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海学刊>是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刊物.人到中年,难免会缺乏汲取鲜活知识的兴趣和动力,然而,已届五十华诞的<江海学刊>,却有一个栏目不断地激励着像我这样的同龄人始终保持着对学术前沿知识的追求,这就是"江苏青年学人"栏目.  相似文献   

2.
阅读<江海学刊>.从1983年至1989年我分别在吉林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在北京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期间,由于做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与从事学术研究的需要,我开始大量阅读一些学术刊物.在当时,除了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以外,<学术月刊>、<江海学刊>、<社会科学战线>、<天津社会科学>和<人文杂志>等省级学术刊物影响比较大,自然这些刊物就进入了我的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3.
我第一次看到<江海学刊>,是在196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以后的事.记得那时系资料室订有多份全国性的学术期刊,<江海学刊>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江海学刊>创刊50周年,在全国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刊物中早已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有重要学术地位和影响的刊物,实在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5.
<江海学刊>杂志已经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她为繁荣社会科学做出的贡献,学术界公认;她不遗余力培养和鼓励学术新人,获广泛赞誉.我的学术研究之路,就与<江海学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在作者与刊物之间,总有比较大的功利成分.但回想我与<江海学刊>的交往,却是以非功利的往还居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首次上这个刊物的时间并不算早,即使很熟悉了以后,也不是每年都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7.
吴承学 《云梦学刊》2008,29(4):12-13
感谢<云梦学刊>编辑部提出与中山大学学报合办此次研讨会的建议,我们非常乐意与<云梦学刊>编辑部合作.因为我们认为,举办这个会,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对于我们刊物本身的理论建设.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学术争鸣开胜景,翰海搏击谱新章.值此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江海学刊>创刊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9.
欣闻<江海学刊>创刊50周年华诞,作为读者兼作者的我,显得有些激动,感恩之心亦不免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0.
师恩与友谊     
<江海学刊>创刊人和第一任主编孙叔平教授是我的恩师,文史组的几位编辑是我的老朋友.值此创刊50周年之际,谨回忆几件往事以志师恩与友谊.  相似文献   

11.
拜读王宁邦先生<〈华山畿〉小识>(<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一文后,感到王先生对胡适<中国白话文学史>中认为"华山就是丹阳之南高淳境内的花山"之说的批评有理,另对郭茂倩所引<古今乐录>的注文字次序需调整"华山畿"与"云阳"的前后,作互乙处理也可考虑.  相似文献   

12.
黄文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首先我代表江苏省委学校、江苏行政学院对<江海学刊>创刊五十周年的盛典表示的祝贺!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江海学刊>五十华诞,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而我们如若将1978年作为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发端和起源的话,那么,2008年也将因社会学重建三十年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系2003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该项目的阶段成果曾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在<河北学刊>、<社会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刊物发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风雨征程,容耀秋菊,华茂青松.我认为,<船山学刊>90华诞是湖南学术界乃至全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因为伴随着<船山学刊>的发展历程,一代一代学人成长、交替,承继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与其它因素配合,演绎成独具一格的现代湖湘学术.<船山学刊>是功不可灭的!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就《江海学刊》明年改版问题,向社联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作一汇报。《江海学刊》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刊物。一九八二年复刊以来,在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院、省社联的领导下,在全省专家、学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支持下,刊物发表了一批优秀或比较优秀的学术论文,反映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推动和繁荣学术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时代的车轮,不停地向前飞滚.在时代列车中,<江海学刊>与时俱进,已经整整走过了50年.如果和人的一生相比,她现在已经进入成熟时期.琳琅满目的成果,令人目不暇接;丰富多彩的内容,供人利用不尽;充满希望的前景,益发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8.
近翻览李述来<读通鉴纲目条记>(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有藏,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342册)一书,见卷首有洪亮吉所撰叙文一篇,为<洪亮吉集>(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版)所不载,亦不为赵厚均先生所辑得(赵先生计辑有<苏门山人诗钞序>等16篇[首],分载<江海学刊>2008年第2、4期,<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兹将叙文迻录于下,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李述来,字绍耔,一作少仔,江苏武进人.侨居仁和.诸生.阮元视学浙江时召为幕宾.工书及画梅.诗笔清雅,五言尤胜.卒年九十一.著作另有<蒔乡阁诗草>、<蒔乡诗草>、<陈渡草堂集>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是用诗性的话语来表达的.<周易>之象、<诗经>之兴、<春秋>之笔,是中国文化诗性话语的三种表现模式.其中,易象用以寓理,诗兴用以抒情,史笔用以叙事.易象包括卦爻象、卦爻辞两部分,后者是对前者的解释,但不是抽象的逻辑的哲学阐释,而是直观的形象的诗性描述.从整体上说,易象是隐喻,是象征,易象所蕴涵的道理是宗教的,哲学的,但表达方式是文学的,象征的.<周易>以"立象尽意"的方式传达出对世界诗意解读,易象也就成为隐含<周易>易理的诗性载体.  相似文献   

20.
马秋武(1963-),天津市人,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济特聘教授.现任<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澳门语言学刊>、<南开语言学刊>等重要学术刊物编委,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