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也相应的受到了极大冲击,彝族漆器也不例外,因此,保护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迫在眉睫。本文以彝族漆器为研究对象,从人类学的视角、以田野调查为主要方法来揭示彝族漆器所蕴藏的艺术文化特性,有助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便于人们更好的去了解彝族漆器。  相似文献   

2.
大漆之美     
中国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而漆器就是这灿烂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博大精深的底蕴和卓尔不群的高雅之美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本文仅通过对具有淳朴民族风韵的沿海及内地漆器、诗人色彩的江浙漆器、皇宫风格的北京漆器、少数民族漆器等进行精彩的分析,探寻中国漆器文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彝族的姓名是彝族语言运用中体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舍了丰富的彝族民族性的文化内涵。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中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彝族人名命名的习俗的概说;第二部分是介绍彝族人名的构成,即本名和尊名;第三部分是彝族人命名方式的归类。  相似文献   

4.
平遥的漆盒     
去平遥之前,我对漆器的印象,浅到只是一个概念。在历史书上看到过漆器的照片,不过那漆器给我留下的印象只像纸一样薄;在电视片里看到过漆器,不过那漆器给我留下的印象只是些光影。反倒对于漆,我是非常熟悉的。我所见过的大部分木质家具,都要上漆。上了漆,拥有了颜色之后,那些家具才仿佛像是一些家具,可以纳入整个室内空间的色彩体系。  相似文献   

5.
彝族研究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取彝族火把节口述史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纪录片的形式对采访对象、采访内容进行梳理和编辑对于保护和弘扬彝族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彝族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透过纪录片《洛伍扎木、加沙陈家对梁山彝族火把节之口述史》,本文总结出蕴藏在彝族火把节当中的别样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自治州座落在四川省西南部,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地区(彝族在贵州和云南也有分布)。今年4月,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成立,为当地那些受艾滋病和毒品影响的人们以及艾滋孤儿们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彝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过去的古老岁月中,英勇智慧的彝族先民曾创造了辉煌灿烂、流光溢彩的文化,为中国古老的东方文化添光加彩。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彝族先民远离故土,辗转迁徙到达了不同的地方。然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彝族先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故土的思念。对他们来说,故土才是一生的归宿,故土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圣城",生不能回故土,死后也要魂归故土。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彝族先民立下了死后要把灵魂送归故土的规矩,世代相传,相沿成俗,并由毕摩用古彝文写成《指路经》,沿用至今,成为彝族社会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川滇比邻的大小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生活着近200万彝族同胞。解放前,这里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奴隶社会形态中,受纵横交错的大山阻挡,与外界交往很少,因此形成了文化孤岛。如今,这里的居民仍旧保留着丰富多彩的彝族传统,如崇火习俗、少女成人礼、哭嫁抢婚、原始宗教仪式以及神秘的民间选美。本文为您介绍大凉山彝族的民间选美风俗。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少数民族文化国际推介与传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在彝族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对外宣传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然而,由于彝族文化具有非凡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与西方语言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彝族文化翻译策略选择与质量保证的难度,因此,翻译策略选择与译文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彝族文化推介与传播的效果。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了针对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具体翻译策略,以期为研究彝族文化外宣翻译的同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彝族母语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当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文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语境,各种强势语言文化持续而强大的冲击和影响,彝族母语文化开始在变异和被冷落,许多已经面临濒危。对于如何拯救母语文化,本文从彝族母语文化面临的现状分析,从彝族母语文化的信仰和心理,遵循文化规律本身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与协调问题入手,提出走以文化的方式解决文化,还文化给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彝族舞曲》富含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作品中用轻快、简洁、明亮的曲风,表达了彝族山区青年男女至真至纯的爱情,又以多元化且带有民族特色的编曲技巧,展现了作品的艺术审美,本文重点探究了《彝族舞曲》中的音乐美学价值,从深处发掘作品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彝族是生活在仪式中的民族,火把节是凉山彝族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它无处不有着彝族人的宗教信仰的烙印。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从这节日的名称上就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宗教气息。  相似文献   

13.
彝族同胞特别注重头饰的装扮。多彩的彝族头饰流传数千年至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头饰文化。"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头饰"、“汉人顾脚,彝人顾尖”成为他们对传统头饰文化最好的诠释。彝族形态各异的头饰很多都缘于他们古朴的图腾或动植物崇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对张力、意象,以及意象张力等文学范畴的分析,以云南彝族汉语诗歌为例,概述了云南彝族汉语诗歌发展历程,从而总结了意象张力在云南彝族汉语诗歌中的表现特征,其视域与论点必将形成对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审美、鉴赏、评论理论的一种构建意见,从而实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的多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沙平 《老人世界》2010,(5):14-16
李彩凤,一位年已67岁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彝族老奶奶。而这位农民出身的彝族老奶奶却有着许多头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文化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地区彝族青年的婚姻困境问题明显,形式变异的"买卖婚"在强大的社会心理支撑下普遍存在,婚姻困境中的性别差异明显,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受到限制,固守传统婚姻形式造成多种社会问题。破解农村地区彝族青年婚姻困境,需要给予公共政策支持的外力推动,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内生动力,并最终帮助彝族青年男女突破婚恋的物质和精神束缚,促进农村地区婚姻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不同家庭阶层、经济、文化、居住地背景的社会成员是否享有均等的高等教育机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云南省13所高校1590名彝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彝族各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总量及入读学校的层次、类型均有显著差异,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各阶层之间的入学机会差异最小;当彝族父母有本科及以上教育背景时,其子女就读重点高校的机会大幅增加;高职高专院校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了相对多的入学机会;伴随着高收入家庭子女争取更高层次和质量的教育机会的同时,彝族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有逐步上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看,山地自然生态和山地牛耕文化,是彝族腊罗牛歌产生的文化生态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牛耕文化逐渐淡出了彝族腊罗人的生产和生活,牛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嬗变,牛歌面临失传的困境。应通过加强立法、改良牛歌表现形式等措施对其进行有效传承。这对于保护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火是彝族的图腾;彝族人崇尚火并认为他们是火的民族。一年一度的“火神节”把他们对火的崇拜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20.
靳静  王嘉佩 《职业》2016,(21):4-5
葫芦画、雕花剪纸、磨鹰风筝、楚绣、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这些民间技艺以及更多散落民间、尘封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文明最后的香火,活力而不失本真性,传承文化血脉,记忆古朴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