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年代中期,周恩来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急躁冒进的倾向,果断地提出了反冒进的主张,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制止左倾冒险的错误,以保证建设事业的正确进行,并由此形成了八大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针。八大后,由于左的错误的滋长与发展,毛泽东错误批判反冒进,并不断升级,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曲折。回顾和总结这场争论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对于令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56年的"反冒进"和后来的批评"反冒进",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又一次党内高层分歧。最后的结果是以毛泽东的权力和权威迫使"反冒进"的正确观点统一于毛泽东鼓励"冒进"的错误主张。身为中央秘书班子重要成员的胡乔木,随着党的核心层的变化也经历了由支持"反冒进"转向批判"反冒进"的过程。研究这个变化过程,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胡乔木,也为我们研究20世纪50年代党的宣传工作的得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现代化持续起影响制约作用的因素主要有:非理性地对待传统;急躁冒进;现代化缺乏全面系统性。通过分析史实得知:中国传统与现代化并不相悖,现代化必须以传统为基石,“西化”的结果必然是“虚化”;急躁冒进使改革难以深入、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超越国情;现代化缺乏全面系统性使其在推进过程中出现重心轮回。  相似文献   

4.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急躁冒进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急躁冒进,并不是由于党的领导层或某位党的负责人的一时冲动,是当时发展工业与落后的农业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及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结果,同时,理论认识上的片面性,观察形势上的失误和地方各级领导人大哄大嗡的人为造势,也是促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大跃进"运动作出合理的阶段划分,是准确地把握这场运动的重要方面。目前学术界关于"大跃进"运动分期的三种主要观点都值得推敲。当我们以内在的差别作为划分不同阶段的依据时,"大跃进"运动可以分为局部推进、全面冒进、纠"左"失败、冒进重演和逐渐终止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 在我国五十年代的经济建设工作中,曾经发生过“反冒进”与反“反冒进”的争论,结果以“反冒进”的被批判告终。实践的发展已经得出了正确结论。这段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最明确的启示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力戒急躁冒进。 二、“反冒进”的决策符合实际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尤其是1955年农业的大丰收,一方面为经济建设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鼓舞了人心,另一方面也使党内一些同志头脑发热,滋长了左倾思想情绪。而1955年下半年开始的党内反右倾保守的斗争又使许多部门单位担心犯“右倾保守”错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是令全国教育工作者欢心鼓舞的大事。面对新世纪,培养跨世纪的专门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大事。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过50年代前期的稳步发展,经历过58年到60年的冒进,冒进后的调整、整顿、大规模压缩,经历过“文革”的重大破坏,80年代以后的稳步发展。应该说其道路是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特别是党中央的政治生活越来越不正常,终于导致十年内乱”。邓小平也说:“从遵义会议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直比较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生活比较正常。可借,这些好的传统没有坚持下来,也没有形成严格完善的制度。……从1958年批评反冒进、1959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①从“十二大”报告和…  相似文献   

9.
《开国总理周恩来》一书,充分利用了各种第一手资料,披露了许多过去未曾公开披露过的材料,澄清了有关周恩来的著作中的一些不实之词。现将周恩来在“反冒进”时的一段史实摘编如下: “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这是周恩来的重要思想。1956年春天,周恩来看到,经过压缩的1956年的计划(草案),仍然是冒进的。他由此推论,不但年度计划冒了,就是已经规定的1956年、1957年和第二、第三个五年期间建设速度的远景计划,也是冒进了。他认为,只要摸清了实际情况,就要反对冒进,“要敢于抗大流”。  相似文献   

