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护农民权益是建设农村社区的基础和前提,农村社区发展又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目标和归宿。我国新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集体经济薄弱、保障服务和农民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应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大力促进农村社区发展,这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认为农民权益存在3个维度的缺失,即经济权益缺失、政治权益缺失、社会权益缺失.探讨我国农民权益缺失的成因,指出制度、市场、政府三重失灵的困境致使农民权益缺失.对“第三部门”理论进行反思,从公民主体性社会和社会治理二者之间的相会关系出发,构建新型的农村社区保障模式,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并将农村社区治理结构进行优化,以公民社会与社会治理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为出发点,提出构建社区保障模式,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加快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以发展促规范,以发展促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绩效评价往往是没有基点的、只注重评价绩效结果,而忽视绩效行为的评价。将农民权益保护视为农村社区发展绩效评价的基点,根据PSR模型原理,结合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的复合系统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方面构建出了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绩效指标在社区规划的早期介入、管理部门的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指标数据的质量和农民对数据的可得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该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的绩效结果,还能动态反映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的绩效行为。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保护农民的权益。然而在实践中,农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却处在缺失状态。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政府行为的不当及农民认知的偏差是造成其农民权益缺失的原因,尊重农民权益表达意识、畅通农民权益表达渠道、培育农民权益表达的"代言人",保障农民权益的物质基础不仅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健康与发展。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经济权益;农民政治权益;农民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5.
现行征地制度受阻的重要原因在于对农民合法财产权利的侵害和正当民主权利的漠视,在新一轮制度改革中,应特别注意对农民收益权、生存权等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更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关社会公平正义,有关社会和谐稳定,有关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强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必须对各种存量和增量制度作系统性的思考,重点是完善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权益的保护和拓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没有农民权益的巩固和拓展,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政局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持久和谐。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是当代中国继改革开放后又一个值得推崇的政治,它的成功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的一次有益探索,主要是通过对部分农村自然村的统一规划和整合,引导农民告别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设类似于城镇社区但又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城乡政府、社区组织、社会力量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合力,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快速地发展,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同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包括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因此,保障农民群众的权益,是体现农民群众在新型社区建设中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9.
利益集团视野下的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民在现阶段的利益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基本权益,这在很大程 度上是源于利益集团发展的不平衡。农民在个人意愿层次、组织建制层次和社会宏观层次上都缺乏建立 自主的利益集团的条件。要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就必须允许和支持农民建立自己的维权组织,防止既得 利益集团结成分利联盟并主导改革路径,政府要充当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和各利益集团的仲裁者,为多元利 益集团的均衡博弈提供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0.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制定的一项基本公共政策,它大大强化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国家责任,它以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价值取向,以扶农惠农强农、建设和谐新农村为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我们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江西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创造农民转移就业的良好制度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减少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以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为视野,探讨了农民话语权的内涵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农民话语权长期缺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农民话语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对此,该文通过调查,从目前我国农村较普遍存在问题出发,提出了针对性解决的对策建议如下:加大农业投入,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明确耕地的公平原则高于效率原则;创新县乡政府的管理模式,推行乡镇民主政治建设;稳定农民工队伍,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城乡统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它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村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获有效问卷396份。主要从农民的视角分析研究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得出:农民对其生活状况总体表现不满意;大部分农民都非常愿意参加新农村的建设;农民认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增长和政府对农村投入低是其增收难的主要原因;农村缺乏能力强并能为农民办实事的领导干部是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农民热切期望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力度并培养素质高的领导人和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新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全体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教育活动。新农村社区教育是在县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城乡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县域内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社区教育活动。文章从目标任务、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办学形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新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略。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要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城镇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