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本体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马克思虽然在其著作中没有专门论述过本体论问题,但却持有一定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可称之为一种实践的、人性的本体论.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是自在世界和属人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也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生成论,而不是预成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学说的本体论立场与基础问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用辩证法与物质本体论的结合来阐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遮蔽了马克思所完成的本体论革命。新唯物主义乃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能被理解为物质本体论在历史领域中的贯彻,而应当被理解为马克思的新本体论的基本立场与视域,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实现。应当根据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思想的把握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方方面面。核心的问题是要把握马克思对历史与自然的统一所作的本体论论证,而这一论证的基本内容,是阐释作为实践活动的感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存在之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本体论与人的本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体论与人的本性的相关性决定了本体论不可取消。现代哲学拒斥的是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依然守持了本体论的承诺。马克思以感性实践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既保持了哲学的形上超越之维,又切近了人的真实本性,体现出哲学的真正智慧。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有一定本体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可是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本体”或“本体论”字眼,更没有明确规定自己的哲学本体论,他们实际上对本体论采取一种明显的回避态度,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 本体:“上帝” 本体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哲学发展进程中,其含义时有演变、损益,各家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尽相同,以致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把它的意思全部说清楚。但是,本体的一般意义又是不难把握的,人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哲学上的本体,是指世界的最终本原,或世界的最高属性…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人的自我意识,是关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反思。而传统哲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对本体的认识只是从客体的角度,以一种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探究终极本体。这种本体论思维方式不会为我们的安身立命提供指导。马克思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其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从关系的角度,确立了主体的价值坐标,从实践的生成过程探究本体,这种思维方式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本体论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劳动”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本体论(存在论)的意义。无论在《巴黎手稿》或《资本论》中,马克思都把劳动(即人的社会性存在)理解为人类存在于世界的基础和动因,由此得以确立一种区别于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亦即“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它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主要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本体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使得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从这样的哲学、美学观点出发,文学本体论同样应该是一种社会本体论、关系本体论:文学的本原和存在方式离不开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从存在的本原上看,文学的最终根源是物质生产及其转化为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从存在的构成方式上看,文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过程;从存在的现实方式来看.文学是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结晶——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存在.唯有实践本体论可能克服古代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本体论和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在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统一之中来审视文学,把文学如实地还原为"对象世界-作家-文学作品-读者"的实践统-整体.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以及是何种本体论的问题,中外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对此,卢卡奇提出了他的看法.在其晚期《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他提出并论证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劳动—实践本体论的观点.他通过对劳动形成的主客体关系的阐述,论证社会存在本体的关系属性,得出社会存在既不是实体本体也不是意义本体而是“关系”本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9,(3):44-52
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本体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到马克思那里实现了转向:寻求世界始基的本体论转换为人类意义世界如何奠基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地谈论本体没有意义;人类以社会性的连接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产生意义世界,哲学应以此作为本体。然而,马克思面对的却是意义世界遭到了严重破坏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重建意义世界,其意义本体论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正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体论,这个名称容易使人误解为它是关于世界本原或本体问题的哲学理论。其实,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核心原理部分,表达为由逻辑推论得出的范畴体系。它是西方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形而上学的形态,其所凭籍的思想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研究和解读西方本体论本来的意思,是深入西方哲学堂奥的关键,本文以浅显的语言勾勒出本体论的本意,有利于对本体论的正确领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纵观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无法摆脱本体论的强大引力,为它而神精竭虑。