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6、关西八卫和裕固族的关系(一)关西八卫情况:自明朝洪武年始,明代统治者在嘉峪关与哈密之间的一带地方,先后设立了八个卫,即赤斤蒙古卫、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沙州卫、罕东卫、罕东左卫和哈密卫。就八卫的部族来说,哈密卫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原来哈密王国的居民,由三种部族构成:“哈密国……回回、畏兀儿、哈刺灰三种番夷,同居一城,种类不贵。彼此顽抗”。(明《马文升兴复哈密国王记》)“其民三种杂居,而缠为土著”。(《新疆图志》卷二)  相似文献   

2.
明初西北七卫的建署与哈密的地位元朝灭亡后,西域分裂,吐鲁番、库车迤西迤南为察合台汗国后裔所据;天山迤北迤东为蒙古瓦剌部领地;罗布淖尔(罗布泊)地区为撒里畏吾儿人所据;哈密则处于元威武王纳忽里统治之下。洪武五年,明朝平定河西,在肃州(酒泉)设镇驻守,明朝声威远播西域。在这种形势下,西域地区各民族便渐渐向明朝靠拢,与明朝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洪武七年,撒里畏吾儿安定王卜烟帖木儿来贡,明廷将其部属依地域分为阿端、阿真、苦先、帖里四部,各颁铜印,准其分别入贡。次年设安定、阿端二卫统其四部。安定卫大约  相似文献   

3.
明代哈密的居民由回回、畏兀儿、哈剌灰三支构成。按明马文升《兴复哈密国王记》的记述:“哈密国……回回、畏兀儿、哈剌灰三种番夷,同居一城”。《明史·哈密卫》中也说:“其地种落杂居,一曰回回,一曰畏兀儿,一曰哈剌灰”。畏兀儿是指公元840年由漠北西迁至西域的回鹘,即现在的维吾尔族,哈剌灰是蒙古瓦剌人的后裔;而王室统治者  相似文献   

4.
明代在其统治前期曾经一度控制哈密地区,并设立哈密卫。在此期间,明朝政府先后共正式封立了11位哈密王,但却出现了“忠顺王”和“忠义王”两种封号,文章探讨了两王更替、并立之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明朝与中亚穆斯林贡贸关系的确立 ,是明朝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陈诚多次出使西域、中亚。哈密卫的设立及明政府给予贡使丰厚的回赐 ,吸引哈密、吐鲁番及中亚撒马尔罕、哈烈、鲁迷及天方国贡使源源不断向明朝进贡。贡使入关后受到贵宾待遇 ,沿途有通事伴随 ,京城设有会同馆专门接待贡使 ,这种贡贸关系将中外友好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哈密历代回王对清代新疆的政治与社会有着重要影响,有关史料和研究著述对哈密回王先祖成员和其来源等问题上认识不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表明,哈密回王额贝都拉的先祖四代成员分别为:伊萨米拉、巴齐、莫莫特雅尔、莫莫特沙依,他们从伊萨米拉以来就已世居哈密。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区,古称西域。从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此历代中原王朝皆在此置郡县,设都护,继续着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明朝永乐年间设置的哈密卫也是历史上这种建置形式的重要环节,它是当时明王朝对今新疆地区管辖统治的鲜明标志。因此,研究明代设置哈密卫的原因、经过、作用及其意义,对于今天巩固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明代西北为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情况相异,很难进行整体研究,目前所见多为单个民族研究成果。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一个民族,对其在明代的发展情况,如明代的关西七卫,专家学者关注较多,尤其是对哈密卫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明代西北蒙古族的研究,涉及到蒙古族与土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等形成的关系,蒙藏关系,蒙古族向青海的迁徙,蒙古族在西域的活动等;对明代西北藏族的研究,则集中在明政府对藏区的治理措施、藏传佛教、藏族移民与人口等方面;明代西北的回族专论和综论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回族的发展演变、回族与伊斯兰教等。  相似文献   

