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事浩茫连广宇”——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感伤情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中萦绕着一种感伤情调。王跃文对官场中人怀着一种悲悯,对他们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为他们吟唱了一曲官场悲歌。其官场小说呈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正是这种感伤性情调,使王跃文官场小说从对官场生活的体验性内涵提升到了价值性话语的表达高度。  相似文献   

2.
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范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站在非道德化的价值立场,以近乎写实的方式展示日常化、世俗化的官场生活,对官场潜规则进行了生动揭露和深刻剖析,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文人型官员形象;反讽手法的运用使其官场叙事呈现出一种庄严中蕴涵着荒诞、严肃间透露出调侃、平静中饱含着批判的审美意味.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创作具有很强的范式意义,其题材选择、主题意蕴、人物性格、叙述风格都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巨大的官场日常生活世界。通过回到官场生活世界和人的本身,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在意义和价值层面展开了对官场人物的灵魂探寻和生命叩问。在其对官场充满生活气息的叙述中,凸显着的是一个有着责任和担当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思维空间和审美立场,以及在现代性焦虑中发出的对官场现实的质问和对官场文化的质询。王跃文官场小说独特的艺术创造,开辟的是当代官场小说精神重建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王跃文官场小说中文人型官员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跃文率先在其官场小说中塑造了朱怀镜、关隐达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文人型官员形象,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官员形象的陈旧书写模式,生动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身陷权力场的知识分子身上人文情怀和官场规则之间的矛盾对立,以及他们在矛盾纠结中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和人格分裂,深刻批判了官场权力对知识分子人文情怀和理想追求的的侵蚀异化,丰富了当代小说的人物长廊。  相似文献   

5.
王跃文的小说,着力于描写权力场中形形色色的官员形象。这些官员,烙上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冲突的印痕,具有明显的官本位思想、非道德化倾向和世俗化的特点。这类官场小说,体现了作者对变革社会的深层观照和对现实人生价值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对微妙、尴尬且不乏荒诞的当代中国官场进行了冷峻的观照和审视,并通过官员日常生活的展示和命运际遇的演绎,对中国国民性予以深入的解剖和挖掘;作品以爱为底色,对于当代官场反复上演的人性悲剧心怀悲悯,其内涵温暖而深情。  相似文献   

7.
王跃文系列官场小说以对官场道德沦落的尖锐批判、对官场人物心态的细微刻画、对官场文化价值的深刻剖析,使作品具备独特深厚的意蕴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官场荒诞的一面。王跃文通过官场中的一些不符合常情常理的看似荒诞甚至怪诞的匪夷所思的人物和行为的书写,观察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某些弊端,揭示出官场劣质文化的荒诞性和可怕性。在“真实的荒诞”的文本叙述中蕴含着“荒诞的真实”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跃文官场小说《国画》是一部承接鲁迅国民性批判精神的力作;作品中主人公朱怀镜貌似堂皇的种种“官场智慧”中,隐伏的是严重的国民劣根性,这一灰色官员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国民性的批判;在中国当代文学国民性批判主题日渐被悬置的背景下,《国画》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苍黄》是一部当代官场缩略图,其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妙的人物刻画充分显示了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艺术特色;荒诞与讽刺的有机融合,对官场世态辛辣的揶揄与嘲讽,更彰显其官场叙事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1.
在乡土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对接中,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对1960-1990年代的中国乡土进行了颇具现代内涵深度的审视.在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里,乡土是丰富的社会历史存在.他是要从乡土审视中国社会历史变革,同时又是从时代沧桑中发掘乡土的“常”与“变”.通过对乡土的多重性观照,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使我们看到的是一块更加真实、鲜活然而也伴随着深重现实苦难的中国乡村大地.  相似文献   

12.
《拾级而上》是一部有特色的官场小说,围绕柳浩然的官场经历展示了当下官场现实的很多方面:塑造了一群知识型官员的群像,对为官之道和做人之本作了正面书写,平衡歌颂与暴露的关系,为灰色的官场文学增添了亮色;知识型官员形象的正面描写为官场文学形象增加了光泽;自觉的文化阐释和诗词表达,为官场文学增进了书卷气。小说表现出以儒家文化律吏治国的思想倾向,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一位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在作品中观照最多的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萧红以“越轨的笔致”大胆真实地描绘了这些女性在婚恋中怵目惊心的悲剧性生存状态,彻底消解了爱情的甜蜜,颠覆了情爱的愉悦,甚至否定了女性生命创造的内心喜悦及生育创造行为本身的伟大、神圣,这种极其另类的书写与萧红自身的情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兴盛发展的官场小说,其存在价值在文学批评界一直评价不一。本文从理论界与作家自身对官场小说的不同评价入手,分析官场小说作家自身的认同感与社会的认同感存在差距的原因,强调官场小说的价值在于它的现实性和启蒙性。  相似文献   

15.
王跃文致力于官场人性的勘探与表现,其创作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研究者围绕着题材选择、主题构成、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创作特色以及创作缺失等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甚至空白,诸如对其创作观念、创作心理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不足,研究的同质化倾向严重等等,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王士性凭“宦游”构筑起与众不同的“游道”。他的“常”道是对旅游价值、旅游目标、旅游书写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身为官员,王士性的旅游活动穿插着众多从政经历,其为政之德是王士性“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非常”道。王士性凭借旅游实现了身份自由切换,丰富了“游道”的内涵,为人的全面发展作了新的注解,有利于解决旅游实践中的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7.
王跃文长篇小说《国画》的诞生,让人们领略到当代中国官场 别样的风景,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游走于荆都官场及其左右的芸芸众生, 被无休止的欲望这只无形的大手在社会的暗处搅得魂不附体;正是社会 这张大网将荆都官场上这些游荡者、投机者肆意地捆绑在一起,他们追 名逐利,他们蝇营狗苟。小说名字“国画”作为意象一语多关、寓意深 刻,突显了荆都官场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其犹如幽灵般不时地闪现在荆都官场之上,冰冷得让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