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伴年轻时喜欢舞文弄墨,但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写。现在退休了,时间充裕了,就又把年轻时的写作爱好捡了起来,坐在家里当上了"作家"(其实是"坐家")。老伴自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老伴当上"作家"后,我就成了他的专职秘书。每天早上,为老伴泡上一壶茶。家里来了客人,我一律让到客厅,并把书房和客厅的房门关严,以免影响老伴构思、写作。家里的两只画眉,整天叽叽喳喳的,我把它们请到阳台,免得"冲撞"了老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的理想     
从三年级起,我就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作家。当上了作家,便可以像杨红樱老师一样有很多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3.
这篇讲演围绕漂移与稳定、情感与思想、世俗与崇高三个话题展开.首先,关于漂移与稳定,我已认定,我不再渴望漂移,因为我已经拥有了我的乡村.在这块土地上,我本就可以感受到漂移的现代化给这块土地带来的震颤.其次,关于情感与思想,我认为,没有焦虑,没有烦恼,也就没有写作.焦虑是一个作家写作的种子,一切优秀乃至伟大的作品,都必然是情感焦虑的文学结晶.最后.关于世俗与崇高,在我看公平,对小说而言,越是伟大,越是崇高,就越与世俗密不可分.因为伟大的根须要深扎于世俗的土壤,作家的写作也离不开庸常生活的刻骨体验.  相似文献   

4.
记忆对于一个作家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事。记忆,是作家进行创作的仓库。一个没有记忆的作家,就如同一支没有供给部门的军队。我先后做过二十四年新闻记者。二十四年的采访和写作活动,使我坚信自己确是一个生活积累十分丰富的作者。在漫长的令人激动的岁月中,我曾经记满了几十个采访本子,其中有些记得很仔细,甚至连微小的细节、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也都一一记下。我曾经把这些材料看作是有一天搞文学创作的珍宝。可是,当我真的搞起文学创作时,几乎没有一本材料真正帮过我的忙。我感到很奇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作家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提出异议,如“所谓作品的主题思想,刘于作家的创作工作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想作家写作时大概都不会想到主题”等等。 这些作家的意见可能并不全面,但当我们重新检视现在一般文艺理论教科书关于主题思想的观点时,确实感到,某些说法不怎么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不怎么符合形象思维的规律。下面即就文学作品主题思想问题发表几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6.
黄宗英是一位“没有想当演员的演员,没有想当作家的作家”。她一九四六年走上银幕,成为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一九五九年“淡入”写作生活,又成为文坛一颗为人们瞩目的新星。她闯入报告文学天地以后,辛勤耕耘,成绩卓著。六十年代初,她发表的  相似文献   

7.
1947至1949年,南来作家于香港开展了以大众化为目标的方言文学运动,包括理论论争和创作实践。在理论上,作家们讨论了方言文学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与写作方式,提倡为了普及而写、为了工农而写以及完全用方言写作。在创作上,出现了一批用广州话、潮州话和客家话写作的各类文体的作品,但它们在艺术上并不成功。方言文学运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既由于作家们对大众化的理解不够清晰,也和他们过于重视读者的阶级性而忽视了香港本土现实有关。  相似文献   

8.
作家     
《新少年》2012,(12):2-3
我的理想我很喜欢看书,不管是哪种书都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儿。我想将来当一名作家,写出好故事让大家看。——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中心小学五年一班张浩研行业介绍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称为"作家"者,其作品大都能够获得正规出版社的出版,并在市场上畅销,拥有一定的读者群。按照创作体裁来看,作家主要有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杂文家等。  相似文献   

9.
《新天地》2007,(9)
我从小就有一个理想——当作家。当作家自然要掌握文字技巧,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善于思索的头脑……总之,那是不容易的事。那时,学校组织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文学小组。小组的活动主要是请老师讲写作知识,同学们一起交流写作体会,还办了一个油印小报——《萌芽》,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作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几十年来,从各个方面评论郁达夫的作品和为人的,有论文,有传记,已经不少;我作为一个初学青年,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是的,对于象郁达夫这样的作家,不论从他的性格、经历来讲,还是从他的写作风格、写作成就来讲,都是相当博大而又复杂的;要想全面地评价这样一位作家,确实不容易。因此,我打算从一个方面,即他的诗中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那一部分,来试作一次探讨。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无非人云亦云地认为:郁达夫不过是一个感伤颓废的浪漫主义作家罢了。可是,当我读过他的…  相似文献   

