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明清白话小说词语札记五则,这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由于校注者缺乏对明清白话词汇的了解,明清白话小说在注释方面存在某些失误之处,就其中的“春”“体面”“楚”等六条词语,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明清白话小说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明清白话小说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所未收,或者解释不够完备,因此需要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4.
从《西游记》《醒世姻缘传》和《儒林外史》三部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中共检索出行为动词中介存在句1535例,对进入其中充当中介B段的行为动词进行考察,并依据C段名词性成分与中介动词的语义关系的不同,把它们分成带受事、施事、当事和成事宾语四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叙述型存在句是表达存在意义最典型的类别。以分别成书于16、17和18世纪的三部明清白话小说作为语料,可以窥见近代汉语叙述型存在句的基本特征:从语义看,以空间类句为主;从结构看,内部不断增容,除最常见的名词性成分之外,谓词性成分、主谓短语、介词短语等也可充任存在句的时空概念和存在主体;中介动词可前加限制性和修饰性成分,可后附动态助词。  相似文献   

6.
白话侠义小说与白话公案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源头始于南宋话本体公案小说,当时数量很少,仅有《青面兽》、《花和尚》等几篇。明代时白话侠义小说有10多篇,清代时借以清官断案为中心的公案小说、白话侠义小说获得新的结构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白话小说语言词典》是一部高质量的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词典,但也存在着一些疏误。本文就其中若干条目释义、立目等问题提出商榷,希望对该词典的修订和白话小说语言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白话道人主持的《中国白话报》不仅在清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刊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写作、小说与戏曲革新乃至诗歌发展史上,均有不可轻视的历史意义。白话道人的白话报活动、白话文写作及白话小说创作既印证了清末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又显示了清末革命派作家的白话文学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9.
现代白话小说第一人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劼人早期的白话小说具有鲜明的现代思想意识和明显的现代小说美学特征浞⒈淼氖奔湓缬凇犊袢巳占恰泛汀兑蝗铡贰@顒氯耸侵泄执谆靶∷荡醋鞯谝蝗恕  相似文献   

10.
江苏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中国话本大系》,较好地保留了古书的原貌,为专业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全书规模宏大、校点者水平不一等原因,书中还存在不少的校勘问题,虽然有人陆续提出了一些补正意见,但仍有一些当校未校者、校而未当者、阙字未补者,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贞节烈女形象,从这些形象,尤其是那些典型形象身上,可以透视出封建时代女性贞节观的性别特点及其对女性思想行为的支配作用。以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烈女形象为例,中国古代女性视角所理解的贞节观体现出了贞节是女人的“本分内事”、守贞具有双向性和贞节重于孝道、实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明清讲史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着类型化倾向。而草莽类英雄是特殊的一类人,他们在外部体态、性格特征、语言与行为方式上与常人有着较大不同,如同戏曲中的"架子花脸"形象,是"力"与"勇"的化身。尽管在作品中只是个陪衬角色,但是他们起着其他人物类型无法企及的功能与效用。而且他们身上保持着人民的本性,寄寓了人民的道德理想与生活情趣,因而更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明清小说中的宝物描写及其相关研究,目前状况可分为:关于宝物与小说构思及人物形象塑造;关于宝物崇拜及其描写的多种来源;关于明清小说中其他兵器描写的研究;对于明清小说迄今神魔叙事、宝物功能及其相关研究不足的关注。关于明清小说宝物崇拜及其描写,已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但是迄今尚未有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长篇家庭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关注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发现:相对于学术界近年来对现、当代家庭小说的高密度研究,对明清时期五部长篇家庭小说<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以及<歧路灯>的研究则显得相当薄弱与不足,这一很早就引起学术界注意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体系.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长篇家庭小说研究现状的述评,重新审视了这一课题的学术意义及价值,并分析了这一课题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明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的杭州商人形象以及他们呈现出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念等都带有明显的区域人文印记,这些既是对前代历史凝聚的杭州文化和精神的承接,同时又为当代杭州精神注入了深层次的文化因子。本文将从明清小说中杭州商人形象的存在、社会来源、典型性格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以下命题:明清小说的命脉在于心性;《水浒传》与《红楼梦》最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心性的精神;《西游记》是明清小说心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明清小说中的情、欲作为小说心性的展开,其状况与心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文章揭示了心性之为明清小说命脉的内在根据,同时阐述了心性在明清小说中的演变和展开。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明清小说中浓厚的说教色彩及其道德伦理中的因果报应、人格劝化与子弟培养等"劝化"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明清小说中体现"劝化"的主要文本形式,包括从题名上彰显劝化的思想,入话是当时表露作品劝化主旨的主要形式,巧用诗句及尾评是其劝化的表现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明清小说的劝化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语气副词"好道"产生于明代,它是由反问副词"好"与词尾"道"组合而成的。语气副词"早是"最早产生于元代,来源于时间副词"早是",是语境赋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