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的篇题被称为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其品赏玩味,便拿到了解读文章的钥匙,获得了审美的愉悦。“黎明的通知”。“黎明”:天刚亮;一天之计在于晨。意指光明的到来,希望的开端。“黎明的通知”,即光明与希望的召唤。这是用呼告和拟人的手法,给人以倍加亲切的感受。这首诗创作于1942年初,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诗人以其政治上的敏感预见胜利在望,以革命的乐观主义激情,呼唤全国人民准备迎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表现了诗人对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心,同时也呼唤全国人民继续战斗,准备迎接胜利的曙光。“菜园…  相似文献   

2.
现代诗歌三十年正处于一个呼唤光明、需求热情、崇尚力量的时代,诗人潜在意识中所包含的对始原太阳意象的理解,是诗人们热衷于太阳命题的内在心理根源,正是诗人内心对于和平、光明、幸福的需求,造就了有"光、热、力"特征的太阳意象群在现代诗歌中的密集出现和衍生。  相似文献   

3.
热情的“绿色天国”孕育了一位年轻的诗人,温暖的法兰西塑造了一位多思的外交家,“智慧而博学”的中国成就了这位诗人和外交家——圣-琼.佩斯。他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影响遍及整个世界文坛。值佩斯诞生11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这位横空出世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前周扬在庆祝郭沫若五十寿辰时充满敬意地写道:“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人。他的《女神》称得起第一部伟大诗集。它是号角,是战鼓,它惊醒我们,给我们勇气,引导我们去斗争”。星转斗移,此后的36个春秋,卓越的“文坛慧星”、“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郭沫若,在他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始终擂响战鼓,吹响号角,以其与时代脉搏共振的激越诗章,诅咒黑暗,呼唤黎明。他  相似文献   

5.
爸爸的手     
爸爸的手是“偏心眼”的:高高扬起在半空,挥向又一次闯祸的儿子,却从未落在身上。爸爸的手是“神奇”的:别看爬满小沟沟握住我寒冬里红红的小手,竟是那么温暖!爸爸的手是“神气”的:粗粗的手指摆弄硬邦邦的木头,一夜之间居然成了令小伙伴眼馋的“驳壳枪”!爸爸的手是“充满力量”的: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给了我温暖幸福的家,让我这只“丑小鸭”快乐地成长!哦,这就是您——我深爱着的爸爸!让我深情地道一声:爸爸,您辛苦了!指导教师金怀德爸爸的手$浙江杭州萧山区光明中心小学502班@钱美玲  相似文献   

6.
“黄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自然意象,在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20年代诗歌作品中频频出现。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各类社会运动,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投射在新诗作品中,便呈现出“朝阳”与“黑夜”这两大意象的对立。这种狂热的社会氛围使得因在外留学而与当时社会产生一定隔膜的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们难以彻底融入其中。“黄昏”作为白天与黑夜的过渡时间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伤感颓废色彩。这与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的情感意蕴不谋而合。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在对中国古典“黄昏”意象进行继承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颓废诗风,并结合个人的现代感受和人生经历对该意象进行改造。这一改造体现出当时诗人对新世纪到来的焦虑和对时间静止的渴望,“黄昏”意象也由此成为中国早期象征派诗歌中一种具有时间意识和现代意味的诗性载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诗,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一个人内心的纯净、光明与温暖,尽在此诗中。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雾”、“月”、“太阳”是杨骚诗歌中的三个主题意象。“雾”的迷惘苦闷、“月”的思念感伤、“太阳”的光明与希望 ,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象征主义诗人成长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战士 ,并逐渐步入历史中心的蜕变过程 ;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时代变迁和发展的趋向 ;诗作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橘颂》是屈原作品中极具特色的一篇,“橘”与诗人屈原的人格形象之间有着至为紧密的内在联系。1“橘”体现了诗人屈原忠于宗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节操;2“橘”体现了诗人光明峻洁,清醒处世的人生态度;3“橘”体现了诗人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度修养;4“橘”表达了诗人内外统一,勤于自修的美的追求;5“橘”体现了诗人志节坚、久,愿为师表的励世之志。  相似文献   

10.
威尔士诗人R.S.托马斯的诗歌注重对“自然”的描写,但他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诗人”。他诗歌中的自然具有一种矛盾性。一方面,宁静的自然美景受到来自机械化的破坏从而造成传统的丧失;另一方面,自然既是诗人获得神性启示的场所,又是展示暴力法则的地方。这种矛盾表达了诗人在批判工业文明、谴责战争的同时,呼唤自然世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诗人蒲风向来重视诗歌理论研究,他认为一个诗人不应该漠视诗的理论学习,而且“要想真正做个时代的诗人,他更加不能不有借重诗歌理论的帮助”(《抗战诗歌讲话·写在前面》)。强调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诗人就必须“借重诗歌理论”的重要性,可以说是蒲风一贯的创作思想。艾青讲过“每个诗人有他自己的一个诗神——”,那么蒲风的诗神是带着“诗歌大众化”的响亮口号,勇猛地走进劳苦大众和战争中去了。在  相似文献   

