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的书证与释义有不一致之处。据考释,多为不明书证词义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不通书证文意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忽略书证语法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以及疏忽书证所在典籍的讹误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释义是一部辞书最见功力的地方。释义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部辞书的质量。书证则是辞书的血肉,是辞书立条、释义时最重要的根据。本文将《汉语大词典》在释义和书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加以指正,以期为辞书编纂者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考证了《汉语大词典》释义中存有疏失的五个词条,并提出修正意见:“虞”错立“神兽名”为一义项,当去除;“樊”当训为“通‘緐’,马颈上的饰品”;“休息”条当用《礼记·乐记》作最早的书证用例;“翳”条释义当突出其区别性义素“仆倒”;“股”、“蚤”、“蔬”条释义不全,当增补义项.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处"之"待在家里"义进行考证,并对《汉语大字典》"处"字条在释义、书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当前最重要的汉语语文辞典,本文结合唐代高僧义净的译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谨对其部分书证滞后的问题提出一些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汉语工具书之一,在词义溯源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书证晚出现象还是很多,文章尽可能补出相关词条的最早书证,以供《汉语大词典》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书证句读有可商榷之处.多为不明词义、不通上下文意、疏忽语法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部反映汉民族语言全貌的语文工具书 ,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称誉。由于汉语词目浩繁 ,成于众人之手 ,加之中国历史悠久 ,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语言现象复杂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完美无缺 ,的确是件难事 ,故此书也难免留下了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代表了目前我国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书证是词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大词典》的书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瑕疵。具体指出《汉语大词典》书证存在的问题共42处,包括书证有误、书证滞后或缺失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由副词"这么"和动词"说"构成的"这么说",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且用法特殊。它由表示"言说义"演变为表示"认为义",并进一步演变为话语标记词。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么说"在语篇中具有衔接、接续和确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副词"都"的全称量项义与隐含差比义明显不同,在焦点化能力、语义指向和方言等值词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给力”是保留于汉语方言中的古词,本意为“出劳力”.“给力”如今有了动词和形容词的双重词性.作为动词,有“给予帮助”、“使……精彩”等语义;作为形容词,有“牛的”、“棒的”、“好的”、“酷的”、“精彩的”等语义,这说明“给力”语义有了新发展.如今所使用的大多是它的形容词含义,反映了人们利用“给力”这个词宣泄情感的需要.从修辞分类上可以把它视作是兼有中性词色彩的标准的谈话体词汇,是方言词的升格.“给力”在一些权威正式报刊中的出现,标志着“给力”作为古词的复苏.“给力”的双重词性加上使用者的主观性,使之内涵具有丰富性和模糊性,有着独特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4.
书证作为《汉语大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二十年学界的关注重点,但有关现代书证研究成果却不多.《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有182例,数量较多;失误类型较多,有出处、文字、标点符号、排序、孤证、书证滞后、版本不一共计七种失误.《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失误比例较高,失误类型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存在的问题.《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会影响辞书的规范性,甚至模糊对部分词语源流演变的认识.《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问题的普遍存在与关注缺失,凸显了对其进行修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具有权威性的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但其中也有一些疏漏和缺失。文章以古代医学典籍《内经》为语汇材料,指出《大词典》存在义项缺漏、书证迟后、例证缺失、词条失收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给予补正,期望能为《大词典》修订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对民事证据上的最佳证据规则作了规定。该条借鉴外国的最佳证据规则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根据证据的不同分类标准,对不同种类的证据形式通过比较,对其证明效力的大小作出了不同的规定,从而确立了我国民事证据上的最佳证据规则。为了在司法活动中更好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该规则,有必要对最佳证据规则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词义特点制约,《左传》愧耻义系诸词同一义位各词的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意义特点与结构功能呈现出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汇集了历代训诂学、词汇学、辞书学成就,代表了我国汉语文辞书的最高水平。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今后继续修订。  相似文献   

19.
“哕”义衍变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证,指出"哕"义古今词义有异.先秦至两汉间,"哕"义为声徐有节的声音、呃逆及深暗貌;南北朝当是"哕"字义衍变之始,唐时"哕"既有"呕"义,也有"呃逆"义;宋金元时民间以"哕"为"干呕"义,"哕"之古义"呃逆"为"咳逆、呃"所替代;明清以降,有的医家甚至不知"哕"之古义为"呃"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