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选择.英、德、丹麦和瑞典四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比例以及提高全民低碳意识是今后很长时间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6月,中国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建立低排放社会。同年12月,《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发布,将可再生能源列为国家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十五国领导人会议上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中,构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开始关注低碳经济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的《河北省发  相似文献   

3.
发展低碳绿色建筑和构建生态城市,不仅是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山东省调结构、转方式必须予以突破的重要内容.低碳节能建筑是未来山东房地产业发展的主流,建立和完善山东低碳房地产业的发展机制的对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为低碳房地产业提供制度保障;加大各类激励措施,以健康环保赢得市场;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完善房地产低碳节能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价值追求作为人类意识的典型形式,随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又引导人类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各民族间互动的动力密度显著增强,促成利益互渗、风险共担类主体的形成,促使不同利益主体产生价值认同。为有效应对人类危机,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平稳定、民主平等、互利合作、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6.
薛秀军 《东南学术》2012,(1):190-197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金融海啸余波不断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炮制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强制推广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无疑为正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协同行动,同时也需要中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对"低碳经济"的浪潮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发展新一轮的竞争与博弈,中国需要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和定位,特别是需要向世界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发展价值、理念和模式,以获得世界舆论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7.
资本逻辑在整体上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推动现代社会全球化发展的根本性力量.资本逻辑内在矛盾运动的激化过程正是当代种种发展风险生成的内在机制.当今人类文明所遭遇的风险境况表明,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旨归的科学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可欲性、合理性和正义性.应对无人能幸免的风险挑战,消弭贫富阻隔和对立,以人本逻辑反思并超越资本逻辑,重建被资本抽象化了的生活世界,为社会主义的正当性提供了新辩护.  相似文献   

8.
成键 《社会科学》2008,(5):39-45
石油安全本来是属于国家经济安全的一部分,但随着近年来国际油价的飞涨,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从当前的国内外局势来看,中国面临的主要是石油供应安全问题.由于对进口能源产品依赖的日益增加,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的措施,如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实行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等等.但从长远来看,只有从国内社会和国际市场上同时入手,通过政府、社会和民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在能源安全形势愈发紧张的新世纪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出现了朝权力分散方向发展的趋势,各种世界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全球主义者”宣扬的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共治”不但夸大了事实,而且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我们追求的和谐世界是“和而不同”的世界,其实质在于各种文明的互助与和谐发展。但是,从文明的相互压制与对抗转变为文明的互助与和谐,必然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过程。建设和谐世界,必须遵循所有的文化和社会都尊重的全球性准则,使每一种文明都能在其传统价值观与人类共存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11.
本体论不只是哲学的具体论题或论域 ,它首先是哲学的本性 ,是人之生存所内在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或自觉澄明。在哲学的演变中 ,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本体论范式 :其一是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本体论范式 ;其二是以未来为定向的、开放式的、生成论的本体论范式。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迄今为止最自觉地体现人的自由和超越本性的哲学 ,是人之存在的本质性文化精神的自觉显现。他的哲学通过对现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在超越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传统本体论范式和确立以未来为定向的、开放式的、生成论的本体论范式的哲学转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轩 《阴山学刊》2011,(6):98-102,115
当今时代的状况表明人类的众多行为方式引起了人的安全问题,对安全的追寻是人诞生以来的永恒性追求。人的生命在世界关系环境中扩展,世界关系环境的变动性使人的安全性依托处于游移之中。人总是在找寻恒定的安全依靠支点和能够依靠的永恒之物。但是却面临着新的威胁,安全问题的思维缠绕更加使人难以面对人本身进步的思考。人要逐步的进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对当代人类生存处境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代历史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它既摒弃了对人类发展虚无主义式的否定,也扬弃了现代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发展主义和以物为尺度的异化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探索构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实现人类存在方式的伟大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使人们明确当代中国究竟应当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未来图景,而且其历史价值更加深刻地蕴涵在人类应当选择何种存在方式这一思想高度之上。  相似文献   

14.
梦与觉:一个典型的存在论论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特别是哲学界有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概念性话语崇拜。近几年大家都说哲学要走向或者回归“生活世界”,却难以读到对人们具体生活样式和性状的解析文章。自称最具“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学术界,口头上反对一味地“大叙事”、“大字眼”,实际上却停靠在或者说依傍着“大叙事”、“大字眼”,那么,这种概念化的话语习惯不是说明了某种思维的“钙化” 吗?这又如何能够捕捉到生动而鲜活的生活?又如何使哲学成为前进着的时代精神的表达?本刊将分两期刊出下面一组谈“梦”的座谈性文章,不仅在于它们特有的学术性,更是为了治疗这一“钙化”并进而推动深入研讨具体问题的学风的形成。而在中国人千年的“飞天之梦”终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而梦想成真的今天,刊出关于“梦”的文章,更是别有一番意味。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环境意识自觉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公众逐渐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上,要走有效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经济之路;在文化建设上,要把低碳理念内化于碳排放技术革新、低碳制度创新及低碳生活方式转变之中;在生活方式上,要规制和抵制消费主义思潮,吸纳传统文化中的节俭主义思想以及新节俭主义思想,践行有益于低碳社会建设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人的存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道德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总是逻辑地面临着"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后者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伦理学问题,惟有从人的存在这一本体论的角度入手,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作为人存在的方式及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本体论规定,道德同时也为存在所以可能及回归具体、真实的存在提供了担保,正是在这里,道德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17.
试论社区发展与人类安全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 ,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人们沟通情感 ,进行生产、交换、消费的主要场所。社区发展与人类安全能力建设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社区保障职能的发挥与强化是维护人类安全能力建设的基本因素 ;社区环境建设是影响人类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因素 ;社区文化建设是影响人类安全能力建设的深层次因素。社区发展是人类安全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和载体。今后在强化人类安全能力建设方面 ,应建立和完善社区安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劳动就业保障体系、社会治安控制体系及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循着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思路 ,探讨了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对象性存在与类存在的双重存在特性及由此决定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双重特点 ,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 ,人的活动的全面性与活动尺度的多维性。阐述了把握人的本质的方法论 ,人的本质与人的活动 ,人的本质、人的活动与人的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低碳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了解城市化与气候系统的作用机理,对于实现城市化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采取将各项气候政策更广泛地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评估城市主导产业和主要行业的减缓潜力、探索建立城市间碳交易市场机制等政策措施,实现低碳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终极安全:生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性问题尤其是生态问题在国际安全中突显 ,安全观念已经扩大。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安全的概念以及特点 ,生态侵略和生态安全在国际安全中的突显 ,以及我们如何去应对生态安全中的挑战。笔者从全球性层面强调生态问题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以及人类对此所作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