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风景旅游区客运索道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传付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21-25
本文根据我国风景旅游区客运索道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已建成的运营索道的建设经验,阐述了当前我国索道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中国索道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简介福建农林大学《工程索道》课程历史沿革,重点阐述《工程索道》在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取得的成果。福建农林大学《工程索道》课程具有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丰硕的自主创新成果、独具特色与创新的实验室建设、丰富新颖的网络教学资源、显著的工程应用和示范辐射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用于危险物品的的移动式遥控索道,确定了其总体方案及主要参数。该移运装置具有安全可靠、拆装容易且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能够较好的解决不特定地点的危险物品转移运输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山地旅游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山地旅游景区的索道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于山地旅游景区索道建设的相关研究也初见端倪:有关于建设索道的优缺点的文章,也有关于索道管理的文章,还有关于索道技术设计等方面的文章。本文精选国内外文献30篇,对近期的研究现状做一个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目标管理在索道安全运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传付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8-31
通过目标管理在黄山索道的成功应用,确保了索道近二十年的安全运营。为景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促进旅游环境和谐发展,树立了典范,同时也为索道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对国内同类旅游企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风景区内客运索道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索道对旅游的促进作用和索道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分析了风景区内索道建设失控的原因,指出了风景区内索道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必须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8.
唐初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Z1):238-240
本文推导了一种可用于不同种类噪声产生的随机共振数值模拟的二阶积分方法,它也可用于相干共振的数值模拟,该方法具有精度较好、效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一类滞后非线性系统在多频激励下的超谐共振和亚谐共振。利用平均法得到了系统的超谐共振和亚谐共振的一次近似解,并且研究了各种参数对近似解的幅频曲线的影响,发现超谐共振幅频曲线转折点出现鞍结分岔,而亚谐共振的幅频曲线为叉形分岔。研究结果为工程中这一类系统的分析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机共振在微弱故障诊断中相对线性系统具有明显优势,能显著增强信号的信噪比。将随机共振与共振解调相结合来检测齿轮箱的早期裂纹故障,首先通过带通滤波选取共振频带,然后通过Hilbert进行解调,最后采用归一化方法调节随机共振的系统参数得到故障特征输出。对仿真信号和QPZZ Ⅱ齿轮故障系统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共振解调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为齿轮箱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索道”课程考试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针对传统考试存在诸多弊端,阐明"工程索道"课程考试改革的迫切性。根据"工程索道"课程考试改革思想及其要求,进行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注重平时与期末结合,笔试与机试结合,理论与应用结合的多样化考试形式,合理设置考试内容,提高命题的科学化水平;优化成绩构成,贯穿教学全过程,细化评分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措施在2007-2010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特色鲜明,取得很好的成效,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构建的"考勤+作业+教学互动+设备认知+期中笔试+期末笔试+期末机考"的多样化考试模式,可为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祖华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共振原理为研究德育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依此提出了德育共振。本文从共振原理出发,分析了德育共振的形成原因、主要类型、生成原则和构建方法,努力探讨德育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杜甫诗的沉郁顿挫风格 ,源于因广博的内容 ,有限的篇幅以及诗人的工力和苦心孤诣之间形成的共振性诗学机制。这种机制具有强大坚韧的组合功能 ,包融了作者的灾难感和忧患意识。在共振显现上 ,首先表现为感情共振 ,其结构多为双情感系统形态 ;其次 ,情感是诗歌体制组合的纽带和内在动力 ,其旋转方向和形态 ,则受深层的意义支配 ;同时 ,这种诗学机制 ,与古代诗论中的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杜甫诗的沉郁顿挫风格 ,源于因广博的内容 ,有限的篇幅以及诗人的工力和苦心孤诣之间形成的共振性诗学机制。这种机制具有强大坚韧的组合功能 ,包融了作者的灾难感和忧患意识。在共振显现上 ,首先表现为感情共振 ,其结构多为双情感系统形态。其次 ,情感是诗歌体制组合的纽带和内在动力 ,其旋转方向和形态 ,则受深层的意义支配。同时 ,这种诗学机制 ,与古代诗论中的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平均法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滞后非线性系统在多频激励作用下的亚组合共振,得到了该系统产生的亚组合共振响应的解析解,研究表明亚组合共振的幅频曲线具有叉型分叉特性,而且亚组合共振的响应上应的线性系统的振幅大很多,所以,必须充分考虑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