9.
一哈密农民起义,爆发于辛亥革命时期。它是维吾尔族农民反抗哈密王沙木胡索特的一次革命运动。这次农民起义所以发生,完全是哈密王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所激起的。哈密王开始受封在清康熙年间,传至沙木胡索特,已是第九世了。在平定准噶尔和平定阿古柏中,哈密王始终站在清政府一边。因为效忠有功,清政府不断对哈密王封官晋爵,以示表彰。最初晋封一等扎萨克塔尔汗,后封为哈密郡王、亲王等称号。当清政府取消新疆封建伯克世袭制时,因念哈密王的功勋,继续保留了哈密的封建王公制度,作为清政府对哈密王的“特殊优待”,使哈密王位的世袭,长达两个世纪之久。到清朝末年,沙木胡索特一  相似文献   

10.
哈密回部在新疆诸回部中具有独特性,该部是最早归附清朝的回部,也是第一个实行扎萨克制和唯一一个首领晋封亲王爵的回部。由于清朝对哈密回部"以德待之",以及哈密回部首领对哈密历史的认知,终清之世,即便是同治朝新疆变乱之时,哈密回部首领始终忠于清朝。同时,哈密回部是清朝经略西北边疆的依托,在清朝历次西北边疆战事和管理新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此,清朝君臣对哈密回部评价较高,并予以特殊对待。  相似文献   

11.
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在明代西北地区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这一时期哈密的历史 ,首先要理清其统治世系。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缺憾。本文以《明实录》等史料为主要依据 ,确认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在哈密的实际统治地位 ,并对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重新进行了订正、后王时期哈密的统治阶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碾伯守御千户所”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史·地理志》为代表的一些史籍认为 ,明代的陕西行都司领有十二卫、四守御千户所总共十六卫所 ,碾伯守御千户所是其中之一。这种说法有误。事实上 ,陕西行都司领有十二卫、三守御千户所共十五卫所 ,碾伯所不是守御千户所 ,而是西宁卫的右千户所。《明史·地理志》的错误主要是由对明代守御千户所的属性不清所致。辨别清楚明代守御千户所以及千户所的属性 ,对明代卫所制度和明代地理区划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关西七卫及其东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于嘉峪关外设置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罕东左、赤斤七卫,以安西部边疆。由于明、清时期的史料对关西七卫,特别对安定、阿端、曲先、罕东四卫的方位记载不详,本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关西诸卫的各家,分歧很大。有的力主西域说,认为四卫在今新疆,有的力主西宁说,认为四卫在西宁周围。争论的各家都广证博引,各有充分的史料作根据。另有一类文章,有意回避争论,沿用《明史》的“西宁西北”、“甘州西南”、“嘉峪关西南”之说。这种说法虽然比较稳妥,但是,伸缩性很大,诸  相似文献   

14.
晚清民国时期中外旅行家对哈密有着较为丰富的记载,通过这些中外旅行家视域下的哈密居民、建筑、饮食风俗、教育等的记述,从一个侧面勾勒晚清民国时期哈密的社会生活风貌。  相似文献   

15.
哈密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学是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哈密维吾尔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实践息息相关的。哈密人民在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将自己的经历和历史,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即故事、传说、诗歌、民间歌谣、叙  相似文献   

16.
清朝在哈密维吾尔人中实行盟旗制度,建立哈密镶红回旗,主要是出于当时边情边势之需要及哈密社会状况的考虑.从此清廷获得稳定新疆的生力军,同时这种盟旗制度增强了当地人民的政治向心力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殷晓章 《新天地》2017,(4):40-41
1987年7月27日, 9趟列车的1.2万名旅客因为山洪滞留新疆哈密火车站5天5夜.6万哈密军民为滞留旅客奔忙,没有让一名旅客挨饿和中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留下了至今令人难忘的"哈密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东胜卫是明政府设置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卫所,其存在时间较短,经历洪武四年(1371年)初置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复置.在此期间,卫所制度尚不完备.经研究表明,东胜卫先后两次设卫,虽在管辖范围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军事建制及辖区军民的生产、生活上都存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哈密”名称之原形为,是10世纪以前由维吾尔人命名的.后由演变为现今的。该名并不是哈密之古称昆莫或伊吾卢的变音。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由于新疆统一战线的需要,六名中共党人受中共中央派遣到新疆哈密工 作。本文主要对其在哈密的抗战工作做一回顾并略加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