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仲裁第三人的性质与特点、设立仲裁第三人的理由与必要、世界各国仲裁立法的最新发展、我国仲裁实践对仲裁第三人的制度探索等方面,论证了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主张通过修改<仲裁法>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冲破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禁区.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实施40余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动教养立法混乱不堪,内容前后矛盾;劳动教养期限过长,与刑罚无法衔接;劳教审批和管理体制不甚严密等。劳动教养作为最严厉的行政处罚,运用不当极易造成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不法侵害。因此全面改革劳动教养制度,使其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制度,而仲裁是否能将原本是诉讼中第三人的制度和概念移植进来,即除了仲裁协议的当事人,第三人能否参加仲裁?是否应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这是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作者从探讨比较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角度出发,对仲裁第三人的概念、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各国和我国的立法实践中探讨确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同国家对于重新仲裁制度的认识和定性不同,其立法例通常呈现多样态势。有的国家立法不承认重新仲裁,有的将其定位为提出仲裁裁决异议的后果之一,有的将其定位为提出仲裁裁决异议的方式之一。我国现有立法将其归类为提出仲裁裁决异议的后果之一,且属于异议程序中的重新仲裁。立法例的梳理及我国立法例定位的确定,有助于构建符合我国法制环境的重新仲裁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了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制度,这项颇具创造性的制度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但是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和调解结案本身的特性,仲裁调解制度在实务中的应用遭遇了很多难题.当事人能否就确有错误的仲裁调解书向法院申请撤销,这个问题在立法上没有明文规定,在学术界鲜有关注,不同的法院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我国有必要设立仲裁调解书撤销制度,并完善撤销仲裁调解书的配套机制和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6.
文章考察了我国仲裁立法的历史进程,较深入地探讨了国内仲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仲裁实践的影响。作者认为,我国仲裁立法在仲裁委员会的民间性、仲裁的种类、仲裁员的国籍、仲裁员与指定方的关系、仲裁裁决的理由、仲裁裁决的审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或不足,因此,尽快就这些问题对我国仲裁法进行适当修改,乃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内仲裁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仲裁是解决国内外经济贸易争端的有效方式。我国现行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仲裁立法相比较过于严格 ,不利于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建议立法和司法对仲裁协议应从宽解释 ;严格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仲裁法 ,指出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已构成了我国仲裁质量保障机制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七项制度 ,即 :仲裁委员会设立制度、仲裁员聘任制度、仲裁员选定制度、仲裁员回避制度、仲裁员承诺制度、仲裁裁决书草案审阅制度、仲裁员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区域立法协调的方式,当前学界主要存在"机构重要论"和"机制重要论"两种观点。区域立法协调实践中,机构与机制相互依存、互不可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我国区域立法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当前在区域立法协调方式的选择上,可先行依据省(市)际协议设立区域立法协调委员会,专司与区域立法相关的协调工作。王春业教授所建议设立的区域行政立法委员会延续了"机构重要论"的传统思维,虽有其合理之处,但未意识到这一模式的变革成本和运行成本,暂不可取。区域立法协调委员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相关制度和规则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仲裁是解决争议的有效方法之一。从国内仲裁制度来看,据初步统计,自1979年以来,已有12个法律、60个行政法规和62个地方性法规对仲裁问题作了规定;从涉外仲裁制度来看,中国贸促会第一届第三次委员会议于1988年9月12日通过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8章对涉外仲裁作了专章规定,1986年底我国参加了1958年的《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可见,我国的仲裁立法已取得了长足的成就。但是,我国有关仲裁的立法还不完备,  相似文献   

11.
就取消农业税后村委会的角色转变问题,学界三种不同观点之间差异较大。但考察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及制度因素,村委会不具有回归“本我”或彻底失去“本我”的可能。在国家整合发展和村民自治的共同需求下,村委会的角色和职能都将发生变化。现时,立法上可以考虑将规范并逐步缩减辅助性行政职能、健全及强化社区自治职能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的职能体系。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争论,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领域的变革入手,分析其对企业和劳动者产生的影响,得出"这些影响是《劳动合同法》引起争议的原因"这一结论。并由此出发,探讨劳动领域立法应考虑的法理要素和现实要素,其中的现实要素包含了劳动立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这二者的和谐统一,是劳动领域立法走向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调整周期应设定为 5年 ,以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不低于同期银行利率 ,根据比较利益理论确定相邻周期高等教育收费的调整幅度 ;不同学校和专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确定应依据各高校、专业的办学成本和平均社会收益率、私人收益率 ,以省为单位组织由各方代表参加的收费听证会确定在调价周期内收费的基准线和浮动区间 ;将高等教育收费管理的全过程分为“定价管理”与“资金管理”两个环节 ,前者由物价部门为主管理 ,后者由教育主管部门为主管理。要建立严格的高等教育收费审批备案制度 ,完善高等教育收费的监督检查系统 ,促进高等教育收费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4.
道家美育思想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作为中国的美育流派之一,建立了以“自然”为核心,以“反观内省”为手段,以颐养生命为目的的美育思想体系,但它一直作为美育潜流存在,学术界对此关注甚少。本文试从人格美的评价标准、塑造人的美的措施和途径三个方面对道家美育思想进行现代阐释,以期给予现代美育以启示。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价值意蕴,其课程实施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困境。劳动教育亟须创新课程实施形式,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项目式学习是符合劳动教育课程和中小学生特点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突出真实的情境,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强调深度探究与合作,注重学生的成果导向与评价跟进。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具有学习的共性,这种共性可恰当运用于劳动教育之中。通过将劳动教育与项目式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弥补劳动教育浅表化之不足、破解劳动教育实施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具体而言,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1)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2)设计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与合作;(3)注重学生的成果导向;(4)提倡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6.
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的建立与完善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要通过探索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五六十年代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 ,刘少奇提出一系列改革设想和措施 :(1)调整教育层次结构 ,改革原来单一结构为多层次结构。 (2 )调整科类专业结构 ,培养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合格人才。 (3)优化教育结构 ,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刘少奇的这些改革不仅在当时适应并积极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而且完善了我国教育体制 ,对今天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政府在劳务派遣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强化规制的角度,分析了发挥政府在劳务派遣中主导作用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主要有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分类管理、设立行政许可制、建立行政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承载着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体系的关键。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回溯到马克思身体思想的逻辑起点,深刻理解“以劳化人、以动育人”的价值导向——劳动教育关切身心健康,培育时代新人生命健康观;劳动教育关爱自然生命,培育时代新人生态文明观;劳动教育关注社会关系,陶铸时代新人公共交往观;劳动教育关怀人类命运,培育时代新人世界历史观。在此基础上,直面时代新人培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展开需要在“身心合一”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完整的人”,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培育多维价值观,在“多重场域”的劳动实践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承载着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体系的关键。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回溯到马克思身体思想的逻辑起点,深刻理解“以劳化人、以动育人”的价值导向——劳动教育关切身心健康,培育时代新人生命健康观;劳动教育关爱自然生命,培育时代新人生态文明观;劳动教育关注社会关系,陶铸时代新人公共交往观;劳动教育关怀人类命运,培育时代新人世界历史观。在此基础上,直面时代新人培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展开需要在“身心合一”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完整的人”,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培育多维价值观,在“多重场域”的劳动实践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