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项制度是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目标的三步骤战略,认为应逐步改革现行城乡独立的低保制度,并对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巍  张玲婧 《决策与信息》2009,(11):190-190
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俅障制度,是当前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西部农村由于贫困面广、经济基础薄弱和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等原因,一部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已成为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构建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减少绝对贫困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 《决策探索》2008,(20):38-3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项制度是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是健伞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出发,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省初步建立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城市贫困人群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通过数据的测算与横向、纵向的对比,对浙江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对浙江省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并找出相应的不足,从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对推进浙江省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自1995年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以来已有13年。最低生活保障自1996年启动,至今也有12年。那么,在这十几年中,武汉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线发展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对就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何鼓励救助对象积极觅职,实现自立就成为本文致力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城乡分离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差异已成为制约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当前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差异进行深入考察,分析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统筹对策,以完善重庆市的城乡低保体系,进一步促进重庆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谢昌君 《科学咨询》2009,(23):8-8,19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城乡分离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差异已成为制约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当前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差异进行深入考察,分析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统筹对策,以完善重庆市的城乡低保体系,进一步促进重庆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低保制度是以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制度中最基础的部分。自1995年以来,河北省就尝试在部分县(市)建立并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试点,2005年11月,全省162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建立起农村低保制度。通过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贫困群体提供了相应的基本生活保障,还有效地防止了这部分人返贫,承担起了"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是一种直接消灭绝对贫困现象的重要举措,是政府为农民设立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存在着农村低保对象介定标准困难、资金来源缺乏保障、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的变迁、法律制度上的不足等问题,建议采取科学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改进收入调查方法、增加农民收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管理监督、完善政策法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建设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以县级市——张家港为例,探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希望能以点带面,为推进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使更多困难群众受益而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发挥着最后一道安全网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广州和深圳为例研究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现状为例,分析其保障广度、力度以及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3.
龚羡  李振华 《经营管理者》2013,(15):148-14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缓解城市贫困、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福利依赖、边缘性群体主动趋向贫困和贫困群体、社会排斥等一系列的显性负效应。本文从资产建设理论出发,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如何降低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带来的负效应,从而促进我国反贫困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4.
<正>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事关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2006年1月,我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农村低保核查、评审、公示等工作,并对资金实行"一卡通"发放,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投入由2006年的155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3037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公伤、生育等五个险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三大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6.
张国云 《决策》2001,(12):34-35
农民是社会其他阶层和群体的母体,社会上其他阶层和群体都是由农民演化而来的。如今让人焦虑的是,满脸灰土,光着脊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很难保证增产增收。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下滑。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纯收入的35.7%,比1997年的40.5%下降了4.8个百分点;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3.41%,比1997年38.61%下降了5.2个百分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上上下下关注的一个焦点和难点。特别是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已不断显现出来。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从2001年10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将全省农民纳入了保障范围,这就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7.
张哲 《管理与财富》2008,(11):118-118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7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地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文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实施了多年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以后,在农村建立全面的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设想终于出现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这是三农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在农村建设最低生活保障系统,任重而道远.建设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确立适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是核心之一。没有一个适当的可执行的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谈。而我国农村人口一方面占有了全国总人口的七成以上,涵盖了国土的大部分面积,区域差异显著,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大量的农村人口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城市生活当中,人口结构复杂,而即使是农村地区的人口的结构也存在多种身份,这就为农村地区或农村人口的保障体系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建设重出了重大的挑战。而城市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们确立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严洁 《决策与信息》2010,(1):192-192
从关心低保户心理反应切入,运用“目标--机制—效益—环境”四维度构架,对低保制度进行包括目标、过程、效益、监控在内的政策评估,以期探究政策受众对政策实施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