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州方言经历了一个推链式的音变过程,来自成山摄的-a失去韵尾,推动原属于假摄的*-a发生向-c后高化的运动;豫北晋语阳声韵尾消变的顺序跟普遍的汉语方言韵尾消变的顺序和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三大移民运动之一,以晋、陕为主流的内地农民浩浩荡荡地出"口外",或经商或务农。所到之处,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晋陕蒙毗连带,由于相近的地域、相似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使蒙汉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融中,形成了具有共同方言、相同戏曲、相近生活习俗以及相似的信仰习惯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3.
湖南方言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方言包括湘语、官话、赣语、客家话和土话.春秋时期"古代楚语"已经成形,汉朝的"南楚"方言是湘语的直接源头.移民是湖南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五代以前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北方,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古代"楚语",进一步演变成湘语,形成官话和土话.五代以后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东南的江西、福建、广东,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早期的赣语、客家话和土话.周围强势方言官话也影响了湖南边区官话的形成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在这些方言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僻远地区产生过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代流民与豫西方言——河南方言的形成(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洪武、永乐年间两次大规模从山西移徙人口牵涉面很广。山西洪洞县志办公室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征集明代迁民史料,竟收到全国二十一省市数百个县的大量资料,迁民涉及范围之大可见一斑。洪洞县广济寺内的“古槐迁民纪略碑”载,明初移徙人口迁往地为河南、河北、山东数省。当时的河南府和南阳府三州二十四县接纳山西百姓的数量,仅次于豫北和豫东。明代的河南、南阳二府大致相当于今日豫西地区。从文献资料看,首先形成的是豫北方言,豫西方言步其后。但豫西方言形成的原因与豫北方言并不尽同。本文就豫西方言的形成原因、时间及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12,(3):97-100
包头方言的形成,与"走西口"移民活动密切相关,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山西方言的基础上,在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后,融会贯通而形成的具有"西口"特色的新方言。  相似文献   

6.
朱陶  李艳艳  李鑫 《天府新论》2013,(3):156-159
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和移民迁徙使大批湖广人进入并定居四川,同时带来的还有他们的语言,其方言属于北方官话这个大的范畴下的西南次方言;原来的土著居民因为瘟疫和战乱而十室九空,少量幸存者,也因婚姻等原因被外来的方言同化了.早期移民抢占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大多居住于岷江和长江流域一带,至今仍保留有入声系统;后来的大批移民主要定居于川中、川北和川东广大地区,形成了今天的成渝方言.  相似文献   

7.
袁蕾 《中州学刊》2005,(3):256-258
豫北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的一支,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豫北方言语音独具特色.如果把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进行对比,对豫北方言中普遍且突出的语音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找出豫北方言独特的语音规律.现在按照有无入声为标准,就可以把豫北方言区大致划分为豫北方言入声区和豫北方言非入声区.  相似文献   

8.
明朝洪武初年山西人口移民河南规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初年山西人口移民河南见诸于河南各地的谱碟、碑刻,记载时间明确,遍布于河南各地,范围很广.官府也一直在从事移民和流民的安置,至迟在洪武三年,就已经成立了官方机构安置移民.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统计的数字是元朝社会稳定时期人口统计数字的两倍多,不是饱受战乱后河南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是大规模山西人口移民河南的结果,移民规模在100万与150万之间.  相似文献   

