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学著作,其中记载音乐方面的史料异常丰富,因此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具有音乐文化意义的史书。《史记》中除了两个音乐专篇《乐书》《律书》之外,有70余篇涉及音乐,计220余处。内容涉及乐器,音乐人物及其音乐创作、表演活动,礼乐制度修订,音乐教育、音乐评论、音乐思想等方面。研究《史记》音乐文化,领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音乐的旨意,厘清《史记》音乐文化的内容概况与特征,剖析《史记》音乐史料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文化信息,全面认知《史记》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史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把“和”视为“乐之本”,《乐记》则从天地之和阐释音乐之和的作用,二者都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吕氏春秋》和《乐记》都认为乐的美以善为前提,都认为乐与政通,应该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诗经》时代是我国先秦音乐的繁荣时代。《诗经》乐歌的来源主要有:(1)民间创作;(2)贵族创作;(3)祭祀创作。《诗经》保存了大量的先秦音乐的原始材料。郑卫之音的勃兴,对俗乐的兴起和雅乐的衰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的审美价值是趋向是多元的,而音乐元素的渗入将其故事进一步美化,增强了其可读性和戏剧性。《红楼梦》的一个亮点在于扬州音乐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导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纲领性文件。本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阐述了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坚持以人为本,以审美教育为出发点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乐记》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开山之作,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音乐本位和末位的角度出发,重新归纳其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以期对《乐记》作出新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诸宫调的音乐结构是诸宫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西厢记诸宫调》所使用的宫调、曲调、套数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必要的归纳 ,分析《西厢记诸宫调》的音乐结构 ,可以为深入研究诸宫调的音乐结构提供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夜曲》包括《云》、《节日》和《塞壬》,是其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之·文章主要分析了《夜曲》之《塞壬》的主题思想与材料布局的艺术手段.作品采用了高度简朴的音高材料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其特征影响了和声进行、伴奏音型等非主题声部的写作,在音乐的进行中作曲家采用了剪裁、模进、转调、节奏变形等丰富的材料发展变形手法,统一中强调了材料的音色对比、调性对比、音区对比、符奏对比,特别是音色对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以音乐的视域关照《格萨尔》史诗,并对其节奏方式、旋律结构及音乐节奏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徽州女人》作为黄梅戏舞台剧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曲风、题材、唱法以及音韵等方面都积极地和一些新的元素进行了融合,在传统的音乐舞台剧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音乐艺术的长处,在创作手法以及各要素的表达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尽管对黄梅戏《徽州女人》在音乐方面的创新众说纷纭,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对该剧的创新精神和指导思想给予肯定和赞扬,而艺术性的创新也是黄梅戏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徽州女人》音乐方面的创新,本文从形态和美学两个方面对于《徽州女人》的音乐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论语》中有关音乐的记述为主要线索,透过“礼乐相成”、“乐节礼乐”、“中和为美”及“尽善尽美”等视角探讨孔子音乐思想及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格萨尔》说唱音乐的吟诵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说唱音乐诸形态,各具特性但又具有共性。即遵循说唱音乐的叙事特点,音乐与语言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完美结合而构成其吟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已成为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探索《音乐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才能为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开设《大学音乐》选修课,旨在提高高师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陶冶其性情,培养其情操。《大学音乐》选修课教学,必须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改革,方能取得切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二泉映月》是一首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的二胡独乐曲的佳品,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阿炳)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以如歌如泣的旋律、完美的乐思结构、精湛的演奏技艺,表述了阿炳的沧桑人生经历。《二泉映月》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为从事二胡演奏和创作打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左传》中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当时的时代思想相互印证,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其乐学之源;中和思想为其乐学之体;礼乐合一则是其乐学之用。《左传》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其深刻的音乐品格对后世的音乐美学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浅析钢琴曲《二泉映月》的音乐及演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根据阿炳的同名二胡曲改编创作的一首中国钢琴作品。该曲在原作基础上,在曲式结构、音乐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大胆尝试,利用钢琴表现力丰富的特点,深刻展示出了原作丰富的内涵,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本文通过阐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并对其演奏作分析研究,旨在探索作品中由民族钢琴音乐所表现出的那种民族特色和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音乐之声》是一部著名的美国音乐剧电影,描写了见习修女玛利亚与冯?特拉普上校一家交往和情感发展的动人故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音乐之声》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在音乐赏析、现代教育理念、美学研究等领域,而《音乐之声》对农村青少年价值观取向影响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生理状况、心理素质、爱国情感和审美价值四个方面来分析和揭示电影《音乐之声》对农村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钢的琴》是一部优秀的国产黑色幽默现实主义影片.如同画面、语言等, 音乐也是电影叙事的一种符号或手段, 关乎影片的视听效果和观者思想情感共鸣的激发程度. 《钢的琴》中大量音乐元素的植入及其对主题、情节、氛围、人物形象和时代特点等的渲染、衬托和诠释, 成就了该片鲜明的音乐叙事特色.具体表现为音乐选编的中西合璧多元化, 音乐之于影片时代性的体现、对主题的衬托、与剧情的契合、对影片黑色幽默效果的强化等方面.洞察优秀影片音乐叙事特点, 有助于提高电影音乐的创作和编排质量, 提升观影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乐记》和《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文献,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学研究的两个高峰。长期以来,很多学者认为二者是互相对立、互相否定的,认为《声无哀乐论》是对《乐记》理论的颠覆。本文通过比较,论证二者分别揭示了音乐不同层面上的本质规律,《声无哀乐论》没有对《乐记》形成正面冲击,是对《乐记》的发展和补充,二者是并立互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