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四作家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是陆耀东先生近四年中所出版的第四部学术著作。他的另一部专著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新诗发展史》正在撰写中,他主编的大型工具书《中国观代文学辞典》即将竣稿问世,同时,他又在为全国文科科研重点资助项目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文坚理论》一书作准备工作。近年来,陆先生已步入到他学术生涯的一个鼎盛期。《中国现代四作家论》收录了陆先生三十年来潜心研究鲁迅,闻一多、冯至、柳青的论文十三篇。这些论文大都散见于各学术刊物,其中有对历史疑难课题的深入探究,有微观的单篇作品的分析,也有对作家创作道路、生平经历的整体把握,还有史料的搜寻与考证等等,由于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这些不同时期的视角各异的论文又具有某些一以贯之的共同特点,使人们能从研究对象中发现研究者本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四作家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是陆耀东先生近四年中所出版的第四部学术著作。他的另一部专著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新诗发展史》正在撰写中,他主编的大型工具书《中国现代文学辞典》即将竣稿问世,同时,他又在为全国文科科研重点资助项目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文学理论》一书作准备工作。近年来,陆先生已步入到他学术生涯的一个鼎盛期。《中国现代四作家论》收录了陆先生三十年来潜心研究鲁迅、闻一多、冯至、柳青的论文十三篇。这些论文大都散见于各学术刊物,其中有对历史疑难课题的深入探究,有微观的单篇作品的分析,也有对作家创作道路、生平经历的整体把握,还有史料的搜寻与考证等等,由于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这些不同时期的视  相似文献   

3.
王瑶(1914—1989)是著述宏富的新文学史家。他在鲁迅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精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就使他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也成为鲁迅研究这一门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王瑶即出版了《鲁迅与中国文学》一书。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曾予重印,并加入了作者在三十年代写的《悼鲁迅先生》、《盖棺论定》两文,作为附录。《鲁迅与中国文学》全书共收录了5篇文章,其中以《鲁迅对于中国文学遗产的态度和他所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以下简称《影响》)、《鲁迅和中国新文学的成长》(以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发表的涉及到鲁迅的论著,是指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文献,如《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等。而他的《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则是一篇专门性的“鲁迅论”。他还多次号召学习鲁迅,给了鲁迅研究以极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文明精神结构论》序劳承万(湛江师院中文系524048)尚未到“而立”之年,刘士林便连续出版了三本颇有份量的学术专著:《中国诗哲论》(1992年)、《语言和它的梦》(1993年)、《文明精神结构论》(1984年)。此外,尚有数十篇论文、散文和诗。《中...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鲁迅百周年诞辰,去年五月召开座谈会动员开展鲁迅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建立鲁迅研究室以来,许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认识到重要意义之后,积极响应号召撰写关于鲁迅教育思想、美学思想、鲁迅作品及教学方面的论文。已写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谈鲁迅对青年的道德教育》、《鲁迅的美学思想》、《鲁迅与苏俄文学》等三十三篇论文,并编出《鲁迅教育活动年谱》及《鲁迅教育思想研究论文索引》,将出版学报增刊《鲁迅教  相似文献   

7.
宋庆龄基金会和西北大学主办的《鲁迅研究年刊》1991—1992年号合刊,由中国和平出版社隆重推出。阎愈新主编的这部厚重严肃、装帧精美的64万字的年刊,刊载论文资料70余篇。内容涉及鲁迅研究的各个领域,包容了世界各国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卷首特载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学习和研究鲁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长之以他的勤奋和努力,在鲁迅研究史上留下了足迹。《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编选了他的《鲁迅批判》片断和《文学生家的鲁迅》,实事求是地肯定其贡献。 李长之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当然不仪这两篇,但这两篇确是其代表性的成就,並因此受到公开批判,《鲁迅批判》成了“打鲁迅”的罪证,《文学史家的鲁迅》成了“捧鲁迅”的罪证。可能基于这个原因,在其追悼会上,对鲁迅研究的成果只好避而不谈。如此,就有必要探讨这个问题,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几十年来,研究鲁迅生平、思想、著作的专著、文章,不乏上乘之作,然而,如何以新的视角深化鲁迅研究,却是摆在鲁迅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彭定安同志的新著《突破与超越——论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辽宁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学术动态     
我校鲁迅研究室创办的《鲁迅研究年刊》,是大型的资料性学术文献专刊。在试刊两期之后,从1979年号起,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在1979年号上辟有:对《鲁迅研究年刊》的希望、纪念与回忆、鲁迅佚著、鲁迅思想发展研究、鲁迅著作研究、鲁迅生平事迹及其他、鲁迅研究在国外等七个栏目,刊载文章、资料一百六十余篇,约一百余万字。其中  相似文献   

