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全国多个城市要求拾荒者持证上岗,引来一片热议。为此,记者实地探访了最早推出类似措施的浙江临安。结果发现当地8年前“收编”拾荒者的政策,早已在无声无息中不了了之。临安的这一政策为何进行不下去?临安的拾荒者们对“持证上岗”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相似文献   

2.
吕斌 《社区》2012,(9):52-53
“我想不明白,同样要花钱花时间照顾,你们为何宁愿养只狗也不愿要孩子?”去年国庆期间,居住在广西桂林的白大妈被儿子叫到南宁来照看“孙子”,可让白大妈不爽的是,这“孙子”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宠物狗!据笔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宁愿养猫养狗当“儿女”,甘当“丁宠”而不要孩子的80后小夫妻的人数并不少,  相似文献   

3.
九儿 《北京纪事》2011,(12):81-83
周末,秋高气爽,天空像新洗一般湛蓝。我和朋友去鼓楼那边转悠,在姚记边吃卤煮火烧边讨论:你说拜登是咋知道这卤煮店的,他怎么也好咱这口啊?呼呼噜噜正吃着,朋友一拍脑门子说:“我这还有两张‘血站’的团购券没用呢。”  相似文献   

4.
“想体验明星般的现场感受吗?来XX乐工作室吧。在这里,你可以享受最年轻的音乐,珍藏自己独有的声音。”能够像明星—样拥有—张自己的专属音乐专辑,是许多怀揣音乐梦想的人蜘心愿-给自己录制—盘美妙动听的声音,除了纪念外,也是一种永久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闻学良 《中华魂》2013,(17):38-39
“破格提拔”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其本意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观念,真正做到“不唯资历选人、不拘一格用人”。毋庸讳言,“破格提拔”帮助许多优秀年轻干部走上更高级的工作岗位,为年轻干部开拓了一条更为宽阔的晋升之路,这是让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需要。“破格提拔”本身没有错。  相似文献   

6.
郝洪 《今日南国》2014,(1):11-11
短短6年间,6万余人卷入,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是什么样的传销产品套牢他们,使他们心甘情愿投身于这条蕴藏了巨大风险的传销链?这个传销产品的名字叫“消费养老”。  相似文献   

7.
韦盖利 《今日南国》2013,(10):51-51
现在人们骂某人头脑不好,往往会说“你肺子进水了”。这一说法最早是由隋朝的侯白提出来的,《太平广记》中记载了“州举秀才”侯白对越国公杨素讲的一则笑话。杨素问侯白:“现在有一个大坑,有几百尺深,你如果进去的话,你有什么办法出来呢?”侯白说:“我只要用一根针,在脑袋上扎个洞,把头脑中的水放出来,放满一坑,就可以浮水上来了。”杨素就问他:“头脑中哪里有那么多水?”侯白就说:“要是头脑里没那么多水,那为什么肯跳进那么深的坑里去呢?”  相似文献   

8.
麦阳  刘蓬 《21世纪》2010,(11):70-71
对“高峡出平湖”的梦想,毛泽东简直是着了迷。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视察三峡工程坝址中堡岛,站在船尾甲板上,他举起望远镜边看边诙谐地对林一山说:“你能不能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帮你修三峡大坝好不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众多领导人之中,周恩来算是酒量最好的,堪称“千杯不醉”。当然,这和周恩来的工作有关系。一开始,他主要从事统战工作,终日在各色人中周旋,应酬量大,喝酒自然也就多了。  相似文献   

10.
阿峻 《社区》2012,(9):33-34
当前社会,“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其利弊,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如今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孩子发生伤残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老人们有监管之责吗?如果孩子父母离异,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没有法定的“探视权”…  相似文献   

11.
梁馨 《百姓生活》2013,(11):7-8
2013年8月,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人济山庄小区,一幢26层高楼顶楼上的“空中假山别墅”违建,让它的主人张必清,一个自称出身中医世家、创立“奇经疗法”、创建“奇经堂”的“大师”火了。从“养生神医”张悟本到“气功大师”王林,再到这个张必清,这些曾受人追捧、身价不菲的“大师”们,究竟有什么忽悠招数?  相似文献   

12.
东方 《社区》2013,(22):54-54
国内的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谈到“健康”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于是,对孩子进行好吃好喝的“供养”,成了一些家庭和学校的共识和常见做法,致使很多家庭和学校出现了“小胖墩”、“小胖丫”。  相似文献   

13.
画扇 《老友》2013,(12):43-43
我们家有三位“收藏家”:父亲、小侄女和我。 父亲成为石头收藏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父亲刚刚退休.正被“退休综合征”所困扰,成天像个破旧的摆钟似的从这屋晃到那屋.无所事事。有一天.父亲实在闲得慌,便跑去爬山。在半路上.坐在一个石头上休息时.他被脚下的一块石头吸引了。没有艺术细胞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就把这块石头看成了惟妙惟肖的“老寿星”。于是.父亲不顾路途遥远,费力地把这个“老寿星”请回了家。  相似文献   

14.
王彬 《百姓生活》2013,(6):38-38
很多人在发生纠纷。致人受伤后,大多会选择“私了”。但这份看起来有效的协议,是否真的能保障双方的权益?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结了数起该类案件,法官提醒市民纠纷“私了”易引起新麻烦。  相似文献   

15.
柳景春 《社区》2013,(22):36-36
“三个月前,当我第一次走进这幢楼,一楼门厅里散放着婴儿车,装饰用的假山周围堆满了各种垃圾。楼道里漆黑一片,偶尔听到哪家传来声响,我才上去敲门。今后一个人怎么上门走访啊?”这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定安路社区工作人员武庆丽民情走访日记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我们往往仅仅接受“现代性”的标准下的一部分“抽象”的传统,而对“具体”的许多传统的表征加以批判和否定,简单地以“移风易俗”等方式将中国的传统的具体生活形态加以抛弃,使传统文化有一种“空洞化”的状态。如何面对这种传统“空洞化”的处境,加强我们的人文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刘美萍是山东德州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当初准备结婚的时候,因为男友家比较贫穷,一些亲戚朋友就再次劝阻她:“你还是好好考虑吧,他家里的条件可不怎么样!”刘美萍说:“他家的条件好坏,与我们的婚姻有什么关系?他这人很勤快,脑子又不笨,还没有大毛病!我这人也不懒,有些残疾人还能发家致富呢,我们两个好胳膊好腿的人还能吃不上饭?谁生下来的时候,也不是从娘胎里抱着一摞钱出生的!”她的这番话很有道理,亲朋好友们再也不好意思劝说了。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伴侣》2014,(1):50-50
咖啡减肥法对于有过减肥经历的胖子来说肯定不会觉得陌生,咖啡的神奇减肥功效也被各种减肥达人所追捧。但是,单一喝咖啡是不是略显单调呢?如果给本来就能够帮助减肥燃脂的咖啡加点“料”的话,效果会不会很惊人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在说话或写作文时,我们常常用到“自己”这个词。比如“我认为自己的数学推理能力比较差”,这句话中的“自己”是指谁呢?许多同学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指‘我’啦}”的确。这句话中的“自己”就是指“我”。但是,“自己”就一定是指“我”吗?不一定。  相似文献   

20.
“历史”观念:从理性到实践刘森林,宋洁人“历史”是什么?历史观念意味着什么?包含着那些内容?马克思主义应如何界定“历史”范畴?对于高频率使用这一范畴的我们来说,思考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经超过了论述有欠缺而促发的担心。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