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清末,封疆大吏中以袁世凯与张之洞声望最重。袁世凯曾经这样描述两人的差别:“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人,仆是为国家办事人。”简单说,老张有才华,适合做学问,老袁没学问,只能办具体事。看上去是自谦,其实是最阴损的贬彼扬己。官场是做学问的地方吗?中国传统观念里,  相似文献   

2.
张鸣 《领导文萃》2014,(24):37-40
正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但是,如果跟张之洞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官本位的传统的国家,“官面子”之大自不待言。面子最大、最威风十足的“官”,当然要数那些个垄断了第一人称“朕”(秦以前人人可用,秦朝开始为皇帝专用)的皇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官面子大矣哉!从皇帝往下数,各级官员的面子也都大  相似文献   

4.
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绝骂奇观》中,收有多副袁世凯称帝后时人骂他的联语。有这样一副所谓“怪联”: 袁世凯千古;  相似文献   

5.
反弹琵琶     
过去说:“藏粮于民。”也曾说:“藏富于民。”后来觉得“藏粮于民”,不如统购入仓保险。而“藏富于民”,什么时候换作了“藏富于官”?  相似文献   

6.
关于“护短”,人们总是视其为不良行为,认为“护短”是一种不能正视错误的表现,是溺爱的代名词。而我却认为,对于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来说,有的时候,“护短”是一种管理的艺术,科学合理地运用“护短”艺术,非但不会将下属宠坏反而会增强领导的效果。护“民”不护“官”。所谓“民”与“官”,是指班子成员与普通下属,机关干部与黎民百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之间由于某种原因总是会发生一些冲突,而处于优势地位的总是“官”。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处理这样的冲突,必须正确把握度,处理时在心理上要稍稍倾向于“民”,即便责任对半,也应对“官”处罚偏…  相似文献   

7.
张亚庆 《领导文萃》2013,(18):50-53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到15日下午,24小时之内,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发生更替。光绪的亲弟弟成为大清帝国实际最高统治者,这对袁世凯是一个致命的威胁。载沣一直对袁世凯在维新期间出卖光绪帝怀恨于心,再加上袁权倾朝野,载沣极想除掉。可当他与军机大臣奕劻、张之洞商议时均遭到反对,优柔寡断的摄政王最终放弃杀袁,而  相似文献   

8.
《决策探索》2013,(24):1-1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乃是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一位名叫高以永的知县所撰。其语虽浅显直白,却饱含着古代官吏对为官之道、为政之德的独到见解。以古鉴今,其中的“官念”“民念”的观点,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9.
官瘾     
古老的中国,素有“官国”之称,官国者,官本位之国也。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猪、八民、九儒、十丐”之说,颇能反映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尊贵地位。清谚云,“升官发财”,道出了官与财的关系:要想发财,就要做官,官做得越大,财也就越多。清代法律中,官是享有特权的,官可以不与平民在公堂上对质,可以不亲自在法官面前答辩。  相似文献   

10.
别小看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在撺掇主官搞歪门邪道时,却能说出一套套别出心裁的歪理来,蛊惑昏愚之官。(红楼梦》里有个人称“十大爷”的李十儿,是贾政“信得过”的贴身随员,在江西粮道衙门时,为勾结地方恶吏大发“漕粮财”,转动花花肠子对贾政说了一大通为官要“上和下睦”的歪理论。内中最“中听”的是:“老爷极圣明的人……要知道:民也要顾,官也要顾。  相似文献   