11.
当鲁迅的名字与他那篇石破天惊的《狂人日记》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划下一个巨大时惊叹号后,中国文学便与鲁迅和鲁迅作品一起走向了二十世纪的新纪元.鲁迅作品无庸争辩地成为经典与模范,因而关于鲁迅创作的研究,历来是鲁迅研究中具有传统优势的强项.在新时期的鲁迅研究中也一直保持着传统的优势,同时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文系三位中年教师发表鲁迅研究论著七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文系中年教师先后出版了七部鲁迅研究论著。它们是:《鲁迅小说论稿》(陈鸣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5)、《鲁迅传略》(吴中杰,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6)、《鲁迅文艺思想初探》(王永生,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9)《鲁迅杂文札记》(陈鸣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4)《鲁迅文艺思想论稿》(吴中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7)《鲁迅的思想和艺术》(陈鸣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6)、《论鲁迅的文艺批评》(王永生,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0)七部论著共计155万字。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人们对于鲁迅早期思想已经作了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最令人瞩目的领域。但是在早期鲁迅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宗教观与科学观却较少有人涉足。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伊藤虎丸先生近年发表的《早期鲁迅的宗教观》一文,不仅标志着日本学界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深化与拓宽了中国同行的视野。伊藤先生是日本鲁迅研究的大家,他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在日本别树一帜。他没有沿袭日本传统的出典论方法,而是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与启示,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着重对鲁迅的精神世界进行形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袁可嘉把他在40年代关于中国新诗现代化的一系列诗论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为《论新诗现代化》,这本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学思想影响,同时又结合了40年代中国新诗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九叶诗人创作实践而形成的诗学理论,在90年代被认为是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袁可嘉本人则称之为"中国式现代主义",并从思想倾向和诗艺两方面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一突破为我们寻找到一个研究的出发点,即袁可嘉的诗学理论借鉴了哪些西方话语,同时又进行了哪些中国化的探索,进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我们反复捧读唐弢同志题为《论<我们今日所需要的是什么?>并非鲁迅的佚文》(《鲁迅研究文丛》第二辑)的论文之后,认为所提出的五个问题有助于推动鲁迅研究工作者们的继续深入探索,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同时感到其“並非说”赖以支撑的基础论据,以至于论证,不够坚实,没有具备推翻在《光明日报》(北京鲁迅研究室《一篇新发现的鲁迅佚文》,载1979年10月19日《光明日报》)、《宁夏大学学报》(《<我们今日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致力于革命事业和文化事业中,茅盾与鲁迅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他不仅是鲁迅作品最早的知音和积极的宣传者,而且是极力倡导要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全面地学习和研究鲁迅的人。他对鲁迅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较深的认识,一生中撰写了大量的研究鲁迅及其著作的评论文章,不愧是首先自觉地奋起保卫鲁迅的文艺评论家。他留下的研究鲁迅的丰富遗产,是他文学活动、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有强烈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如果就茅盾对鲁迅的评论研究工作加以回顾和考察,绝不能忽略他在20年代后期研究鲁迅的一篇重要论文,即《鲁迅论》。不论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或者在鲁迅研究史上,《鲁迅论》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不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是著名诗人、散文家。他创作新诗六十多首,在诗坛赢得了盛誉;他写作散文百篇,被公认为现代散文名手。后期的朱自清除了潜心进行文史专题研究外,还写下了百余篇文学批评。这些文学批评曾编入《你我》、《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朱自清序跋书评集》等陆续出版,也有部分文章散佚于报刊杂志。他论人论文不存宿见,思想开放,刻意求新,常能发他人所不能言。他善于把新文学的信息随手拈来带到课堂,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他的大量文学批评和他从事的教学、研  相似文献   

18.
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6卷4号上,发表有鲁迅的一首新诗《他》(署名唐俟)。这实在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首珍宝般的佳作,可惜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几乎所有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中都没有提到它,也没有提到鲁迅在同一时期所发表的其他五首新诗,包括另一首难得的佳作《他们的花园》;在臧克家同志编选的《中国新诗选》中,这首诗及鲁迅的其他新诗亦均未能入选。这都是不妥当的。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初期,是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撰写的对鲁迅生死观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总论已发表于1992年《鲁迅研究》月刊。这篇《反抗死亡:牺牲与拯救》着眼于鲁迅生死观个性色彩探讨,旨在阐明鲁迅生死观的本质特征就是牺牲与反抗,受难与复仇的悖论式共存。  相似文献   

2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一年以来,努力提高刊载论文的学术质量,取得显著成效。编辑出版的2000年1~2期3篇论文被社会科学权威文摘刊物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3篇论文分别是:屈林岩的《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之本》;雷海章的《WTO与中国农业应对》;熊丽英的《中国贫困文化研究》分别复印在《成人教育》分册第5期、《农业经济》分册第10期、《文化研究》分册第10期等分册《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伊始,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复印@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