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略论民初孙中山的党德重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从民初巩固党基与民主共和等方面阐述了党德重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修明党德”需要党员“明白党义” ,“遵守党德”、“服从命令”与“国家” ,立志“做大事” ,努力“替众人来服务”、“为中华民国求幸福”。而政党严格纪律 ,党员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是达此目的的必要途径。这一党德重构成为孙中山道德思想的核心 ,决定其道德思想高于近代大众道德的精英化倾向 ,是中国近代政党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至今仍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总结海外革命党党报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政党为体,党报为用”为核心,对党报的根本性质、功能作用、经营管理、宣传策略等均作 出细致深入的论述,初步建构其党报思想。但揆诸实际,孙中山当时领导下的革命党,政党之“体”尚未健全,党报之“用”自然也难以最大化地发挥其效力。  相似文献   

3.
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寻求和联合同盟者(包括革命团体和党派),以打击共同的敌人,是他始终坚持的政治思想。考察孙中山政党联盟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团体式、“政党”式、革命政党式三种不同的合作、联盟方式。一、团体式联盟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和在1904年前后在国内相继建立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等,都明显地带有分散性、地域性特点,它们那种各自为战、互不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欧美政党未能提供革命党是政党的范式,日本朝野人士把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称作革命党,当时国内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以及利用会党的策略,使孙中山把同盟会称为革命党而不是政党。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在总结他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时说:“大抵我们革命,在起初的时候,奋斗均极猛烈,到后结果,无一次不是妥协。”①究其失败之根源“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②“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③由于历史的惨痛教训,孙中山晚年在十月革命的影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近代中国社会,宗教的表现和影响颇为复杂。一代伟人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作为为中华民族直接的解放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领袖人物,他对宗教的认识,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世界观,而直接影响着他所领导的革命活动、政党建设、国家的政治纲领和政策方针,值得注意。本文旨在探索孙中山对宗教的认识及观点,希冀对孙中山思想体系的评析有所裨益。一、对西方基督教精义的取舍孙中山于“1883年年底,在香港,和同乡好友陆皓东到‘纲纪慎会’教堂接受洗礼”①,成为…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统一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统一思想邓辉民族统一思想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过去史学界有不少同志在论及此问题时,往往简单地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归纳为孙中山关于民族统一所依据的一贯思想和基本原则,具有继承性与连续性。其实,孙中山民族统一的思...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1894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后来又把同盟会改组成为国民党。他一生对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设有大量的实践和著述。他的政党思想不仅是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的指导思想,而且通过政党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政党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对其进行发掘、研究,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对今天中国各党派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孙中山逝世以后…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政党思想起源和决定于他所参与的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活动,还来源于西方政治思想、政党实际及其观念,其政党监督思想同样演绎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孙中山的政党监督思想内涵丰富,在监督谁?为何监督?如何监督?靠谁监督?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1887~1892年,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学习。当时,被誉为香港“华人领袖”的何启正是西医书院的创办人。何启与孙中山的这段师生之谊,使孙中山受到何启很大的影响。孙中山曾说自己“受惠于何启之教”①。过去一些学者对此有所论析②。本文认为,何启不仅对孙中山早年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在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中,他甚至充当了代言人,而且“他的许多具体建议很快进入了孙中山的政治辞典”③。但在经历了挫折之后,孙中山最终在吸取何启思想中的进步因素的基础上,摒弃其消极影响,坚定地选择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可靠的资料来看,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最早是1903年在日本东京创办军事学校时提出来的。1905年7月,在东京召开成立全国统一革命政党筹备会议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正式确定为同盟会的纲领。同年11月,孙中山在为《民报》写的发刊词里,将这一纲领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平均地权”。 1906年,孙中山先生主持制订的《军政府宣言》里指出:“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祇,国民平等享之”。  相似文献   

12.
“开放主义”乃孙中山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纵观研究成果,有的学者将“开放主义”与学习西方等同起来,认为“开放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学习西方的全部内容(含政治、经济、事军、思想文化等诸方面);有的学者虽将“开放主义”定位于经济领域,但对其内涵语焉不详。为此,笔者阅读了孙中山的著作、年谱,试就孙中山的本意,对其“开放主义”作一诠释。一、什么是“开放主义”1912年4月17日,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集会欢迎孙中山,并选其为会长。孙中山在会上发表演说.提出了“开放主义”。他说:“中国乃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仆抱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作“孙文学说”,阐“行易知难”主旨,恰恰在杜威来华,胡适到上海恭迎之际,因此,孙中山乘便就“行易知难”学说分别与杜威、胡适师徒商讨。杜、胡各自从自己的哲学立场对其进行了评说。本文试析他们的不同观点。一、“行易知难”说的提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民主派迅速发生了分裂。其中右派势力采取了与反革命相妥协的方针,不赞成孙中山的革命建国计划,许多革命党人脱离了革命,反袁世凯斗争终告失败。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认为革命建设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革命党人在思想上深受中国几千年来的“知之非艰,行之惟…  相似文献   

14.
“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的重大宣示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超越了西方语境下任何一种政党理论内涵的政党,她在历史起源上、在功能特征上、在内在本质上都与西方政党有着重大区别,使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特殊的政党类型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特征。在以西方为主导的政党类型学研究中,中国共产党要么被误读,要么被污名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政党类型学研究立足于国家与社会二分法来确定政党的位置,这种理论模型本身是存在缺陷的。从百年党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很难用国家与社会的二分法来定位,她与人民一体同构的关系,正是她区别于其他一切落后政党、保守政党、剥削阶级政党最本质的内容,因而“人民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15.
再议“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订正相关史实 ,厘清原初意义的基础上 ,试图着重说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这一口号之所以在辛亥民初产生重大影响 ,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革命党非政党”的观念及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有紧密关联 ,而这一口号的长期为人诟病 ,则与孙中山重组、改组国民党时对辛亥革命的总结及后人有关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整体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论民族主义、开放主义与世界主义王克婴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于“民族主义”、“开放主义”和“世界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过精辟的论述。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今天,研究孙中山先生的上述思想,具...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内在联系吴剑杰孙中山晚年亲自确立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确定不移的历史事实。需要深入研究的,不是寻章摘句去钩稽孙中山是否使用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以及“三大政策”这类词语的概念,而是他何以会在晚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孙中山《建国方略》做了回顾与分析,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建国方略》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作用。作者认为,孙中山“行易知难”的哲学思想,启发我们解放思想,尊重科学,从而尊重知识产权与知识人才;孙中山的“物质建设”的战略.启发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大胆利用外资外才,并适当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以谋求中国繁荣富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理论及其“五权分立”思想在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结合中国国情而不照搬西方现成制度,坚持“酉学中用,中学新用”的思维方式,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中,政党伦理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国家造幸福、人民谋乐利",是其政党伦理的基本道德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孙中山提出了政党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中的主要道德规范。他还从政党道德的原则和核心出发,阐发了党员作为民主主义者应具有的新道德和要培养的革命精神,即"要立大志气","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和"替主义去牺牲"等。孙中山的政党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时俱进的进取性和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体现出民主性的精华,很值得我们作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孙中山的“以人就法”原则──兼论孙中山辞职、让权的思想原因杨学东在以往孙中山研究论著中,有个重大问题值得重新研究:孙中山多次辞职、让权,究竟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还是“以人就法”的楷模?笔者认为:在评论孙中山辞职、让权问题上.不能脱离孙的“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