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曹魏的屯田制度,是当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后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阐明它是如何从秦汉的封建国有土地制与屯戍制度发展而来的过程,以明此制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也非独创于一人,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封建”一词的泛化使用,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景观。一件事物,无论好坏,只要扣上一顶“封建”帽子,即代表落后、腐朽。封建习俗、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封建”一词如何陷入泛化使用泥淖?哪些入、事为这一路向的推手?泛化使用的惯性及日用不知,又如何将我们五花大绑?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封建”?为此,樊良树博士专访了《“封建”考论》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  相似文献   

3.
要想把党建设好,就必须十分重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消除腐败现象,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本文就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清除腐败现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性谈谈看法。一、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种种复杂原因。1.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是产生消极腐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思想意识根深蒂固。特别是封建的权利意识对人们的影响很深,人们往往把升官和…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是胜利的,因为它推翻了二千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因为它的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失败的原因自然很多,但其中自身理论的混乱及其深层根源———中国传统思维的局限,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学术界曾出现一股世界舆地研究之风。这股风气在当时就引起广泛注意,后来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时的世界舆地研究究竟如何兴起的?发展情况如何?有何特点、成就及影响?本文拟从这些问题入手,对其作一探讨。 一 自汉唐以来,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封建专制制度,虽曾出现过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法显、玄奘取经天竺,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但从未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明中叶以后,随着当时封建政权的衰弱和闭关政策的进一步加强,人们对域外情况更是噤若寒蝉。因此直到明末,中国人对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仍然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6.
封建宗法关系的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封建宗法关系在封建政权上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史上,贯穿了一条线索于其始终,这条线索就是血缘关系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关系。在原始社会中,它表现为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又表现为宗法关系。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是以父系为基础的血缘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奴隶社会“家天下”统治的继续。在这种宗法关系中,体现着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它作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血缘亲疏关系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是世界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社会之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封建经济曾经有过高度的繁荣:科学技术、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规模曾达到举世无双的地步.但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给中国封建社会带来的却不是社会形态的变化,而是“百代兴亡朝复暮”的一部王朝更替史;与王朝兴衰相交织的大小数千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和无数次封建官僚军阀争权夺利的动乱;在人们面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建构了一套以天论为实证基础,以人论为中间环节,以王道论为价值指向,以天人感应论作保障的一套法哲学体系。他的天论实际上就是对封建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描绘;他的人论就是对处于封建社会里的民众的伦理分析与道德要求;他的王道论实际上就是他所向往的封建国家的理想状态;他的天人感应论实际上就是封建国家和老百姓的双向互动关系。董仲舒把这些现实世界的内容包裹在其天人感应的神学的外衣之中,借助于神(天)在人们观念中的力量,熔铸成为具有强大功能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文化奠定了法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场封建法西斯的统治,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十年浩劫,然而,也开拓了人们的政治视野。透过“革命”的词藻和“激进”的理论,人们终于发现这伙黑帮彻头彻尾地浸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毒液。这才大彻大悟,明白了一条极其  相似文献   

10.
近代通俗小说创作的三次高潮,标志着近代小说的繁荣。近代小说的发展走向,和近代社会的发展走向密切相关。初期的侠义公案小说,反映了广大民众对统治当局道义、能力上的怀疑,和对下层社会力量的认可;改良时期的谴责小说,对封建末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辛亥革命前后的“鸳蝴派”小说,则从更内在的层面,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人生格调的变异和对封建理念的叛离  相似文献   

11.
对道德合理性的现代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杏苗 《社会科学》2005,(9):134-138
道德的合理性问题是重建现代道德的关键,道德合理性有三个可以论证的因素:现代道德的生存论背景;人的理性能力的超越性和人性转化的可能性。改变启蒙以来排他性两分的理论构架,从宇宙与人、天道与人道等关系的角度来论证道德的合理性,可以为从封建神学关系中解放出来的人们如何理解道德的内在根据提供可依标准,并为重构现代道德提出了可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封建家长制,是封建宗法的家庭制度。它以家长为家庭的“至尊”,其他家庭成员人身依附于家长;若干家庭又隶属于封建大家族,族长是大家长;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统治则建立在其上,由封建家长、族长形成基础,以各级地方“父母官”为中介,以“家天下”的皇帝为顶端。对封建家长制及其道德观念的批判,是民主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图通过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对封建家长制批判的考察,作为当前批判和肃清封建家长制残余的借鉴。戊戌变法时期对封建家长制的批判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制造舆论,发动变法运动,进行了我  相似文献   

13.
一打开中国近现代史,人们常常在这样一个问题面前徘徊沉思:不知有多少从封建营垒中走出来,高举起西学旗帜的宣传家、思想家,最后却回到了封建传统文化的怀抱;不知有多少曾经在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疆场上摇旗呐喊、冲锋陷阵的猛士,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竟又摇身一变,成了狂热的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更不知有多少曾经风云一时的反孔英雄,最后竟或高升,或退隐,或潦倒,或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法律制度、法律观念和文化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立法、执法和人们的法律心理、行为。在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思想和文化的态度上,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①社...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期"家庭改制"的理论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期 ,有人把改造封建家庭制度与改造中国社会联系起来 ,揭示了封建家庭制度是如何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根源。这其中蕴含了文化革命的深刻意义。“家庭改制”既是一个理论、观念、学术问题 ,也是一个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问题 ,所以对它的评判和实践 ,需要理性思考和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传教士对传统教育的审视,使人们加深了对封建教育弊端认识;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的实践,进而凸显了传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传教士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介绍,为传统教育改革作好理论准备。传教士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农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商品经济的超前发展 ,并由此成为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雄厚基础 ;中国封建农民所具有的人身自由、择业自由 ,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相对频繁 ,也使中国封建城市有可能积聚起更多的人口 ;中国封建时代以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为主的经济模式 ,使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并使封建城市经济因社会竞争的广泛存在而比西欧封建城市更显繁荣 ;社会竞争的广泛存在 ,一方面使中国封建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也刺激封建政权建立起日趋完善的调控机制 ,以抑制工商业的过度发展 ,而这正构成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已过70年,然而它留下的课题远没有完成。“五四”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以前,不论皇朝如何更替,人们的思想总是被禁锢在严整的封建主义的桎梏中,只有到了“五四”,从对立面的西方发现了一种新的迥异于东方封建传统的文化形态,人们的脑子才开了窍。可是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五四”运动的前期完全是一种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权威崇拜与政治参与意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政治生活中,权威不宜一概否定;但权威崇拜的极度发展则导致人们政治自主意识的弱化,诱发政治盲从和政治冷漠。封建王权政治结束之后,王权崇拜为“领袖崇拜”所替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一个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20.
陈欣 《船山学刊》2008,(4):97-99
本文以胡宏有关“封建”的论述为中心,具体考察其在不同时段、不同政局下的论述变化。其论述大致由肯定郡县制,只是修正郡县制在实行时的缺陷;再到在史论中隐约批评郡县制,意欲恢复封建;最终全面论述封建建制。认为封建是大法大本。其论述虽看似循序渐进,实为在具体时势下的权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