12.
由于简单地服从于政治的需要,当代诗歌曾一度丧失了作为艺术的本身的审美价值,诗人的艺术个性完全被政治化倾向所淹没。“新时期”诗歌审美理想的变异使传统的政治诗也发生了转变,“朦胧诗”与“新生代”诗在八十年代先后崛起于诗坛,共同呼唤着曾经失落的“自我”,但是又展示了不同的审美特质与迥异的诗风。  相似文献   

13.
吴琪拉达论     
诗歌评论家杨匡汉先生说:“以历史和现实而论或从逻辑发展而言,在一个民族的新的黎明时期,诗有着广阔的天地,诗是光彩夺目的”(《缪斯的空间》)。吴琪拉达正是诞生于彝族新的黎明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是光彩夺目的。虽然年轻的新一代诗人已经出现,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吉狄马加、伍耀辉,他们已经开始了新的里程,把彝族诗歌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吴琪拉达作为解放后党所培养的第一个彝族诗人自有其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研究吴琪拉达的诗歌创作的发展道路应该说也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诗人冯亦同的诗集《紫金花》是熔铸了诗人身处“时空”的博爱与情思、拥抱着他所萦念的“大我”与“小我”的“个性化写作”,这不仅表现在题材重大、格调高扬、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诗作上,也更多地面对生活中的“平凡”与“渺小”,指触“崇高”与“光明”之外的各个角落。他在新诗创作中十分注重形式美,提高了诗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拓宽新诗创作思路,加强新诗形式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女作家雏多利亚·希斯洛普的成名作《岛》讲述了希腊克里特岛上的一家人和麻风病抗争的故事。小说以佩特基斯家族为代表,他们由绝望到希望,由痛苦到光明,一步步前行、寻找,直到重获新生。对小说中“岛”之意象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岛”就是悲凉生活中的希望,是污秽之地的鲜花,而浇灌、滋养这鲜花的,是温暖、博大的人性之爱。“岛”之意象代表了希望和重生。  相似文献   

16.
艾青是推动一代诗风的巨匠。半个多世纪来,诗人的诗魂依附在祖国多难的土地上,诗情进发于时代的奋进中。我们从诗人的作品中听到了历史的回声、人民的呼唤,感到了人类永不停息的对光明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获得一种深切的鼓舞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诗人歌唱他所生活的伟大而独特的时代,伟大而独特的时代也哺育着、铸造着、王成者属于它自己的伟大而独特的诗人。诗人向我们展示的是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他自己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积极易备、丰富美好的心灵世界。在艾青整个创作生涯中,有一种持续的诗歌精神,那就是:"植根于…  相似文献   

17.
闻一步的诗,实在是他坦露心灵的记录。 他拥抱着五四运动的大潮跃登新诗坛,拨响了饱蕴入世热情的琴弦,歌唱自我,也描绘世界。闻一多的诗歌创作生涯虽则不满十年,然而诗人是以至诚的情愫鎔铸了自己的篇章:先是坦荡无拘地抒写“真我”;继而点燃“红烛”,企求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入世渐深,看清楚所处社会是一潭“死水”,但并未绝望,诗人的内心仍然是蕴蓄着一团熊熊大火啊!当然,这一段历程也是坎坷曲折的,诗人有呼喊,有歌唱,有叹息,也有失望、迷惑和痛苦,而这些似乎变幻多端的感情的波涛中,却始终深藏着对人生、对生活的顽强的追求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炮身向后一坐,草黄色的光亮就布满前甲板,炮击的回响震得甲板在脚下摇晃,有着巨大威力的轰隆声淹没了周围的所有声响。”这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便是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黎明到来之前,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的攻打冬宫的信号。  相似文献   

19.
方澍:李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殊荣来自他富于个性的创作。特别是他诗歌中“执情强物”的意象创造,其中白色的运用,颇具特色。白色一般含有光明、明亮的意义,如李诗中的“白昼”“天下白”“白云”等。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笔下的另外一类“白”。青年李贺入仕不成,未老先衰,无可名状的忧愁与苦闷始终毒蛇般地缠绕着诗人。这种摧残,使得诗人笔下的景物大多带有迷茫怅惘的特征。如茫茫无边的衰草,凄凉无垠的秋野,迷迷朦朦的白雾,深远莫测的天空,浩渺无际的江水,而“白”色正是这些意象的载体。凄凉哀切与白色  相似文献   

20.
楼下贴了通知:“周末组织老人们去郊区蔬菜大棚参观,希望有车的邻居提供帮助。”落款是“××社区”。我赶紧报名,老公笑我:“你手那么‘潮’,敢去郊区吗?”我说:“算你说着了,给你报的名。”我很乐意为不认识的邻居们服务,因为志愿者是传递温暖的天使,他们让社区成了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