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松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着重论述了毛泽东如何坚持和攻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客体相统一的思想,指出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深刻地阐述了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毛泽东认识论独具特色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2.
刘国章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37-42
人不是与生俱来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体,更不是与生俱来就是自发社会关系的主体(或主人)。人的主体地位及与主体相应的客体及其地位的确立,都是在人认识自然和社会、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上的主体与客体的确立,是人类历史步入现代社会的标志。但是,这种主客体的确立及其相互关系的形成,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能否保持住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类当今乃至未来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郑湘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4):82-85,119
文章将“领导创新”置于认识和实践的活动过程中 ,分析并研究在这一过程中的创新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 ,旨在揭示领导主体及其素质在领导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 ,又着力阐明创新客体是领导创新活动中控制领导主体活动的一种客观物质力量 ,领导创新离不开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认识和驾驭。领导创新活动既是探索客体发展规律的过程 ,又是一个优化客体和改造客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柏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4):89-93
诗歌创作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通融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呈现出"退让"与"归返"的客体性,客体呈现出"契合"与"固守"的主体性。诗歌创作活动中审美主体和客体的交融是美妙而神奇的,值得诗歌研究者深入细致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分析了新闻自由的两种不同认识论,提出主客体统一论的新闻自由观。作者批评了主体论新闻自由观的唯心主义倾向,指出“天赋人权”自由观对社会的危害。同时分析了客体论新闻自由观的进步性和相对性,肯定了新闻自由是阶级意志的整体自由,并受媒介支配权和社会效果的制约,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作者提出主客体统一论的新闻自由观,主张通过法律中介和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维护正当的新闻自由,防止滥用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6.
马淑琴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18
论述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工具是人的认识创新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认识主体为认识创新明确了方向,认识主体的意识创造性是认识创新实现的灵魂。认识客体是认识创新展开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客体对认识创新具有制约作用。认识工具是认识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桥梁,认识工具的价值性是认识创新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认识工具的创造性是认识创新活动成果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策划主体和客体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80-582
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策划是策划主体通过预先科学合理地设计刊本、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一系列过程,使策划客体得到完美表达的编辑行为。编辑策划以策划主体的构思、分析、归纳、判断逻辑过程为起点,进而预定目标模本,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实现目标,最终以策划客体作为载体而结束。一本学报,是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有机结合。要提高学报的质量,实现高等学校学报“学术窗口,科研阵地,信息平台,人才基地”的功能,必须建设高素质编辑策划主体队伍,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学术资源,实现编辑策划主体与编辑策划客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王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64-67
对中国画主体、客体和本体的地位升降及三者对于中国画意义的分析可知,主体、客体和本体是中国画三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依相存,舍此无彼。在创作中可以也必须有所侧重,但却绝不可偏废。创作如此,鉴赏亦然。 相似文献
9.
当代认识论在客体和主体研究上的深化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同舫华南师范大学思教系!副教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文章根据哲学认识论的发展现状 ,着重论述了当前在客体和主体研究方面的深化与突破。在客体的研究上突破了过去局限于对宏观对象的实体性认知过程 ,转向对微观对象的认识机制、特性以及客体中的主体性考察 ;在主体的研究上突破了传统认识论所关注的对主体能力以及认识过程的客观本质考察 ,转向对主体内在结构、主体状态的宏观背景等诸多问题的多层面探讨 ,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倪愫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善恶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 ,其认识活动的实现必须依据两大要素 ,即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因此 ,分析与探讨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及其二者的关系 ,对于我们深入地把握善恶评价的活动机制和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陶思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5):88-93
民俗应用的主体与对象涉及应用者、应用源、应用场等基本要素。应用者作为应用的主体,是客观世界的认识者、适应者和改造者;应用源和应用场作为应用的客体,前者属应用的对象,后者为应用的空间。三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其矛盾运动和内在规律成为文化哲学与应用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违法的主客体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解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113-118,131
行政违法同一般违法一样须具有主客体的构成要件。行政违法主体不同于其他性质的违法主体之处在于 ,从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内部构造来看 ,行政违法的主体不是单一的组织主体 ,而是两个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 ,一个是对外的、整体的组织主体 ,一个则是具体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公务人员个体。由此 ,行政违法的主体类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外部主体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内部主体。行政违法的客体是行政违法行为所侵害或破坏的受行政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合法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是否侵害了客体 ,具体侵害了什么样的客体 ,是划清行政行为是否违法及何种行政违法的界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南潮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4):136-139,144
主语和宾语是谓词题元结构和句法操作结果的表征,识别主宾语必须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展开.题元关系体现动词和主宾语的语义选择关系,宾语必须受动词题元管辖.功能词类的形态特征核查驱动一切句法操作:T的EPP特征,Tr的格特征必须得到核查,[Spec,TP]为句法层面的主语位置.现代英语中,时态句T的EPP特征强,主语必须显性出现.现代汉语中,T的EPP有强弱之分,允许主语以显性和隐形两种方式出现. 相似文献
14.
施彩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42-44
从经济法的视角对行业协会的主体地位进行探讨,认为行业协会的兴起符合经济法的宗旨和目的,具备经济法主体资格,但不同于一般经济法主体,行业协会有其独特之处,并独立于政府、成员和其他社会组织,是自成一类的重要经济法主体。 相似文献
15.
在认识论中 ,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中 ,除了主体的本身素质影响对客体的认识外 ,认识方法的转换在认识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认识方法的转换包括 :环境的转换与变易、物质工具的转换、认识框架和意向的转换等等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有丰富的认识论思想。其认识论思想中关于主客体的历史生成、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建构受一定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并在生产劳动基础上实现主客体辩证统一的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进行了实践唯物论的发生学探源。 相似文献
17.
刘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 ,审美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意识 ,理性意识 ,即人的高级意识。它是社会的产物 ,历史的产物。审美主体意识与审美客体是辩证统一关系 ,而实践是这一统一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