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多年闯荡,我和大哥都把家安在了重庆。于是,四川老家那三栋连在一起足有400多平方米的房子便只留下年迈的父母看守,显得异常空荡。 相似文献
2.
视线所及处,一脉远山。晨光初沐中,它是一抹明媚跳跃的青黛,晚霞漫天时,它披一身绚烂夺目的金紫,雪落初霁后,它化作一孤银白,柔美而飘逸。我日日领略它秀美的身影,却不知它的名字,甚至不知它坐落何处,也许只是茫茫太行中一个小小的分支,抑或,是另一个独立的山脉。我曾到过清秀的峨眉,雄伟的昆仑,瑰丽的黄山,但是,我所登临的只能是登临,我所看见的只能是看见。当青葱秀丽变成具体的绿树芳草,当雄浑巍峨变成真实的岐增岩石,当朦胧缥缈变成可感的云山雾罩,兴高采烈过后却无比空虚,一览无余之外是迷茫彷徨。 相似文献
3.
我羡慕那些吃饭很慢、一直吃尽碗里最后一粒饭的人,最后那粒饭,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粒稻谷。见到这样的人,我岂止是羡慕,简直会景仰他。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我侄子从老家给我带来了一包沂蒙特产——煎饼。看着包装精美、色彩各异、香脆可口的机制煎饼,让我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5.
我家拥有两盆昙花,枝叶都很茂密,前段时间忽然发现其中一盆那不规则的厚叶上有虫蛀的现象,且有点泛黄。正担心它的健康,要给它喷药施肥时,竟发现在叶底出现了两朵小小的蓓蕾,使我感到格外惊喜。以往我的两盆昙花都是各开一朵,有时也会同时开放,但一株同时开出两朵.还是很稀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我只知道邻居是比邻而居的,却不知道山沟里隔着几里地也是邻居,住得遥远,心却那么近,真是天涯若比邻了。那分温情,那分感动,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7.
以前每次回家,我最爱吃的就是用地锅烧出来的饭菜。柴是自己砍的,水是从地下汲出来的,锅盖是用高粱的秸秆纳的,无论是蒸馒头、炒鸡蛋还是炖肉,都能蒸煮烘焙出饭菜的好滋味,吃到嘴里,舌尖知道冷暖。我始终坚信,用木材烧出来的菜,肯定要比用煤烧出来的好吃,用煤烧出来的肯定要比用气烧出来的好吃,用气烧出来的肯定要比用电烧出来的好吃,燃料的味道通于舌尖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老爸退休后,每天看看报,和老朋友下下棋,倒也怡然自乐。有个周末,老爸突然打电话叫我回家一趟。 相似文献
9.
古书中布衣百姓的身影常与质朴、乐观相伴,他们用劳动换取可资生存的食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支撑着社会最基础也最稳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那年,第一次去婆婆家。我和先生坐了6小时的火车1小时的长途汽车,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辗转到家,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相似文献
11.
“听”,只这一字,便觉得意境很美。聆听清晨的第一声鸟鸣,心情会随着晨曦慢慢苏醒。聆听午后飘渺的蝉歌,便会觉得夏日浪漫而悠长。 相似文献
12.
(三)骨气立人。我的父亲跟我说,男人的骨头是硬的,什么时候都要挺着腰杆走路。我母亲也说,做人就要像个样子,要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吭声。我参加工作后,每当想起这些话,总觉得他们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是那个时代面临的课题,现在是新社会,用不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13.
自从弟弟结婚,与爸妈分开“另立门户”后。我们姐弟三家总是为爸妈担忧。大家工作忙,杂事多,后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制度:三家轮流,保证每个周末有一家去看爸妈;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向另外两家通报;逢年过节.大家一定要去父母家。 相似文献
14.
想起那些在岳麓山漫游的日子,想起那些可爱的石“蝌蚪”.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会晤。我们上古的祖先就是用这些石头“蝌蚪”交流呢。这些石“蝌蚪”是我国最早的汉字:“禹文字”,爬满石“蝌蚪”的石碑叫禹碑。 相似文献
15.
秒针、分针、时针,日夜旋转,嘀嗒不止,记录了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更见证着时世变迁,物是人非。时间,就这样永不回头地悄然滑过,似乎无从察觉,但依存载体留下过往的印痕,亦可触摸,充满质感。 相似文献
16.
眼睛在新疆人的脸上一定是点睛之笔,那不是最干净的眼睛,或者最多深意、最多故事的眼睛,但新疆人的眼睛真是能让人看到脸红心跳,眼睛里全是风情,他们喜欢看一个人或者东西就盯着看,这样的长睫毛大眼睛下跟一滩水一样,眼神真是让人受不了。这样的现象以南疆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7.
晶莹的汗水,浇灌出绿树鲜花;不知疲倦的脚步,走过门前,走过窗下敬爱的叔叔、阿姨,是您默默奉献,才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如诗、如画…… 相似文献
18.
天冷了,“窝”在空调间里或暖气房中,安详闲适,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禁想起小时候的冬天,那些有趣好玩的取暖游戏。 相似文献
19.
1940年,英国二战老兵霍勒斯·格里斯利在波兰的德军战俘营与女友、17岁的德国女翻译一见钟情。为了与女友约会,格里斯利冒着被枪毙的危险,200多次爬过战俘营的铁丝网与女友会面. 相似文献
20.
我走向大海,想从博大中寻求榜样。大海领我去看风帆。帆,从不因前有风浪而不远航。帆的最终成功在于:总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向前,即使可能会冒着被淹没的危险。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