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的文言课文中,有两处出现“步走”这一词语:一处是高中一册《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通步走,……”(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另一处是高中二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卞,道芷阳间行。”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年语文高考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相一致,并且紧紧结合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试题不仅没有“超纲”现象,而且还原原本本地选用了教材上的内容。比如“填空”的第一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海市》一课节录的,“文言文标点、解释和翻译”的第二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节录的。三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和虚词,几乎都在教材中出现过。例如;“走”“衣”在教材中出现十余次,“或”和“兵”出现五十余次,“是”出现八十次。“衣褐”中的“褐”,多数考生没有答对,而这个字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  相似文献   

3.
《教参》句子成分分析献疑钱普唐,杨振国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其“思考和练习”四中的2、3两题的《教参》答案有待商榷,略述于下。第2小题,人教社《教学参考书》(下简称《教参》)对“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  相似文献   

4.
“重量”这个名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然而,什么叫重量呢?目前在国内国外的各类《物理学》中尚无一致的定论。有些书上把重量看成就是重力,如现行统编全日制中学物理课本(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P.9和高级中学物理课本上册P.117)和高等学校教材《普遍物理学》(第一册P.54程守珠、江之永编,1982年修订本)上都有这样的说明:重量就是重力;有些书上把重量看成是重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有一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课本对文中“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一句中的“右丞相”没作注释,可能编者认为无注释之必要。而时雁行同志发表在一九八0年《语文学习》第十一期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一文中,对“右丞相”却作了解释。他说:《<指南录>后序》开头,文天祥自述道:“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讲授这句话,只要让学生理解,“丞相”是封建社会最高官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在《药》的“思考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这篇小说写了两个故事,安排了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可见,关于《药》的艺术构思,两条线索的说法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了。但笔者在多次教学实践中,却愈来愈感到此说不妥。 课本在《比较复杂的记叙》一文中,正确地阐明了: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用来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它可以是一件事情的演变,可以是一个人物的活动,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总之,无论作者采选哪一种,通过它,一定要使人看到文章的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七律二首》,其中一首为陆游《书愤》.它的结句:“千载谁堪伯仲间!”课本注为:“千百年来谁能(同诸葛亮)相比呢?这里隐含着把自己与诸葛亮相比的意思.”(见原书第177页)我认为精确地说,此句释文应是:“千百年来有谁能同诸葛亮不相上下!”“伯仲间”,谓老大老二之间,序次相彷佛,纵有些微差别,相去亦不甚远.例: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即谓傅、班二人文名参差相等.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即谓诸葛亮的才略功绩可与古代贤相伊尹,吕尚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8.
夫子何命焉为这句出自部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上的《公输》。课本是这样注的:(有)什么见教呢?“何……焉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焉”和“为”合用,表示疑为语气。按照这个注释看来,“焉”和“为”都是疑问语气词。我们知道古书上语气词连用的情况不少,但“焉为”合用确实难见。愚意认为这里的“焉”不是疑问语气词,而是代词。杨树达《词诠》“焉”字下第一条解释说:“指示代名词,用与‘之’同。”。《辞海》“焉”的第二个意义也说“犹言‘之’”。“何命焉为”的“焉”正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词语的练习分量较重,有的难度也较大,编写这份材料,是为了相互切磋。不当之处,希同志们指正。 第二册 《卖油翁》 辨别“而”的作用:1、康肃笑而遣之(着,连接状语和谓语,表修饰关系);2、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是,转折关系);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前一  相似文献   

10.
对郁达夫《书塾与学堂》主题的归纳,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学语文课本“思考和练习”提示为本,即“本文通过对少年时代几个生活片断的叙述,再现了清末书塾和学堂生活的情景,隐含着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嘲讽。也说明了在学堂里所受的思想影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关于课文的选编原则里规定:“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些长文章可以节选。”照此办理,就产生了节选课文.这类课文在现行统编教材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仅从初、高中单册语文课本看,即有五十三篇,约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九点三。题材和体裁也丰富多样。因此,如何看待节选课文,搞好这类课文的教学,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首鼠两端”一词,课本注为:“也作‘首施两端’,比喻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首鼠、首施,都是首尾的意思。”由张寿康审定、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词语集释·高中第四册》  相似文献   

13.
本书将于1986年秋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按全日制六年制中学语文课本逐册逐课编写,分为十二册,每册约三十万字。本书综合语文课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信息,每课包括十一个项目,如:课文作者介绍、背景知识研究、主题思想研究、篇章结构研究、写作方法特点研究、基础知识研究、疑难、思考和练习解答、板书设计、教学参考图片和参考篇目索引等。  相似文献   

14.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正确使用,这是人所共知的。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文章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尤应注意表达形式的规范化,包括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有待改进。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六册第五课,是《中国青年报》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社论,标题是《敬告父母们不要贻误子女前途》。文中有一个标点的使用就值得探讨。“我们要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克服林彪、‘四人邦’造成的困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古老的大地焕发绚丽的青春。”  相似文献   

15.
我感觉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似仍有个别注释不当或当注而未注者。今略陈管见,就教于专家、同好。一关于“伸颈”和“侧目”《口技》一文(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在叙写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家四口人的种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复语,是指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连用,也指由同义词连用构成的语言形式。它“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现象”;但“由于字、词的古义在后代往往消失,因而易造成对于同义复用的误解”。现行全国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对复语的注释也多有错误之处。这里,我们拟就《语文》课本中的五则复语误释,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并皆:初中第二册《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课本注:“[并]两者(蛟和虎)。”此注显然大误。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中《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一文,属于介绍天文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本文以疑问句作题,用科学的数据和饶有趣味的比喻把抽象的知识介绍得生动具体而又通俗,使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十分引人入胜。然文中也有微瑕,那就是文章的题目和第一自然段的结尾用“姐妹”一词讲不通。文章开头在引出天文学家对月球身份的三种推测时写道:“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如果说地球和月亮是姐妹  相似文献   

18.
一《甘(艹诸)疏序》是明末徐光启为其农学著作《甘(艹诸)疏》所写的序言,最近选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语文课本的第一条注释说:“选自明人王象晋《群芳谱·谷谱》。”这是错的。《甘(艹诸)疏序》不见于《群芳谱·谷谱》,而是在《群芳谱·蔬谱二》之中。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版《中华活叶文选》九十号所载《甘(艹诸)疏序》的“说明”云:“这篇序文保存在《群芳谱·谷谱》卷二里”。语文课本的错误可能即承此而来。  相似文献   

19.
我曾有机会读到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一些文言诗文,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的《教学参考书》。阅读时发现了一些疑点,觉得语文课本及相关的参考书,在文言诗文的译注上,尚有可商榷之处。现在举一些例在下面,意在引起讨论,以提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语文课本脚注析疑① (1)注音之疑 高中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引诗“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课本注音为du。当为du。度,《广韵》作“”,徒落切,全浊入声字,今该读阳平。《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du”。高中第六册《涉江》:“桑扈行”。赢,课本注音为lu。当为lu。“赢”是“裸”的异体字,《广韵》作郎果切,次浊上声字。《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正作“lu”。  相似文献   

20.
《大铁椎传》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散文家魏禧所作,现被选入教育部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由于它情节奇特、语言流畅,因而颇能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铁椎传》虽属文言文,但文字并不艰深,学生容易读懂.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掌握本文重点字、词、句,并适当启发点拨,让学生掌握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以突出教学重点.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