10.
刘峰 《金陵瞭望》2008,(22):7-9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南京和全国一样,随着拨乱反正的逐步深入,一方面经济建设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得以改善,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两个凡是”和“洋冒进”的消极影响,呈现出步履维艰、徘徊前进的局面。直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11.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反个人崇拜引起毛泽东的警觉,反冒进事件进一步加深了毛泽东对于反个人崇拜的担心和反感。1958年初,毛泽东公开提倡所谓“正确的个人崇拜”,党内高层开始合力为个人崇拜造势。但彭德怀在个人崇拜问题上坚持不跟风。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将批评的矛头直指毛泽东本人,给个人崇拜泼了冷水。毛彭冲突由此引发。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直接导致个人崇拜进一步升温,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左”倾和右倾是有着确定的特征的。超过时代,超过当前的情况,在行动上冒进,这是“左”。“左”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反映。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当前情况的后面,企图开倒车,这是右。右是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表现。我们党,是在反对  相似文献   

13.
冯至与同时代诗人相比,具有强烈的人称意识。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其诗作的核心人称话语经历了“我”向“我们”再向另一个“我们”的嬗变。早期诗歌中的“我”以个性解放、自由为诉求,以“个我”为本质特征,浓缩着“五四”精神;40年代的“我们”具有存在主义品格,或者说是存在主义意义上的言说主体;五六十年代的“我们”则属于阶级的、人民的“大我”。这种人称话语嬗变是诗人与时代相遇、对话的结果,是其诗思独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红色经典”是一个“史”的概念,对其时限及分期的探讨非常必要。文章将“红色经典”的时限界定在192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划分为四个阶段:1920年代的发轫期,以“三个属性”为基本特征;1940年代的形成期,赵树理的小说和新歌剧《白毛女》的成名方式分别代表了“红色经典”最初形成的两种方式;1950至1960年代的繁盛期,“红色经典”在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凝练成一种新的、日趋成熟的艺术品类;1970年代的衰落期,后期“样板戏”的理论和实践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是周恩来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坚持和贯彻这一方针,曾抑制过50年代经济的盲目冒进,扭转过三年大跃进造成的严重经济失调,挽救过"文革"我国经济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16.
五次战役     
《源流》2010,(21)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7日)中国在1950年7月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包含38、39、40、42等4个军,这些部队都是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在国内解放战争中久经考验。10月19日,志愿军的首批部队40军在夜色掩护下,跨过鸭绿江,秘密进入了朝鲜。1950年10月25日,40军在云山以北及温井附近与韩军第6师发生接触,击退和全歼韩军各一个营。此后4天,40军又在温井附近地区歼灭韩军第6师大部和第8师2个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韩军第6师第7团系从鸭绿江边楚山镇折返,联合国军开始尝到分兵冒进的苦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不良学风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学生文明程度明显不如老校区等学风问题。新校区在历史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承方面脱节;新校区软、硬件设施建设不配套或滞后,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生源类别和专业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不同是其发生的原因。建议高校建新校区要稳步进行,忌冒进,“质量”和“速度”两手抓;新校区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教工宿舍要同步建设;在新校区开始办学的最初几年施行“一校两制”,大力加强新校区教学和学生管理管理工作;适当安排部分高年级学生搬入新校区,同时加强新老校区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预防和克服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不良学风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校园诗人创作为主的“第三代诗歌”为切入点,在辨析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学院环境的基础上,论述1980年代校园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1990年代围绕“学院派诗歌”的命名所进行的相关论争,进而讨论“学院派诗歌”这一命名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于当代诗歌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的农业经济思想十分丰富,特别是他变革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思路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更具价值。刘少奇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的构想是一个“三步曲”,特点是把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看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反对盲目冒进。刘少奇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案,其主要措施是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扩大农业经营、保护农民利益等。上述思想对当前发展我国农业的启示是:要稳定和完善承包责任制,靠科技兴农,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涵义以及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等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由于缺乏理论指导,情况不明,思路不清,在改革进入攻坚、日益涉及传统体制协心、各种利益群体得失明朗、冲突胶着的态势下,盲目冒进和等待观望都面临巨大的代价和风险,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既是现实经济改革的迫切需要,又是顺利实现体制转轨、保证90年代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理论前提,深化认识,首先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其次还要解决好体制转轨中政府职能的转换和界定以及对80年代以来渐进式改革的评价问题。深化认识的意义就在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检讨渐进式改革局限性存在的思想根源,把握好深化改革的各种初始条件,使90年代的改革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