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晨  樊博 《东南学术》2023,(4):114-125
为应对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全盘包办的现状需要被突破,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政府、志愿和市场失灵”有着深层次原因,从“结构-功能”视角出发可明确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主体地位。对预案框架下和实际运行的应急协作网络的建构及其特性进行分析,可找出网络运行的阻滞因素。多元主体在应急管理各阶段有着各自的主要任务和功能,要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常态化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作框架,开放培育应急市场,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建设数据驱动下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坚持优化协作高效的原则,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一轮上海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展开,加快培育以完善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为基本内容的“大社会”形态,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它将成为21世纪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从规范意义上说,社会中介组织和公务组织是“大社会”的主体。它们的主要职责是承担除政府管理之外的一定的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的社会职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社会中介组织和公务组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组织管理水平提高、自主能力增强的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成熟的标志。按照国…  相似文献   

3.
从“市场之谜”和“政府之谜”看中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道路邹东涛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效率和活力,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又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称此为“市场之谜”。没有政府,就没有经济秩序和社会公正,而政府过多的干预和过于集中的管理,又出现低效...  相似文献   

4.
王晓华 《中文信息》2013,(7):129-129
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正式提出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从而明确了社会管理的领导体制。十八大报告“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强调:“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资料信息     
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发展八大趋势 政府职能转变进入攻坚阶段。上一届政府精简机构、推动审批制度改革,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基础,本届政府再次明确要“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微观经济管理权力将大大削弱,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限也将大大削弱。强调社会自主发展能力。作为实现群众首创精神的一个重要渠道,社会自主发  相似文献   

6.
治理能力以具备权力为基础,而控制政府权力是“有限政府”的追求目标。在西方传统语境中,政府“有能力”与“有限政府”两个目标间难以平衡;即使有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提倡,政府也不占据优势位阶。伴随当代治理问题面临多重危机,过度强调限制而忽略政府能力建设的观念已不再适用。经考察,政府“有能力”与“有限”的对立根源于西方社会的有限政府理论传统,具体指公民社会理念、社会中心主义制度变迁史与自由主义思想谱系。与之相比,结合了特色政党制度和治理经验的、具有统合与平衡气质的中国之治更为契合“有能力的有限政府”内涵与基本原则,即政府主导的治理主体多元化、多元主体赋能化和治理理论的“去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提高执政能力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推进公共服务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公共需求不断增长,提高五大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而提高执政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解决发展失衡的关键。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其关键是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方法,提供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而不是“政府行政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8.
高朋敏 《理论界》2007,(11):37-38
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分别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本文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模式。概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出了客观要求,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必须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塑造一个“强政府”.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培育一个“强社会”,形成“强强联合”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利益差异日益明显,利益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这要求基层政府必须对日益增强的利益诉求意愿做出积极的回应,疏通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基层政府利益差异和利益冲突的包容能力.这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原动力,也决定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和路径.以“苏南”的苏州和“苏北”的淮安为样本,各选取一个社会管理创新的案例,从结构和过程两个层面比较两地社会管理创新的差异,可以评估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成效,揭示其创新规律,探究其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除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当前时期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政府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应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管理改革的目标,要建立“有限型”政府,正确依法行使行政职能,以此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社会管理科学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杭州市上城区在社会管理实践中,通过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和民众各方力量,提出“三性五化六联动”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打造“智慧上城”和“5A”社区的社会管理实践,实现了由“社会‘管理’”到“‘社会’管理”的转变,为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和管理科学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英语为“socid security”,直译为“社会安全”)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劳动者和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诸项社会困难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弱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教育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中都存在着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又被称为“处境不利群体”或“脆弱群体”“边缘群体”。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人群。弱势群体的成员往往社会地位低下,处在社会的边缘;不掌握社会权力,处于被支配、被管理的地位;较少或无机会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不能及时、充分地向社会和政府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经济贫困,不具备抗拒灾害的能力和潜力;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低,知识贫乏;社会关系单薄贫乏,其社会关系往往同样…  相似文献   

14.
政府行为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府行为中存在种种问题亟需规范 由于政府在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其行为主要表现为对各种社会资源的直接管理。政府据有资源的范围越广,政府行为的领域和方式就越直接、具体,特别是在国家行政权不断膨胀的今天,政府行为的触角已遍及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这一方面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强力保障作用,但在有些时候,政府的一些行为,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阻碍。此时的政府,就成为“越权”的政府,这里的“权”不是指规定的权限划分,而是指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以社会进步为标志的界限。政府行为中的以下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  相似文献   

15.
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缺陷、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和社会自组织能力的缺乏等三个方面。加快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必须首先对政府职能进行明确界定 ,在此基础上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的需要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 ,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 ,合理划分政府行政职能 ,转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主责人类权威性价值分配和管理公共生活的组织体系,政府的能力建构永远与其价值分配导向确立、职能实现以及治理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回应公共问题挑战,能力建构为政府破解各种困局、满足民众需求、履行公共职责提供了有力的改革思路和策略;另一方面,政府能力建构的方向定位体现了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和依据。中国政府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的诉求,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而政府建构并发展与社会管理责任相适配的能力,是完成职能,达成绩效必需的基础条件。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政府能力建构内涵、社会管理中政府能力建构的方向与依据、社会管理三个层次的政府能力建构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力量的增长和公共需求的日益多元使得党和政府在公共治理领域必须面对“不断增长的责任”与“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之间的矛盾。提升国家汲取能力,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汲取是应对责能困境的有效方案。透过对广东省扶贫济困日中政府汲取社会资源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双重嵌入”模式是提升国家汲取社会资源能力的有效途径。“双重嵌入”模式将政府汲取资源的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政府实现对掌控资源主体的广泛动员。第二阶段政府实现对资源流向及使用方式的精准调控。在上述两个阶段中,政府灵活运用结构性嵌入和价值性嵌入手段,先后两次嵌入社会实现资源汲取目标。政府“双重嵌入”汲取社会资源的过程,也是政府与社会利益共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加强危机管理与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高风险社会。危机管理是政府行政的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危机管理体现了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危机管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危机管理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和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执政能力,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应对机制,它们包括预警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呼唤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政府,而是被社会变革推动着、需要重新塑造的政府,这种政府必须匹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力。( 1)服务能力。与政府的服务职能相对应的服务能力,通常应包括服务社会、服务公民、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等四个方面的能力。( 2)管理能力。政府的管理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上,一方面体现在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 3)竞争能力。竞争能力,集中表现在知识的占有、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创新上。  相似文献   

20.
封毅 《理论界》2006,(7):48-49
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开放处于攻坚阶段和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要强化政府的发展能力,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增强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协调能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