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钱起诗歌     
“大历十才子”中的钱起,是唐代诗坛的名家之一。从现在关于“十才子”的几种资料来看,虽然具体人名略有出入,然而钱起都包括在内。据四部丛刊印明活字本《钱考功集》,钱诗有十卷之多,辑入《全唐诗》凡四卷四百二十余首。而历来对钱起诗歌评价歧异颇大,毁誉不一。《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在指出大历诗歌的特征和  相似文献   

2.
钱起交游考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是盛、中唐之交颇有名气的诗人,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仍有四百多首。据中唐著名选评家高仲武说:“(郎士元)与钱更长,自丞相已下,更出作牧,二公无诗祖饯,时论鄙之。”(《中兴间气集》卷下)可见钱起不仅载誉当时,而且他也是以写饯别诗为人称道。今检《钱考功集》十卷,酬唱送别之章竟达一百多首,占其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足见钱起交往过从之广。可是钱起送人之作多不著时地和人名,这样势必影响对其诗歌的深入研究。笔者以为,若能根据钱起诗歌的内容和有关资料,钩稽考证出与之交游者的一些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对钱起生平的掌握与诗歌旨意的寻绎,而且,对钱起同时代的其它诗人的集子整理和作品研究也不无裨益的。今撰此文为之探索,文中所考顺序,一本于《全唐诗》,今人论著中已考出眉目者从略。  相似文献   

3.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诗歌由盛唐向中唐转折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派,以十才子为主的一批二三流诗人的创作形成了所谓的大历诗风,在当时造成了颇大的影响。司空曙为大历十才中存诗较多的一位诗人,《全唐诗》收其诗二卷,计一百八十余  相似文献   

4.
李端是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当时就已很著名了。元和年问号称辑录名家诗作的《御览诗》即入选李端诗八首之多。后来的唐诗选集《极玄集》(姚合)、《又玄集》(韦庄)、《才调集》(韦縠)等皆选有其作品。历代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李端诗也占了一定的篇幅,如高棅《唐诗品汇》、沈德潜《唐诗别裁》等即为显例。李端诗歌虽颇有影响,也  相似文献   

5.
如果上列49首诗作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可以进而讨论唱和的时间了。《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在收录《浙东联唱集》或《浙东酬唱集》时已表明“大历”年间,《嘉泰会稽志》则多处提到:松花坛,在云门,唐大历中,严维、吕渭等茶宴于此。联旬曰:几岁松花下,今来草色平。绕坛烟树老,入殿雨花轻。(卷18)兰亭古池,在县西南25里,王右军修禊处。唐大历中,鲍防、严维、吕渭而次37人联句于此。云:曲水追欢处,遗芳尚宛然。名从右军出,山在古人前。赏是文辞会,欢同癸丑年。(卷10)兰亭之会,自右军、谢安而次41人。至唐大历中,朱迪、吕渭、吴筠等37人,经兰亭故池联句,有“赏是文辞会,欢同癸丑年”之句。(卷19)  相似文献   

6.
晚唐诗人曹唐,字尧宾,今广西桂林人。《全唐诗》辑其诗为二卷,共一百六十一首,其中有七律《大游仙诗》十七首,七绝《小游仙诗》共九十九首,其余为其它题材之作。本文试图对曹唐诗歌作一总体的论述。一曹唐曾“以能诗名闻当世”①,其作品“大播于时”②,然而曹唐其人其诗,近几十年来却很少受人重视,除程千帆教授解放前夕发表过《郭景纯、曹尧宾〈游仙诗〉辨异》论及曹唐诗歌以及一九八四年梁超然同志发表过《晚唐诗人曹唐及其诗歌》外,就很少被人提及过。可见对曹唐诗歌的研究十分薄弱。曹唐诗歌,表现了较明显的进步的想想倾向,因而应该引起古典文学工作者的重视,值得人们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历十才子现存诗歌一千五百多首,其中送别诗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对于这种现象,历来非议极多.无庸讳言,这是十才子诗歌创作的缺陷,但其中还是有许多感情真挚,意蕴深婉的好诗.笔者不揣谫陋,试对十才子的送别诗作一探讨.①大历十才子大量创作送别诗,有其复杂的原因.首先,与他们孤独的心态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权德舆,中唐文坛诗文创作大家,时人评价甚高。今有《文集》五十卷行世,其中诗十卷(含赋三篇),共356首。其诗歌创作讲究意境的营造,追求的是恬淡自然的诗风;还有一些诗歌承袭了盛唐风骨,显现出雄浑壮阔之意境。  相似文献   

