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杜鹏程同志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新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描写革命军事题材的优秀作品之一。它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延安保卫战的描绘,反映了人民军队和革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时表现的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人民革命的无比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是在什么社会条件下发生和取得胜利的,必须给予唯物主义的回答。引起这场革命的根本原因即社会根源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封建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这就形成了中国革命发生的两个根本条件即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力量。中国革命胜利的条件有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帝国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它们制造的枪炮等是物质条件,中国人民反抗到底的精神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及运用是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海宁  邹勇 《金陵瞭望》2010,(26):31-32
延安精神是1935至194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在陕北延安受到国民党严密封锁.各类物资十分匮乏的情况下.通过整风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指导我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春明 《中华魂》2008,(8):26-29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历史和中国革命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一次盛会。这次会议不仅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为彻底打败日本帝  相似文献   

5.
<正>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各种形态的革命精神和分布在全国的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遗址、革命文物、革命博物馆等载体,都蕴涵着厚重的先进文化,都折射出先辈的理想信念,都孕育着丰富的革命精神。红色资源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6.
(2020年12月12日)潇湘孟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们在毛泽东主席的家乡韶山,隆重举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论研讨会,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到延安梁家河插队并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七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长的胎盘。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标示,它撷取中国革命时代的精华,由井冈山革命火种中淬炼出的精神种子,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千难万险磨砺,在革命圣地延安的黄土地上开花结果。我们从延安精神中能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生性演化关系,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强健文化自信的主心骨,增添文化自信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歌声》是吴伯箫同志在一九六一年国庆节那天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借“歌声”为题,通过对延安革命歌声的回想,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延安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一个倒面,再现了当时延安的一派朝气蓬勃、团结战斗的动人景象和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正如作者在《就<歌声>答问》一文中所说的:《歌声》是“从精神生活方面写延安,写延安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读着《歌声》中那情感充沛、绘声绘形、优美动听的文句,仿佛在我们面前也“放映”出一幕幕“声音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缔造的革命根据地。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一百五十万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扫除旧社会造成的经济衰落,人民贫困的面貌,把边区建设成为当时全国政治最进步、经济欣欣向荣,军民丰衣足食的先进地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毛主席在建国之初,热情赞扬“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当前,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深入揭批王张江姚“四人帮”,  相似文献   

10.
孟昭斌 《中华魂》2020,(4):37-40
延安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十三个春秋的地方,曾是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后方,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成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高山仰止的革命圣地。延安历史是一座宝藏,永远需要我们去挖掘;延安经验是一把钥匙,永远需要我们去深掘;延安作风是一种时尚,永远需要我们去传承;延安时期是一部经典,永远需要我们去研读;延安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革命和建设是一场接力赛。  相似文献   

11.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高校要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开发革命文化教育资源,丰富革命文化教育形式,优化革命文化教育环境,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促使当代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2.
延安文艺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实际上是将延安知识分子加以改造,实现其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文学生产者和文学传播者三重身份同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延安知识分子始终将人民大众尤其是工农兵作为服务对象,深入工农兵群众和参加实际斗争,转变思想,获取源泉,完成了向革命的文艺工作者身份的转变。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延安知识分子从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和接受习惯出发,创作出反映革命斗争、描写工农兵新形象的作品。作为传播主体,延安知识分子借助各种媒介手段推进延安文艺的传播与接受,在传播的同时实现与受众的互动,最终实现团结教育人民、帮助人民和敌人作斗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延安作家对知识分子品性的革命反思主要体现于前期延安文学中,是延安作家寻找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差距并企图弥补的努力。这种反思是作家对知识分子思想与个性的整体审视,是在没有外力推动下的主体选择,具有知识分子的精神史意义。革命视域下的知识分子具有个人主义、主观主义、情绪化、迂腐和胆怯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块黄土地上诞生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杠杆。延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延安精神不是一种地域意识,而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不是一种消失的历史精神,而是指向未来的、支撑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的复活坐标  相似文献   

15.
50年前,在延安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陕北革命根据地文艺队伍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诸如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问题,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的问题,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等等,进行了严肃而切实的分析和论证。50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文艺队伍经过革命战火的洗礼和艰苦岁月的磨炼,造就出了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家、艺术家,创  相似文献   

16.
<正>红色文化是什么?红色文化是历史上一个个革命先烈的奋斗事迹和功绩成就,更是一缕缕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但是,以革命故事为代表的地方优秀红色文化并不如那些经典红色文化广为人知,其只在小范围内传颂,但也为革命精神提供了的新物质载体,开辟全新的学习视角。新的征途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革命歌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过程中的文艺产物,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音乐史上最为绚丽生动的革命话语表达。革命时期,革命歌曲是把握时代脉搏、鼓舞革命斗志、讲述英雄故事的文艺作品,是夺取革命胜利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音乐工作者要继往开来,深入发掘革命歌曲的时代意蕴,弘扬时代主旋律,书写人民史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音乐力量。  相似文献   

18.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从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经验总结,是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既定政治目标而奋斗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历史是最能教育人的。我想讲一讲个人在延安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我是1940年由山东前线部队选调到延安八路军最高学府军政学院学习的。1947年,因国民党反动派进犯延安,3月18日。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在革命队伍中存在走出家庭、追求信仰、投身革命的女性作家群体。在这一群体成员的革命书写中凸显出近乎于宗教虔诚的革命领袖崇拜倾向,其精神构成中内涵着强烈的领袖情结。在延安女作家的领袖崇拜话语中,可以梳理出情感逻辑、信仰逻辑和神秘主义逻辑的非理性因素。处于政治权力边缘的延安女作家,为了获取自己的精神价值,借助于革命叙事有限地、部分地实现了介入公共政治生活、间接获取政治权利的欲望;她们对于领袖人物的崇拜与书写,是革命阵营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历经百余年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从理论维度来看,先进理论指导、优秀传统文化、独特制度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之基、理论之源和力量之盾;从精神维度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自信、中国梦和中国实际发展成就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底蕴、鲜亮底色和坚强底气;从实践维度来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和坚持系统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价值遵循和方法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