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根据社会符号学的意义观,意义分为言内意义、语用意义、指称意义。指称意义为语言符号最基本内容,是其他意义的基础,翻译的基本要求是再现指称意义。由于英汉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两者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思维方式、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翻译中完整再现指称意义并非易事。通过对词语的指称意义与字面意义之间的差异、语境对词语指称意义的制约、词语指称意义翻译策略三方面的探讨,揭示了翻译中词语指称意义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东  李瑾 《天府新论》2007,(Z1):271-272
等值翻译是翻译实践的一个理想标准。从语言的层次性角度即从语音、词素、词汇、句法和语义五个层面来看,等值翻译理论都存在着局限性。鉴于此,译者坚持完全对等的标准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3.
无论就语音、词汇、语法而言,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这种差异体现最为明显。各种语言之间除了差异以外,还有共性,这种共性就是各种不同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共核。正是因为共核现象的存在,翻译中的对等成为了可能,对等是翻译中的基本要求,是译者在翻译时所努力达到的目标。翻译中的对等主要存在于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义对等和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4.
符号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符号学的角度开展翻译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也有助于译者在翻译中有效地运用这三种符号学意义,提高翻译质量.符号学理论背景下的翻译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解码过程,解码又是一个意指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即再现源语符号系统的全部信息,全部信息既包括形式也包括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用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来达说过:“翻译既翻译意义。”符号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哲学家莫里斯认为,语言的意义包括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方面。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们的分量却不一样,如在科技文章中,指称意义最重要;在文学作品中,语用意义、有时言内意义则非常突出。译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所有意义完全移植到另一种语言里去,这是最理想的翻译,但却很难真正做到。因为语言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母体中,又受到具体情景的限制,必须经常做出判断,牺牲某些意义,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中最重要的意义,使译文和…  相似文献   

6.
以鲁迅小说《祝福》和《药》的英译本为例,用巴尔胡达罗夫的符号学翻译理论从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和评价杨宪益、载乃迭两位翻译家的翻译实践——通过对原文一些细微之处的深层涵义的分析,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如何争取翻译的最大程度的等值,从而达到译文的“功能相似,意义相符”。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一门情感艺术,诗歌翻译也是承载译者情感的艺术翻译,是译者从起源到终结舒展其主观情感的复杂心理体验。运用Fauconnler和Turner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结合中国唐宋诗词英译译例,从音韵、词汇和视点三个层面阐释、分析诗歌实时意义构建过程中的情感再现,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8.
李瑾  谢静 《天府新论》2007,(Z1):275-276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借词日益增多。借词俗称外来词。它对汉语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好的外来词不仅可增加译文的可读性,使译文贴近原文,而且是翻译理论和词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作为比较科学、全面的方法应用到借词的翻译中,可以为新的外来词译名的规范化提供依据。好的借词的译名应与源词在功能上相似,在指称,言内,语用意义上相符。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文化对语言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因而文化差异自然体现在词汇层面上,本文围绕几种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文化内涵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进而指出为了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而在文化交流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是翻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歧义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一种现象 ,歧义能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本文仅从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分析了歧义产生的原因 ,并进一步论述了歧义在修辞上的特殊应用 ,尤其是双关这一修辞方法 ,把歧义的话面意义和语用意义结合起来 ,成功地表达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1.
感觉句子的意义三分说与翻译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翻译主要是意义的转换,翻译观和意义观之间一般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感觉句子具有句子意义、说话人意义和现象意义:句子意义是可以充分翻译的,说话人意义通常也是可以传达的,但可能因为原作者双重的说话人意义而给译者带来麻烦,现象意义可能导致弱式不可译,但并非所有感觉句子因此而不可译。  相似文献   

12.
《牛津英语习语词典》(英汉双解版)是一本很好的英语习语词典,但它存在如下问题:1.条目收录的问题;2.条目义项问题;3.某些词条的英文义项的汉译不够准确(某些词条没有把握好义项的编排原则,某些词条的英文义项的汉译的信息量不足,对某些词条的英文义项的汉译信息过量,某些词条的英文义项的汉译过分概括);4.例证数量和分布问题(有的条目没有例证,有的条目的某义项没有例证,一个义项有两个以上的例证,造成不同程度的义项重复);5.例证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薛文思 《学术探索》2013,(11):81-83
情感意义是关于讲话人或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的意义,是语义学中极为微妙复杂的一种意义,在诗歌描写中表现尤为明显。本文从情感意义移译的角度,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两译本中第116首进行比较和评析,探讨两译文中情感意义传递的程度,试图寻找诗歌翻译中情感意义传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而交际行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之中.词的选用因语境而异,词义的选择也依赖于一定的语境,脱离了具体语境,词义便无从确定.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语境的作用,才能恰当地进行译语的词义选择,做到翻译准确.  相似文献   

15.
反译法是翻译法中举足轻重的一种方法 ,根据句式 ,它可分为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互译和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译。反译法运用的原因有四方面 :俄汉语言习惯、明确表达原文意义、修辞效果、作者的语气和意味。  相似文献   

16.
贾未舟 《兰州学刊》2008,(9):153-157
文化误读产生于文化集体无意识偏见或有意识比附归化,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龙在中国文化里的文化表征被西方翻译成“Dragon”,是无意识偏见的结果。“God”汉译为“上帝”或“天主”,是有意识“归化”的结果。误译加深了中西文化隔膜,这也是基督教在中国四进四出始终未能扎根的重要原因。这种文化误读对中国西方观以及西方中国观的嬗变有重大影响。涉及核心概念时,最好直译或音译。  相似文献   

17.
从读者反应的视角探讨了委婉语在跨文化翻译中意义流失的补偿问题。委婉语是折射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文化的差异常常造成翻译中委婉意义的流失。借助读者反应论,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采取相应的补偿策略,使译入语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得与源语读者相近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邹娟娟 《云梦学刊》2002,23(5):105-106,113
词语的联想意义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 ,而联想意义的翻译是很多译者的困难。本文拟从语境是如何影响联想意义出发 ,探讨英汉翻译中联想意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形与意的关系也是衔接与连贯的关系。翻译是形的变换 ,意的传达。语篇的形必须衔接 ,意则必须连贯。汉英互译尤要注意衔接对译文连贯乃至神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