9.
中文系黄瑞云教授新著《诗苑英华》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录自西汉之初至清代之终两千多年间五七言诗近四千首 ,分五卷 ,即两汉魏晋南北朝卷、唐代卷、宋金卷、元明卷和清代卷 ,计二百七十万字。每卷都有评述这一段诗歌发展概貌的长文 ,五篇合起来就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五七言诗史。入选诗人都系有小传 ,每首诗都有注释。书中写有五百多条“星评”(评文之前有五角星标志 ) ,合之即为一部精湛的诗话。《诗苑英华》集诗史、诗选、诗注、诗论于一书 ,对中国五七言诗具有总结的性质 ,就其所选诗歌时间跨度之长、规模之大、选录之精、…  相似文献   

10.
清乾嘉年间,诗歌领域流派众多,门户之见盛行.张问陶面对当时诗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反对模拟,反对规唐模宋.他说:“文章体制本天性,只让通才有性情.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论诗十二绝句》)他的诗歌主张,主要反映在《论文八首》、《论诗十二绝句》、《颇有谓予诗学随园者笑而赋此》、《重检记日诗稿自题十绝句》等诗篇中(见《船山诗草》卷九、卷十一、卷十三).  相似文献   

11.
戚继光虽戎马生涯一世,但却留下不少惊人的著作.见于著录的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储练通论》、《请兵辩哨》、《守条约马政》、《蓟门志》等,可谓文武全才.但只有前三种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多散佚.《止止堂集》有清光绪间刻本,全书五卷,包括“愚愚稿”两卷,“横槊稿”三卷.“横槊稿”分诗文二体,上卷收诗二百零九首,附录诗二十五首,共存诗二百三十四首.其诗多为将军在马背上枪林箭雨中写成,诚乃肺腑之音,豪壮之语,激昂慷慨,击人心弦.故《四库提要》说他的诗“近赵燕之音”,可谓历代将军诗作之上乘.  相似文献   

12.
<正>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历来编在一起.这十二首诗是否同时所作,其说不一.清人温汝能说:“年谱义熙十年甲寅,公年五十.此诗(按;指‘昔闻长老言’一诗)是年所作,故云‘奈何五十年’也.计其弃官归来,至是得十年,故下章又云‘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也.”(《陶诗汇评》卷四)他以为属同时之作.与他同时的蒋薰则提出了不同意见:“《杂诗》十二首,前七首皆是‘岁月不待人’意;‘代谢’以后,却有谋生羁役之感.至末‘袅袅’六句,恐非《杂诗》,或《拟古》之十,亦缺落不全者.”(《陶渊明诗集》卷四)到王瑶先生则首次将其析而为二,以前八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义熙十年甲寅(公元414)年,后四首为一组,系于晋安帝隆安五年辛酉(公元401年)并指出最后一首“诗意隐晦,无从确定年代”,但从编次顺序看可能与前面的三首“为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方于的诗集《玄英先生集》初编时为十卷,成书于其去世不久,录诗三百七十余首.宋以后有多种刻本、抄本,但其诗至宋代渐有散佚与误收,经宋、明、清几代学者的考订、辑补,现存最为完整的版本为清御定《全唐诗》本.《全唐诗》中所收方干诗作,除去已经前代学者考证为误收的十首外,其本集中重出一首,还有与贯休、戴叔伦、杜荀鹤重出而不能确定作者的五首,以及不能确定作者的一个断句,按目前考订成果,方干现存诗作三百四十首,断句五个.  相似文献   