11.
笔、墨、纸、砚都认为自己是文房之宝,互相瞧不起。有一天他们竟然吵了起来。笔说:“我的本领最大,不用我说,谁都知道!”纸说:“我的用途最广了,你这个老头子!画家用我来画画,作家用我来写作!”墨说:“我才重要呢!没有我行吗?纸面上什么都没有。你这个白痴!”砚台气得跳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心理冲突”是文学写作心理的基本规律,它贯穿于写作心理全过程。没有心理冲突,文学写作就会失败;有了心理冲突,文学写作才进行得有声有色。文学写作的心理冲突,集中表现于审美心理与世俗心理即功利心理的矛盾。作家有审美的自由,也有非审美的不自由。而心理冲突的根源乃是作家写作时的人格“本我”与“人格面具”的矛盾与痛苦。文学写作应当大胆祖露作家的心理冲突,进行“灵魂的审问”,在“情”与“理”的矛盾中使情感向审美心理自由流动,并尽力贴近“内部语言”。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许多作家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真正的作品都是生活的真实记录。作家之所以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深入生活,深刻地体验生活,从生活中不但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获得了深切的感受,在后来的写作中,确实写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使人们受到启发和教育。中小学生要写好作文,也要做到这一点。笔者看到,许多学生虽经历了一些生活,但是他们却说自己没有生活,因为他们从不会留心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总是熟视无睹,很少体验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滋味。由于内心没有深切的感受,结果当自己拿起笔来写的时候,还是觉得困难。每当写作文的时候只好去生搬硬套,或者胡编滥造,写作水平总是难以提高。我下面谈谈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感悟生活方面作出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曾赞美沈从文的创作是贴近血肉人生的。好一个“贴近血肉人生”!我们不少学生作文之所以写不好,就是因为他们不自觉地背离了血肉人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语文教师王栋生曾说:“几十年来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写作者当人,没有把写作当作是人的生命活动。”让学生把作文与自己真实的人生联系起来,学生才会真正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王跃文曾说:“我觉得写作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作家刘墉曾说过下列一段话:我从不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它们只是说我的心、我的情。我常一边写,一边落泪。于是,我告诉自己:管它好不好…  相似文献   

15.
大一时我选了一门听着比较新鲜的课一创意写作:成为作家。当时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成立不久,是国内首家这样的机构,出于对写作的热爱,我选了这门课。由于是中文系选修课,我思量着选课学生应该不多,怎料一进教室门,底下黑压压一片,寻寻觅觅之后才在后边找到一座。刚落座,又有十多位同学搬来隔壁教室的椅子涌入。我心中疑惑:选课时额定人数是50人,现在教室里绝对不止50人啊!而后方知选课系统已经挤爆,不少没选到课的同学干脆来旁听。授课老师是许道军副教授,老师一袭白衣、风度翩翩,他强调:这门课没有论文,没有考试。我一听张大嘴巴——这在其他课程上简直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16.
正作家毕淑敏在北京大学演讲,有学生递上条子问:"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想了想说:"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对你说,人生原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赋予它意义。"然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没有追问,毕淑敏没有回答。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长子,台湾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夏烈在给高中生的讲座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可以由不同的角度观察:在生物学上,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延续后代,创造继起的生命。生物学是科学,没有性灵,所以在生物学上人类和其它禽兽  相似文献   

17.
春寒料峭的一天,我叩开了作家杨文彬的家门。主人把我请到他的书房里,只见一台现代化的电脑侵占了那没有一点时代感的陈旧书案,显然,他是要用这家伙写作,大干一番的。我不由地用敬佩的目光看着坐在我对面、告老在家的杨先生,他已在文学田地里耕耘了几十年,如今已是年过六旬的人了,头发稀疏,脸上布满了细细的皱纹,却还雄心勃勃地要用电脑写作…… 这也难怪,几十年来,杨文彬先生虽然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不是秉灯熬夜,便是利用节假日伏案笔耕,他不能算作专业作家,称为业余作家方为妥贴。因为他有自己的专职工作:编辑、记者、主编和文化部门的领导。几十年来他忙于  相似文献   

18.
空泛与瞎编     
大凡作家,学生时代都喜欢上作文课,我曾经读过某位作家的回忆录,她说小时候,每逢到了有作文课这天,对她来说不啻是一个节日,我欣赏这样的比喻,因为我也喜欢作文课,那是放开了思绪,在自由的王国里纵横驰骋的美好时光,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片美丽世界,那时我就想,世界上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当作家,因为作家可以永远生活在为自己创造的意境中,惬意极了。  相似文献   

19.
正南帆老师谈到由驻校作家来指导写作课程,这一点我十分赞同。但我想进一步澄清的是:中文系、或者说大学,为什么要教授写作?而作家又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写作、乃至文学史文学理论等学术知识?在我身处的大学,每一届中文系都有几个"写作型"学生,但他们与自己的课业常常形成一种令人遗憾的关系:老师和学生,学术和写作,各走各路。这是教育者的缺陷,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莫大的损失,因为一个把自己和知识对立起来的作家,一个视文学史为故纸堆、视理论和批评为跟屁虫只相信一己之才思的作家,几乎没机  相似文献   

20.
怕败者败     
邓笛 《社区》2008,(11):27-27
许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在纽约观看了萨洛米·贝的演唱会,当时萨洛米·贝还是一个新秀,这是她第一次开个人演唱会。她的歌声舒展柔美,如行云流水。我陶醉其中。我当时才刚刚尝试写作,很想对她做一个采访。为了防止碰壁,我尽量让自己的口气听上去像一个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