9.
东北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一部移民历史,移民对东北地域文化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至今。移民的文化思想与东北的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移民文化,梳理移民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化产业现状,研究东北移民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分析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对促进资源转化、实现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移民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中国学者为了科学地解释中国移民问题,一方面用国际移民理论来阐释国内的人口流动现象;另一方面从基本国情出发,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民理论.解读这些理论可以发现,开展移民问题研究一般都从描述移民的基本概况入手,厘定移民、移民社会和移民理论三个基本范畴.在此基础上所创设的中国移民理论体系不仅有助于探索中国移民活动的具体规律和解决中国移民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有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民模式和促进中国移民学学科的建设,从而实现移民理论建构与移民实践服务相结合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广东三峡移民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移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三峡移民的语言使用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关注。三峡移民语言由于安置地和安置方式的不同,呈多样性发展态势。对广东肇庆市两个移民点带有个案性的调查显示,三峡移民在母方言的保持和转用、第二语言(普通话、新方言)的使用,以及移民社区通用语言的使用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三峡移民语言使用走向做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山西移民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靖莉 《文史哲》2003,1(1):151-155
山西洪洞大槐树 ,是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 ,规模影响最大的移民集散地 ,移民遍及大半个中国。但黄河三角洲的山西移民既有与其他地区的相同之处 ,又呈现出区域特色 :一是移民时间呈阶段性集中 ,又呈持续性延散 ;二是移民原因有均衡天下人口的政府用意 ,又有躲逃天灾的个人动机 ;三是转迁后移入 ,使移民史实见诸方志与民间资料 ,却不见于正史 ;四是移民形式以政府强制性安置为主 ,同时间杂着小股自发性无序移民 ;五是移民成分单一 ,既无官吏富民 ,亦无将士罪囚 ,而是一个由贫苦农民组成的贫民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3.
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当地土著民族为与汉族移民进行有效交际而出现的带有本民族语言特征的汉语。云南汉语方言是明代中期在通用官话的基础上受土著民族汉语的影响而形成的又一汉语方言。在汉族移民人口数量还不是较多的情况下,土著民族汉语以其简略易通的特征成为不同方言区的汉族移民之间、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之间进行有效交际的工具。本悟成书于1586年的《韵略易通》是明代汉族移民云南汉语方言形成的标志。书中因"韵略"而出现的大量的"重韵"不是当时任何汉语方言的特征而是云南土著民族汉语的典型特征。明前期汉族移民为了交际的"易通",他们使用的汉语未能向当时的通用官话靠拢,而是向土著民族汉语靠拢,最终形成云南汉语方言。明代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汉语方言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云南省水利水电移民人数约为50万人,到2020年我省水利水电移民将达到110至120万人,但移民的文化及文化适应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云南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移民安置地的个案表明,移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确实存在.为了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移民的稳定发展,应该尽快制定移民的文化适应性政策.  相似文献   

15.
温州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移民在温州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述了温州移民社会的形成、范式,并深入探讨了其对温州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促进温州移民社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移民是经常性现象,移民移居到移民地形成的移民文化,对旅游者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移民会对移民地形成负面和正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主要是指移民是移民地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疆域形成、民族融合的重要或支撑力量。移民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主要有鲜活性、相似性、差异性、地域性、吸引性、观赏性、重复利用性、多样丰富性、垄断性或不可移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移民文化与旅游耦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移民区域。移民活动始自明洪武永乐年间,延续至21世纪初。黄河三角洲移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移民时间长,来源广,成分杂,种类多;移民原因以内部"拉力"为主;移民形式主要为有组织的政府安置;早期移民大多属转迁后移入;外来人口安置与区域内移民相伴进行。  相似文献   

18.
刘镇发 《学术研究》2004,14(4):125-130
过去学者对于汉语方言分区曾做出不少的努力 ,但成效还是不够理想。主要的原因有三 :( 1)搞不清汉语方言分区的目的 ;( 2 )摸不清汉语分区跟方言形成的关系 ;( 3)受到五口通商格局的干扰。因此 ,汉语方言不能象外国语那样 ,根据语音词汇等语言学因素的变化而划定界限。汉语方言目前的分区方式并不合理 ,没有弄清亲缘优先还是地缘优先 ,甚至将一些说话者的感情作为分区参考。有些学者虽然强调历史音变 ,但没有先搞清楚历史音变的次序 ,而且先入为主接受了前人的分区概念 ,结果还是没有什么新的进展。笔者认为方言分区应该从语言的实际出发 ,结合移民史的研究 ,排除因为“五口通商”形成的方言分区的影响 ,从历史音变形成的用同言线和移民因素来将汉语方言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19.
试论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青海汉语方言是如何形成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把青海汉语方言同青海发展的历史,同创造和使用这种方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考察。历史上青海跟内地特别是中原的交往,历史上的移民,历史上的征战和行政管辖,大山、大川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等都对方言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语言的共同性更可以为我们研究青海汉语方言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海外移民既是世界移民潮流的的一部分,也影响着世界移民格局的发展乃至世界格局的进程.地处东南沿海的温州,早在宋代就有人移居海外,现今已是全国著名侨乡.作为中国海外移民的成员,温州海外移民必然具有中国海外移民的共同特性.藉此,本文依据温州海外移民的千年历史,通过阐述温州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形态及海外移民的发展趋势来窥探中国特色的海外移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