14.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为清初著名文学家兼学者。其诗文先后有《南车草》、《竹垞文类》、《腾笑集》诸刻,至晚年手自删订,成《曝书亭集》八十一卷。然是集种种舛误,亦自不少,其中尤以卷二至卷二十三诗歌编年讹错为多,或者年份不符,或者同一年内前后次序颠倒。诸如此类,前人不无指出,笔者偶亦有所发现。随手札录,日久渐伙。兹择取若干,略依原编次序,厘为一束,名之曰《<曝书亭集>辨正》。  相似文献   

15.
李白古风一卷,凡五十九首。这一组诗是后人辑录的,李白原来可能有“古风”这个名目,后人把同类型的作品加了进去,成为现在看到的规模。其实这类作品不只五十九首,王琦本《李太白文集》卷二十四之《效古》二首,《拟古》十二首、《感兴》八首、《寓言》三首、《感遇》四首,都和古风同类。《感兴》八首其四、其六、其七,分别是古风五十九首中其四十七、其二十七、其三十六之别稿;而五十九首其九,《河岳英灵集》题作《詠怀》;五十九首其八与其十六,缪本《李太白集》均题作《感寓》。这些诗属于同一类型是明显的。这类诗现存实有八十多首。葛立方《韵语阳秋》称“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可见宋时有的李诗本子,古风也不只五十九首。  相似文献   

16.
说明】 1921年8月中旬,郁达夫在日本东京附近杨木县的盐原避暑,作了十首诗以记录自己的经历与心绪,《郁达夫诗词集》将这十首诗名之为《盐原诗抄十首》。这组诗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八、九、十首,原载作者日记《盐原十日记》中,并曾在1921年10月至12月日本《雅声》第三至五集发表,第六、七首曾分别以《山中七夕》、《妙云尼墓》为题发表于1921年10月1日日本《文字禅》第五卷第十号。从诗的内容看,第一首表现对“秋来酷热”的“不平之鸣”(《盐原十日记》),第二首写山中避暑的清凉快乐,三、四两首是七夕怀内之作,第五首是给旅舍主人的…  相似文献   

17.
李廓行年稽考陈冠明李廓为唐代诗人,“以诗名闻于时”。①“才藻翩翩”,所作《长安少年行》十首,“字字取新,冶游趣事,碎小毕备,老人读之亦狂”。②在唐诗中,亦可聊备一格。为宗室诗人之翘楚。李廓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十、《唐才子传》卷六,...  相似文献   

18.
《中兴间气集》与《诗式》先后出现于京城与江南两个地区 ,两书对江南诗人创作不同的评价正反映大历至贞元初诗风的变化 ,表明地方性诗风已上升为主流诗风。高氏的评论是对大历京城诗风的总结 ,是对王、孟清雅范式的传承。皎然诗论及江南诗风就是对已近于僵化的这一诗歌模式的解脱 ,内容上多奇景怪事 ;在语言风格上 ,以口语素词洗脱前期精丽典雅的“时俗”之调。这一变化对中唐诗歌的发展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9.
元诗别裁集     
<正> 元代诗歌选集。清康熙、雍正间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合编。原名《元诗百一钞》,后因与沈德潜的《唐诗别裁》等书合刊为《五朝诗别裁》,遂改为此名。是集共八卷,又附补遗一卷,共录诗人一百五十二家,诗歌六百九十首。所收诗作多出自有专集可据的名家之手,重在体现有元一代诗坛风貌,范围较广,各体皆备,不完全以一已之所好定取舍、别轻重、寓褒贬。入选作品大多抒  相似文献   

20.
周策纵先生于1981年来访复旦大学,愚忝在欢迎与座谈会之列,时间迫促,未及多谈.当蒙先生赠以所著汉语关于《诗经》研究之专篇论文《破斧新诂》与《卷阿考》两种.馈贫之粮,受之者之喜悦可知.其用英语著作关于中国古典文艺之研究者,殆不止千百于此自恨不习英文,未能遍读也.归而细读此两篇论著.其《卷阿考》篇首云:"《诗经大雅》:生民之计中的《卷阿》(第252首)一诗,组织严密,技巧别致,在中国诗歌历史和诗艺发展上升是一首十分重要的作品,它的著作时代和背景,应加以判断.但古今来对这问题,颇有异说,又多无详细的论证."于是周先生加以考定,先将原诗分段标点,并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