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完备的社会认识论,为社会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合理的逻辑前提.具体而言,构建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人的问题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前者是社会学的中心问题,因为人是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学研究的"中轴",社会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具体的历史的人;后者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要求在方法论上必须从人与社会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层面进行社会学研究.此外,构建社会学理论还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具体与抽象相统一、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逻辑原则.  相似文献   

2.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尔干是社会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奠基者。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的,也是唯理性—科学主义的。他指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事实,这种社会事实是整体的而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涂尔干对教育的研究贯穿于他的方法论中,并集中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学、教育思想史与道德教育的论述中。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他对教育的研究进行梳理,尝试重现他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真实思想和运用在研究上的方法论,有利于对涂尔干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涂尔干和韦伯的相关著作的阅读基础上,梳理了涂尔干和韦伯有关使社会学成为一门"严肃科学"的研究方法.涂尔干的学术,致力于使社会学从传统的思辨性体系中独立出来,涂尔干的研究,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严肃科学提供了经验的对象、实证的方法和规范的研究;相对于涂尔干将"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韦伯则更关注对社会行动之"意义"的把握,韦伯认为,对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而言,只有将"意义"考虑在内,其解释才可能是妥当的,社会学诠释性的解释,相对于自然科学观察性的解释,不啻是一项额外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一、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分歧谈起众所周知,在社会学争论的问题中,首先碰到的是关于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没有一门社会科学象社会学研究对象进行过这么久这么多的争论。特别突出地反映在关于社会学定义的界说上,更是众多纷纭,择其要者,例举如后: 1.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 2.社会学是研究人类共同生活的科学; 3.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的科学;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5.社会学是研究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合乎逻辑地证明社会学既是一门具有独特性视角、又在研究领域上与目前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互关联着的学科,这是解决社会学学科规定性讨论中诸多困惑的核心问题.从"单一侧面"探讨社会学视角的特殊性是一种具有历史根基的新思路.文章所谓"单一"是指社会学视角的唯一性或单面性,即无需借助"综合"来规定社会学的学科对象与性质;所谓"侧面"是指复杂现象中的"社会的"方面,这不是整体而仅仅是一个侧面.依据对于社会学大师韦伯、托马斯和杜尔克姆(涂尔干)经典著作的概括,文章提出了"社会的"这个单一侧面的三个确定形式,论证了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实践上为避免"御用文人"或"抄抄编编"的社会学提供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迪尔凯姆是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社会事实是其整个社会学思想中最核心的一个概念。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中,迪尔凯姆集中论述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两条基本原则: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迪尔凯姆把这两条基本原则恰当的运用在了《自杀论》一书中,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根据社会事实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变化较快、界限范围往往比较模糊的社会事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借鉴相对主义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这两种研究方法,从而对社会事实作出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学的立场认识道德,通过道德教育传授道德规范和原则,以达到调节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这是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涂尔干(Emilc Durkheim)道德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水文拟对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思想作一简略评介。一关于道德的社会本质。涂尔干认为道德是一系列关于行为的原则和规范。他对道德本质的理解是同他对社会事实特性的理解相联系的。在他看来,社会学应以社会事实为自己的研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是每个农村社会学研究者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分歧主要表现在确定研究范围的大小和幅度的宽窄上。有一部分人主张研究对象是农村社会整体,如农村社会学第一本教科书的著者G·M·吉莱特认为,农村社会学要研究农村社会的起源与发展,要解释农村社会生活内部的规律,并指出它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农村生活有影响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变迁等,他研究的实际上是整个农村社会。在我国,著名的农村社会学家杨开道也是主张研究农村社会生活全体的。他说:“农村社会学只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只是农村社会的全体,农村社会的常态,农村社会的基本现象。”他编著的《农村社会学》内容分为农村社会、农村社会的起源、农村社会的进化、农村社会的环境、农村社会生活、农村社会组织等几个部分,这说明他倾向于研究农村整体。另一位农村社会学家童润之认为;在农村社会学初创时期,我们应采取一个广泛的定义,那就是农村社会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乡村社会形态、组织、变迁等,以谋求乡村生活的改善。”1936年,他出版了一本《乡村社会学》。在这本书中,他重  相似文献   

9.
