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伟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71-73
从雕塑创作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雕塑创作中的一些艺术观点。论述了精神内涵和生命力是雕塑创作的核心和灵魂及创作中的任何部分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指出雕塑语言在雕塑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及雕塑创作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常宁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63-68
考古发现表明,古希腊雕塑由于其社会和文化功能的需要,绝大多数都是着色彩绘的。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这些雕像的色彩大多丢失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单质雕塑的出现和审美趣味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古代艺术的一种错误认识之上的,而这种古典趣味的规范一旦形成又对后来人们的雕塑观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刘长发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67-69
雕塑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与彩陶艺术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秦汉雕塑突飞猛进,经魏晋南北朝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隋唐时期成就最高.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陵墓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6.
彭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3):10-16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7.
从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受众群体特征、校园自然环境三方面具体分析校园雕塑造型语意传达的要求,并提出高校校园雕塑要具有鲜明的、艺术性的造型语意总体特征,在高校特定环境中易于形成情感激励。 相似文献
8.
刘文斌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6(2):103-104
人体美是美中之美,人体绘画是高等美术院校学生的重要课程,人体素描研究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的专业知识.雕塑可以使美术专业的学生更科学更完整地理解人体造型,从而描绘出完美的人体. 相似文献
9.
解少勃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4):45-48
对于传统雕塑的态度,中国雕塑界基本有三种表现:即自觉型、盲从型和否决型。对中国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具有突出的继承性、借鉴性和时代性特征。认真审视中国传统雕塑,并给以批判地继承和吸收,是今后中国雕塑事业发展和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袁红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2-54
技术的创新总是能给实践活动带来便捷,提高实践的效率和成功率。3D打印技术的介入使雕塑艺术创作的效果有了更多的预知性、丰富了雕塑艺术创作的手段和材料,使雕塑艺术创作过程更为简单,特别是保证了雕塑家创作意图的准确实现。 相似文献
12.
校园雕塑是学校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校园雕塑设计中要注意校园雕塑的立意及题材、校园雕塑和周围植物环境的关系及校园雕塑的布局和选址等问题 ,同时设计时还要考虑校园的特殊环境、布局风格、学生特点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雕塑性”思维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丹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1):99-102
服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如果仅仅从本专业领域来考虑问题的话 ,往往无法突破常规思路与传统知识的禁锢。在服饰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善于运用雕塑性思维 ,就能设计出更具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的服饰。 相似文献
14.
郝大微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现代的城市建筑往往把人与环境的自然联系割断,使人的生存变得单调、紧张。雕塑作为空间关系中情感交流中心,美的联想的媒介,为城市创造着精神生活的空间,重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因而雕塑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陈杰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雕塑基础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既有与其他课程必须共同遵守的教学规律,又有其相对独立性。艺术规律,是雕塑基础课中所必须贯穿的,纯粹规律性的教学容易导致学习的枯燥,在雕塑基础课中如何既遵循规律性的教学,又发扬雕塑课程的独特性,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是本文着重解决的问题。在雕塑基础练习中,努力挖掘学生的个性,找到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才会唤起学生艺术探索的欲望,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基础课,教学中风格问题的探索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6.
张红华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9):107-109
指出了当前我国景观雕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是强化设计概念,注重题材的选择及功能应用上的区分,二是树立创作个性,体现人的思考,显示人的价值。最后对现代城市景观雕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一要明确环境的性质,二要注重比例的协调,同时,也要将设计纳入到景观雕塑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宋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6):113-115
雕塑作为人类思维和劳动的产物,除了自身所具备的三维空间以外,还承载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观众在解读雕塑作品的时候,还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实现了雕塑的艺术意义。本文以中西方雕塑空间为研究课题,对不同文化创造的雕塑空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范向前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128-131
中国现代杰出的雕塑家刘开渠同时又是杰出的雕塑教育家,他开拓了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繁荣了中国当代雕塑教育。刘开渠雕塑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构建完整的中国当代雕塑教学理论体系;主张不断创新的雕塑教育理念;强调雕塑造型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雕塑习作中的表现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大众文化崛起、艺术泛化和艺术非审美性等现象出现的文化语境中,雕塑材料开始以媒介符号和理念两种艺术形态主动介入到雕塑艺术活动中来,它不再是艺术家雕塑活动中的被选择对象。在功能上,材料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仅停留在实用性、可塑性和持久性等特性范畴,从而使“无限定性”成为当代雕塑材料发展的主流形态,当代雕塑艺术开始步入一个以材料为主的“泛雕塑”时代,任何特殊手段和工艺都可以用来参与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雕塑家选择材料的目的也变得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