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一修的新一届地方志编修工作正在各地全面展开,时间紧,任务重。承编修志工作的各级地方史志部门,一般也承担地方综合年鉴的编辑工作。我国的地方综合年鉴一般是随着第一届修志工作基本结束产生、发展和普遍开展起来的。一年一卷的各级地方年鉴一般都出版到10至20卷。随着又一届修志工作全面展开,年鉴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年鉴如何存在和发展,这是各级史志部门和志鉴工作者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志鉴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把年鉴定位于“资料性文献”,归属于地方志范畴,这引发了笔者对志鉴结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编纂出版地方性综合年鉴,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实践让我们体会到:地方综合年鉴在必备一般年鉴的共同特点外,还必须突出地方特色。笔者就如何突出地方特色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做法。一、在框架设计上突出地方特色。地方性综合年鉴是一地一年的社会缩影。框架又是地  相似文献   

4.
农业综合开发是摆脱传统农业分散、零星、低效等固有弊病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秀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起步于1998年,通过4年的努力,现已在一些地方初具规模并初显成效,如,清溪平关桥农业综合开发区、隘口红星中药材有限公司、中和镇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地方都较为突出。这些项目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摸索增加农民收入方向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地方综合年鉴自身的编辑特点,信息源的主客观状况等方面作初步剖析,探讨打破这一瓶颈的方式方法。一、地方综合年鉴现状简析 和其他年鉴一样,地方综合年鉴自身的性质、作用,决定了它的基本定位。 首先,从内容上看。由于地方综合年鉴要综  相似文献   

6.
《绍兴年鉴》主编鲁孟河《地方综合年鉴发展创新的路径选择》一文,在对地方综合年鉴质量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综合年鉴发展创新的基本构想和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地方综合年鉴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则对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提出了新要求;全国新一轮志书的全面启动,使地方综合年鉴工作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应对?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这里说的美学标准,就是编辑地方综合年鉴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在地方综合年鉴的编辑过程中,有一些标准要遵守、有一些规律可遵循。具体地说,就是编辑地方综合年鉴要有准确的定位、真实的内容、恰当的图文比例和庄重的形式。一、找准定位:地方综合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而不是大  相似文献   

9.
杨进 《理论界》2001,(4):46-47
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其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设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试验。” 随后国家教委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综合课方面的文件。一些省、市教育部门依据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很早就开始了综合课程的研究,并逐步将其成果引入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为适应人类社会知识发展规律的需要,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在师范院校尽快开设综合课程已刻不容缓。 一、开设综合课程的必要性 1.顺应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 20世纪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次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序列,不仅是地情研究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不是该不该编辑地方综合年鉴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的问题。作为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近年来笔者分管年鉴工作,深深感到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编一本书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作。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地方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更是关系到这一工作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此,笔者谈一下自己在管理年鉴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区,纵向比较,不同年度有不同特点;横向比较,又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地方综合年鉴,只有将本地区的年度特点、地方特点突出反映出来,才能称之为一部成功的年鉴。要做到这点,编纂者必须理清一个主线。如果缺乏这个主线意识,就很难编出一部切实反映本地区年度特点的年鉴。  相似文献   

12.
地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经过全市各级党政组织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三年来的产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其他各项改革,大庆市体改委组织入力对全市地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一、调查情况为了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编制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调查表,组织各县、区、系统产改办逐户企业进行调查。据统计,三年中全市共有1554户企业参加改制,改制前共有职工99万人,总资产567亿元(包括国有和集体资产)。到1999年10…  相似文献   

13.
1936~1937年京滇公路周览各省参考书籍的编纂,是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重要的地方文献编纂活动,但长期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本文全面考察其缘起、成就和意义,认为本次编纂活动除有助于周览团和中央了解各省外,还有利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地方文献的保存;为后世的方志编修和历史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促进了中央与边疆、中心与边陲间整体联系的强化。  相似文献   

14.
新的历史时期,各级综合年鉴要继续生存与发展,创新固然重要,但无论如何创新,地方综合年鉴的特色性、信息量、时效性这些基本的东西不仅不能丢,而且应进一步强化。特色性、信息量、时效性是各级综合年鉴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一、凸显特色性是综合年鉴实现个性化的必由之路 地方综合年鉴是一地的地情书,反映的是过去一年内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江宁区地方志办公室苏子懿《浅谈地方综合年鉴的“越境之书”》一文,结合自身编纂工作实践,论述了“越境之书”的基本内涵、主要属性、反映内容及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事记,是地方综合年鉴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年鉴最容易入门的部分,而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把握和写好的部分。笔者根据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综合前人这方面有关的经验和理论,现整理出来,以求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李启宇《略谈地方综合年鉴的主动性组稿》一文认为,在年鉴的组稿过程中,应摒弃单纯公文往来的作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性组稿为主动性组稿,为此要强化主编的超前意识,密切信息交流,把握记载要点,采用自撰稿和特约稿的方式摆脱对供稿环节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法制”篇是地方综合年鉴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处于转型时期而“依法治国”的当今,更需要年鉴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纵观地方综合年鉴“法制”篇的现状,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篇目名称。目前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地方年鉴事业一般兴起于我国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结束以后。年鉴大多由各级地方史志办公室承编。年鉴编辑出版已成为目前各级史志办的一项重要乃至主要的工作。当前,新一轮修志(续修)工作正在普遍启动,在繁重的续修新志工作压力下,各级都需  相似文献   

20.
上海《宝山年鉴》副主编胡新力《地方综合年鉴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思考》一文,根据其多年从事年鉴编纂工作的实践,对地方综合年鉴的出版动机、读者对象、市场判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