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维护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其基础是各民族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这些共同利益是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的坚实基础.文章以中华民族共同利益视角,探析构建新疆各民族和谐关系中产生的问题,寻找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和谐关系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新疆的主要危险来自民族分裂主义,这是中央高瞻远瞩、居安思危,为保持新疆的长治久安而做出的科学论断。在新疆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是一场严肃的。长期的、复杂的政治斗争。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新疆的反分裂斗争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这场斗争不仅关系到新疆的稳定与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我们必须从新疆的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的实际出发,从进一步加强全区各族人民大团结重要性的政治角度看问题,对分裂势力进行破坏活动的反动策略、国际国内背景认真地…  相似文献   

3.
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视域下的法治新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新疆建设应始终坚持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法治新疆建设应坚持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法治化;法治新疆建设应坚持全面推进长治久安的法治化;法治新疆建设应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几千年来,新疆的各族人民在开拓祖国疆土,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所有这些经过搜集、整理、记录,就形成了大量的、珍贵的民族文献。在构成本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推动着本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实整个中华民族文献资源宝库等方面。本文拟从新疆的民族文献资源着手,来探讨新疆的少数民族文献的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民族文化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既吸收、融合了中原文化及世界优秀文化,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是新疆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时,一定要坚持多元一体性原则,树立文化的多元一体性意识,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70年的征程。70年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发展中国。新疆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充分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新疆不仅素以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和民族众多而著称,而且新疆各族人民还具有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和富于革命传统。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各族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必须予以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稳定和发展是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工作的主题;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正确处理中国宗教问题的重要指针;帮助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大力培养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关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和发展新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和新疆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新疆解放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邓小平对民族团结合作思想有重要发挥,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疆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一、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坚持各民族大团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说:“在一个国家内把各民族分开是有害的,因此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力求使他们接近和融合。”①他还说:“工人阶级及其反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马大正 《学术探索》2006,1(2):100-108
两千多年的新疆历史发展,展现出了若干特点和规律,值得人们总结和借鉴。从政治上看,自西汉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一直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治理之下,尽管各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治理方式各有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中央王朝对新疆的管理不断深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立行省,新疆由此完成了和我国其他地区融为一体的进程。从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上来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种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是历史上众多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在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和好交往是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与此同时,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战争和冲突,这是阶级社会各民族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观念进一步升华,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宗教上来说,新疆有史以来即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从来都不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宗教,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经验表明,宗教与世俗权力分离是保持新疆稳定的基础。从文化上讲,新疆文化是由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民族文化构成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相互认同,既是新疆文化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各民族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从屯垦戍边政策的历史定位来看,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的重要内容,屯垦戍边既有利于保障边疆的巩固和稳定,也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是维护新疆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最根本的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关系新疆工作全局的重大任务;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事关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是维护新疆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治本之策;广泛发动各族干部群众,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兵团是新疆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