涂尔干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性地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人类生活中的主要社会事实:道德、教育、家庭、劳动,尤其是对宗教的经典研究意义深远。莫斯继承了涂尔干的研究方法,对"总体性社会事实"又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文章拟对涂尔干的宗教观和莫斯的巫术理论进行介绍和比较,在比较中把握涂尔干开创的法国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他们对宗教和巫术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同时也是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代表。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留学生从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出发,对中国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并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工作,努力形成对中国社会的整体认知,从而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建立具有事实的基础,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与知识社会学的关系,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知识社会学的主要特点、贡献和影响.文章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仅是一种社会哲学,而且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社会学思想.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不仅完善和发展了知识社会学分析的双重面向,而且开创了知识社会学的批判传统.文章探讨了法兰克福学派知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架构,特别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并对其贡献和影响做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是每个农村社会学研究者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分歧主要表现在确定研究范围的大小和幅度的宽窄上。有一部分人主张研究对象是农村社会整体,如农村社会学第一本教科书的著者G·M·吉莱特认为,农村社会学要研究农村社会的起源与发展,要解释农村社会生活内部的规律,并指出它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农村生活有影响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变迁等,他研究的实际上是整个农村社会。在我国,著名的农村社会学家杨开道也是主张研究农村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恢复和重建30年以来,中国内地社会学学科是在"知识的逻辑"与"知识的社会逻辑"之间的基本张力下展开自身的学科想象的.其中,"社会合法性"自始至终都成为评价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面向".这使社会学学者自觉地将"推进中国社会的转型及合理化进程"作为开展社会学研究的知识论预设加以接受.而随着国内社会学学科日趋成熟,社会学学科的"自主性"诉求以及由此带来的"为社会学而社会学"的"知识合法性"原则应当被进一步强调,并被整合进国内社会学共同体的学科意识中,构成学科想象的多元维度之一.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需要在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耕耘,走出"只见社会不见人"的社会学范式局限。他在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将主体纳入社会关系的视角,考察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在讨论主体的过程中,费孝通提出的"意会"概念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西方社会理论中一直存有的结构和能动的二元对立问题;他又从"心"这一概念引申出"将心比心"关系的意涵。费孝通是在"文化自觉"的关怀下探索"我"和"心"的问题的,这应该是未来社会学的主体研究格局。他注意到主体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过对主体的关注还有所不足。在学术上探明社会和个体间各因素作用情况,需要社会学研究的"主体视角"。关注主体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增进文化自觉和促成文化转型的实践世界中也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民间法研究的两种学术视野及其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法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视野,一是社会—人类学视野,其基本特点是把民间法作为社会事实的有机组成部分予以学理总结和提升;二是法学视野,其基本特点是把民间法作为一种制度事实予以学理总结和提升。民间法研究的社会学视野和法学视野,在研究的出发点、对象、方法及制度功能上都有明显区别。我国当下民间法研究的发展方向,既要坚持其社会—人类学视野的研究,更要推进、拓展并提升其法学视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曼海姆和默顿的知识社会学思想,讨论了社会学将"知识"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到本学科研究领域时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如何构建一种"知识—社会"的关联?通过研究发现:对该问题的讨论,取决于对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的回答:学者带入了什么样的"社会"概念去构建这种"知识—社会"的关联?通过这些问题考察曼海姆和默顿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我们可以总结出知识社会学研究的一些一般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找到构建"知识—社会"关联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本身也是风险社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对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是社会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对乌尔希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做简要介绍,并结合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出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内容上的丰富与广泛性,关于何谓社会学的本质问题在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提出并阐述了社会学的唯一特性———相对性思想;迪尔凯姆对社会学起点的突破,并从思想内容与理论实质上认定孟德斯鸠是社会学先驱,这实质上明确了如何界定社会学的本质和梳理社会学历史的原则;我们应该承认社会学相对性的本质,应该接受基于不同地域环境或不同文化传统社会学发生、发展的多元性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20.
学科意义上的社会学虽为输自欧美的舶来品,但从晚清民国时期开始,在如何消解西方社会学、读懂中国社会的问题上,包括费孝通在内的多位社会学家大力提倡社会学本土化。费孝通从"差序格局"、宗教、皇权与绅权等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做出富有新意的解读。他关于"小城镇"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有别于欧美城市化进程的独特的道路。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大师级学者的谱系,这一谱系对于任何一位后来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一笔无价的宝贵财富。通过对费老"发现中国"之旅的考察,我们从中可以寻找并深刻地体悟到"社会研究"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