时至今日,本体论似乎依然是一个难解之迷。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处在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本体论问题的讨论,也就更加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本文试图对本体论问题的一定层面作历史考察,阐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基本观点.一本体论(ontology)在哲学史的意义上是关于存在的本原的学说。在古希腊哲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是自然哲学。它所探究的中心问题是自然的本原问题。自然哲学力图证明某种具体物质,诸如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把本体论认作是关于世界本原或本体的学说,是我国哲学界根深蒂固的见解,然而这是一种误解。本体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独具的一种哲学形态,它同西方的语言形式有关,是用逻辑方法构造的、以“是”为核心的范畴体系,是纯粹思辨的原理体系。看不到这一点,不仅会抹杀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批判木体论的立场,而且还会把种种名目的本体论强加给马克思主义哲学。作者试图在阐述西方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展示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批判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试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没有抛弃本体论,而是完善和重建了本体论。本体论作为追问"所是(者)"是其所是"的学问,内在地包含着"是其所能是"和"是其所当是"。它给出了本体论的超验视野和人学维度。马克思以实践作为本体论前提,从而找到了本体论的逻辑完成和历史完成的内在根据和表征方式。由于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马克思的本体论获得了不同于一切旧本体论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改变了早年以"内容广泛的实践"为中心概念来阐释马克思哲学的做法,把劳动目的性作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础,认为由于劳动的目的性特征,社会存在才是其所是,由此,马克思第一次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社会存在进行了本体论阐述。劳动目的论的设定,使其成为每一种社会实践的范型。关于劳动的目的性,卢卡奇实际上已区分了内在于劳动活动过程的目的与劳动的谋生目的,并深刻阐述了前者对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进而将其视为人类自由的本体论根据。但他并未明白劳动的谋生目的正是被马克思纳入到社会存在范围中的自然概念,即作为先在性的自然的社会表现形式;同一劳动的两种目的设定,形成劳动二维结构,展开了历史辩证法的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运动。这一理论缺陷使卢卡奇未能把劳动的谋生目的与外化、异化劳动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取向作统一的、历史性的把握,未能揭示历史辩证法的本体论根据和多种具体形式,造成其社会存在本体论体系建构的整体性缺失。但卢卡奇思想的缺陷不会遮蔽他从劳动目的性视阈对马克思哲学研究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理论家施米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提出了社会与自然的双向中介关系论。他在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理解之上正确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以反对青年卢卡奇的社会存在 (关系 )本体论 ,可是 ,他用以反对关系本体论的法宝却是自然唯物主义的“自然倒退”说。这种论证其实是对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的非法挪用。一方面 ,施米特口口声声反对一切哲学本体论 ,另一方面 ,他又在自然必然性的基始性中坠入最陈旧的自然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首先就会碰到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对此,我的看法是肯定的。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即已明确地讲到过“人的感觉、激情等等”的“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肯定”的问题,并提出“只有通过发达的工业,也就是以私有财产为中介,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本质才能在总体上、合乎人性地实现;因此,关于人的科学本身是人在实践上的自我实现的产物”①。在同一书中,马克思所反复论述了的,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自然向人的生成和自然的“人化”问题,也正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本体论问题。这些论述,是…  相似文献   

17.
徐才 《求是学刊》2002,29(3):26-30
“追寻本体是哲学存在的根据”。“本体”的现代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它是“可以说”与“不可说”的对应关系的存在 ;是“物———我”合一的澄明之境 ;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一种信仰。哲学本体论的终极关怀是超验的。“超验”作为与“经验”相对称的哲学范畴和哲学规定 ,有着重大的本体论意义、人生意义和科学意义。确立“超验”的合法性 ,不仅必要 ,而且是一种事实。它不仅不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排斥对象 ,而且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争之地。否则 ,在终极信仰上的阵地就只能拱手让给宗教和迷信。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普遍形态,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特殊形态。在普遍形态上,马克思坚持物质本体论;在特殊形态上,马克思坚持社会生活本体论。社会生活本体论作为特殊的物质本体论,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和科学性。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哲学,而不是"实践人学"。  相似文献   

19.
走向本体论的深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哲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现象就是实践唯物主义成为当代哲学的主潮。这种变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立足于当代世界哲学的高度,进一步发展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践本体论,而实践本体论作为19·世纪提出的哲学观念,既对传统的本体论哲学而言是一场革命,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脱胎于古典哲学的痕迹。因此,我们在充分肯定实践本体论的巨大合理性的同时,还应该发展它,超越它,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现代哲学体系。为此,笔者愿意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郑伟 《学术交流》2008,(2):23-26
众所周知,巴门尼德哲学是西方古典哲学和本体论哲学的逻辑开端,它为古典哲学的主流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后来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到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逐渐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传统.后经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达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三者的统一.德里达沿着海德格尔开辟的"遮蔽-解蔽的本有运作"的路径.受列维纳斯的"他者:踪迹现象"的影响,提出了"延异"的概念.当海德格尔用"此在"来颠覆一切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时候,可以说它的希望并没有落空,这场革命是由马克思来开始的,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新的本体论,并显现出的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