11.
真是天赐良机,世界各地大小官员辞职声此起彼伏。使得笔者准备创立的一门应用政治学科——辞职政治学有了大好前途。由于这涉及“官”与“民”的连锁嬗变,作为辞职政治学灵活边际的拓展手段,“官民关系学”也顺理成章地被纳入了视野。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流传下来的照片看,他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做京官,属于“清流”(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一景,人称“青牛”,与之谐音喻此辈,经常激清扬浊,讥讽时政,尤其好跟那些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为难),有敢言之名;做疆吏,属于能臣,有洋务之功,过了半个多世纪,毛泽东还说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就是不跟外国人谈判,不签条约。张之洞在京城做清流的时候,向以敢谏闻名。1880年,宫里出了件惹得朝野大哗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阴谋诡计论     
秦海 《领导文萃》2011,(11):69-71
从理论上说,阴谋诡计可以发生在任何人和人群的身上——可以发生在民的身上,也可以发生在官的身上;可以发生在民间,也可以发生在官场;可以发生在下、发生在臣,也可以发生在上、发生在君。但同样的行为,却不可全以阴谋诡计谓之。比如在官与民之间,民的某个针对官的密谋可以被斥为搞阴谋诡计,  相似文献   

14.
《决策与信息》2007,(10):42-45
张之洞在满清光绪王朝督鄂主政期间,主张兴政、兴工、兴商、兴教等改革和开放。19年里建树甚多,从重工业、加工业到市政建设等,几乎涵盖每个领域,使深处内陆的武汉辉煌雄起。这位“洋务先驱”将毕生的精力放在湖北,他的生命早已与这块土地融为一体,历经百年仍为百姓所称颂。孙中山曾评价他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今年是张之洞离鄂100周年暨诞辰170周年。  相似文献   

15.
张鸣 《领导文萃》2008,(15):89-92
从晚清进入民国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号要角。在晚清位极人臣,做到军机大臣,太傅衔太保,进人民国,做过袁世凯的“国务卿”(内阁总理),最后居然成了民国大总统。可是细想起来,此公虽然一路大官做上去,但好像什么事也没做过。他参与过袁世凯小站练兵,但兵不是他练的;他做过清朝第一任的巡警部尚书,但警察也不是他办的;他做过东三省的总督,好像除了让自家的宦囊鼓了好些之外,没留下什么政绩。  相似文献   

16.
刘兴雨 《领导文萃》2006,(10):97-98
1896年。袁世凯奉命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军,一天,他发现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段祺瑞,他连忙问道:“段祺瑞怎么没来?”一旁的唐绍仪告诉他。段赶回家完婚去了,但已经发电报催他尽快来报到。段回家之前。并不知道被调往小站协助袁世凯练兵。接到电报颇感为难,一边是人生大事。一边是军令如山。  相似文献   

17.
含辛 《领导文萃》2011,(12):42-44
民国初年,当时有"文有杨士琦,武有陈宦"的说法。帝制运动发动后,陈宦向袁世凯表忠心:"但知效忠元首,不知其他……伏乞大总统俯顺舆情,毅然裁断,早定大计,以幸天下。"他自告奋勇请求出镇四川。在离京赴川时,陈宦伏地九叩首,膝行而前,  相似文献   

1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县级领导的一件首要工作,那么对于各县区领导干部来说,这个科学发展观究竟有哪些内涵,又怎么去做呢?《农民日报》近日在头版头条对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县委书记李风臣的发展观作了一个阐释,颇具新意,归纳如下,供县级领导参考。当好“父母的官”——人本观:源于宋代的“父母官”一词本意是对管理“父母之邦”官员的通称,可演绎至今,往往成了部分地方官员“自为父母,颐使臣民”的代称。李风臣说,不做“父母官”,愿当好“父母的官”。胡锦涛总书记讲,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父母的官”,  相似文献   

19.
墨君 《领导广角》2001,(1):63-64
多年来.办事推诿、拖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民不告.官不究”成为行政工作中一大痼疾,而人们也习惯于逆来顺受,最多将之斥为“官僚主义一”。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依照《行政诉讼法》,以“不作为”将这些“官僚主义”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20.
有官而无权,似平不可思议,然而历史上却有“无权之官”说。创此说的唐代韦澳是一位以为人公直著称的循吏,翰林学士出身。他不仅以“无权”自励,并以之励人。公元848年,他曾当面以“愿相公无权”的话劝谏将升任宰相的老上司周墀,使对方“愕然,不知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