐祭”,用毛(兽)牲的祭祀为“兽祭”①,那么,用羽牲的祭祀是否有特殊的祭名呢?我们认为有,那就是“取祭”...  相似文献   

11.
商代的军事祭祀类型众多,仪式繁复,贯穿于战争始末。商代军事祭祀活动已由较早的图腾崇拜发展到祖先崇拜,并把祖先神作为主要的祭祀对象,以此,对祖先神的祭祀贯穿于战争的各个时期,而上帝和自然神,并没有成为军祭的对象。商人对于神灵的崇拜以及军祭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都说明商代战争是深具宗教意义的战争,神灵在军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泰山香社起源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涛 《东岳论丛》2004,25(3):143-145
泰山香社是民众自发组织的到泰山朝山进香的民间信仰团体.泰山香社深受两汉以来佛教组织的影响,在五代两宋时期,形成了以崇祀泰山神灵为主的民间香社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宗教祭祀及其乐舞对于戏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原始鬼神崇拜之间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图腾礼仪及傩祭中的拟兽类歌舞就蕴含着鲜明的戏剧美因素,与拟兽扮饰表演不同的拟神扮饰表演,包括蜡祭、雩祭、社祭等以及“葛天氏之乐”也带有丰富的音乐舞蹈、装扮表演等戏剧因素。巫觋在此类宗教活动中的地位和行为颇似今天戏剧舞台上的演员,为孕育中的中国戏曲提供了虚拟的装扮性和心理的观赏性这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远古时代宗教祭祀仪式中孕育出的戏曲萌芽,由于先秦礼仪文化理性精神的发展,并未能进一步演进,虽然荆楚歌舞中戏剧萌芽保存下来,但只能转化为理性文化改造的宫廷祭曲,或保留在少数民族的泛文化宗教习俗之中。  相似文献   

14.
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里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社奈的时间,古来记载不一,《礼记·月令》只记着社而无秋社,或以为"今本《月令》已佚秋社句"。实际上,由于汉初是以建亥元月为岁首,腊月为秋九月,秋社与腊祭合而为一,因此不见秋社的记载,武帝复用夏历,春社、秋社又归完整。汉代乡村中,虽然官方仍强调以里至社,但社已逐渐与官方体系的里相分离,成为民间组织,并有自己的社宰、社祝、社祭等等。与之相应,春、秋两社形成了社祭与娱庆的统一,成为民间感大的公众性节日。这些都对汉代乡村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月泉吟社考述欧阳光在元初众多遗民诗社中,规模之大,人数之众,莫过于月泉吟社,故其在文学史上久负盛名。该诗社的活动留下了一卷《月泉吟社诗》,在宋元时期大多数诗社活动如云泥鸿爪,材料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它更显得弥足珍贵。一、月泉吟社之结社宗旨及社事始末月泉...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继图腾崇拜之后的自然崇拜中就有对天地林木山岳江海的崇拜。文明社会之后,统治阶级尤其是最高统治者把这种自然崇拜纳入自己承天应命、天命神授的范围之内。于是,通过封禅、祭海等活动以显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及“四海会同”之义。青海湖古代又称西海,自唐以来对西海屡有封号,至于对其之祭祀,在古代为遥祭,由清代开始为近祭和会盟,当代为民间祭或敖包祭。各种祭祀的形式、内容和社会意义也各有不同,本文拟就此问题试作一些初步考察。遥祭纪略原始的自然崇拜在人类进入初级的文…  相似文献   

17.
巍山彝族土主崇拜是彝族祖先崇拜中的宗族崇拜。它诞生于南诏以前,在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建立之后进入了繁荣时期。在巍山,土主神是人们最受尊敬的神,每到祭祀日人们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巍山土主崇拜仪式是当地彝族宗教信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寓教于乐、人神亲善、趋吉避凶等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穆葳  向晋卫 《理论界》2014,(10):48-51
先秦时期,霍太山和霍山神的崇拜盛行,霍太山作为历史上的“五镇”之一,在其早期发展中就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和历史含义。之后,由霍太山崇拜衍生出的霍山神崇拜形象多变,对霍山神的信仰方式也不尽相同。先秦时期的霍山神崇拜有诸多自身特色,其中对霍山神崇拜影响最大的仍是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9.
唐代民间私社除了具有与官社相同的社祭功能之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四项基本功能,包括丧葬互助、水利管理、宗教活动以及其他经济互助,从而使民间私社具有更为广阔的组织基础和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成为唐代乡村社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董雪静 《兰州学刊》2005,(5):297-300
<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描写了先民于"社"地举行祭祀祈望农业丰收的同时,亦进行祷告人类自身繁衍的奉祀活动,并最终用"会男女"的形式得以落实.祭社逐渐成为民众欢聚的一个节日,社庙也由神圣的宗教场所发展为男女青年的恋爱狂欢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