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湖南省文化厅、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永州市文化局、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主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湖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于4月9日至10日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隆重举办。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春天的记忆",由启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17):66
<正>8月23日至24日,国家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马秦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王福州一行4人组成的考察组在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湘西自治州的"非遗"保护工作进行考察。期间,考察组先后深入吉首市、凤凰县的乡镇文化站、非遗传习所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全面了解两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察组表示,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真     
《民族论坛》2010,(4):64-64
<正>3月17日,由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潇湘风情——湖南专场"在北京天桥剧院拉开帷幕。此次"潇湘风情——湖南专场"参演的近200名演员来自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永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田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卓有成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步骤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采取多种形式,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搞好文化遗产日活动;全面、扎实地推进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认定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有效地进行生产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守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精神家园,也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维护。本文以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建设为视角,从立法、行政、司法各环节总结概括出中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个主要特色做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行法律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立法先行,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早地受到法律保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特别政策措施,使其得到比以往更有效的保护;勇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救济先河,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从应有权利、法定权利成为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选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建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等,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实施了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7.
重庆苗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面对社会变迁的急速加快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其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保护意识不到位、濒危及传承者后继无人等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动员,集体保护"的方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健全传承人制度,在创新和发展中保护与传承重庆苗族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6日至12日,"保护·传承·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及台湾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活动,作为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在宝岛举行。我作为湖南的唯一代表,独自一人乘机飞往台北桃园机场;在台北与北京的代表汇合后驶往台中,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论坛活动。整整一周的行程安排得密集而又紧凑,我的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众多世代传承、守护至今的文化遗产,日语把这些文化遗产称为"文化财"。在日本1992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际公约》之后",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近普及开来的词语与"文化财"一词在含义上基本相通,但也略有差别。本文将在对有关概念作解释的基础上,从法规的发展历程、具体分类、管理保护机构、宣传活动、遗产教育、研究成果等多方面,综合介绍日本文化遗产体系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1,(6):37-49
从2006年起,国务院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到2011年6月11日,我国已经经历了六个文化遗产日。与此同时,酝酿多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与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陈丽 《民族论坛》2013,(6):52-54
正黄梅调、花鼓戏一起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徽派建筑与土家吊脚楼相映成趣,湘绣、汉绣与景德镇瓷器各领风骚,剪纸与年画雅俗共赏,傩面与漆器传递着古老的信息……5月23日-6月2日,由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四省文化厅联合主办、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湖北美术馆承办的"第一届湘赣鄂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以四省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绎,首次共同向人们奉献了同处北纬30度线,山水相依、地域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同的湘赣鄂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2,(23):65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共45项,湖南的永顺老司城遗址、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通道、绥宁侗族村寨成功入选,今年以来,这4个申报单位在编制申报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开展文化遗产研究、加  相似文献   

13.
吴迪 《中国民族》2014,(1):F0003-F0003
正2013年12月23日上午,由国家民委、文化部主办,民族文化宫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20个参展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人员参加开幕式。目前,中国共有38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少数民族项目有14项;1219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有433项;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少数民族有524名。此次展览涉及已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少数民族项目433项,与项目相关的20个省、市、自治区参展。展览设"剪刻绘画"、"文学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与"遗产"概念所蕴涵的不同的知识形态与呈现方式,及其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语境下衍生出来的不同意义与价值,认为作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性,而作为"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被赋予了广泛的公共性,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有助于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第三十二届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就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以此为契机,各种旅游文化节应运而生.本文以"中国瑶族盘王节"这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模式为例,试图阐明以政府主控的旅游文化节给本民族"精神家园"可能带来的危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的"迷失",主体或"缺场"或"失语",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2月10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屈盛瑞、副司长马盛德、王福州出席了会议。刘魁立、周小璞、赵之硕、徐艺乙、诸国本、王海霞、刘托、邱春林等专家学者及非遗传承人代表与会并发言。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际文化遗产法这一领域的兴起并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文章提出非遗保护的国际标准问题,即"人权""相互尊重"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因应非遗传承以人为依托的特点,这三项国际标准之于非遗保护的意义分别指向人的本体、人际关系和代际关系.《非遗公约》丰富的国家实践已表明,尊重人权是公约各项原则的根本,相互尊重是具有根本性地位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非遗保护工作的行动目标."十四五"规划已将非遗保护列为我国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适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十年以及《非遗公约》生效十五年,重视《非遗公约》的解释问题并使之与我国法律进一步对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从祖先那里获得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大和延伸,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梁黎 《中国民族》2008,(7):73-73
6月13日-15日,为迎接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来自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北川县、茂县、松潘县的23位羌族民间艺人在北京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这些羌族民间艺人忍受着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在最短的时间内,艰难地从灾区走出来,聚集到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