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蔚然  文革红 《江汉论坛》2003,(2):112-114
《红楼梦》取得了中国古代小说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历来为评论家激赏。然而人物容貌描写却存在明显的不足。《红楼梦》中人物容貌描写沿袭前代小说,以“只见”引出骈偶句,生硬插入文中,阻断行文的流畅自然,而且描写时大量袭用陈旧意象,缺乏个性特征。虽偶有精彩之笔,但前代小说中也不乏此例。因此《红楼梦》人物容貌描写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作品整体艺术成就相比,可谓碧玉微瑕。  相似文献   

2.
从一九二九年底写作第一个短篇小说《房东太太》开始,巴金解放前后共写有八十多个短篇小说。在巴金的整个小说创作中,这是一个不小的量;与其他现代小说作家相比,他的短篇小说不但产量丰饶,且有独具的艺术特色。“我关心的是人物的命运”对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来说,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的描写与表现始终是衡量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巴金的短篇小说正是以描写和表现人物命运见长的。他曾经说过:“作为读者,  相似文献   

3.
《伤逝》是一篇独具艺术特色的小说,作者吸收了中西方小说各自所具有的长处,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小说风格。作者虽然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来展现其性格特征,但在进行心理刻画时,与西方作家擅长的心理描写不同,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及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又往往通过主人公的主观感情的关照来进行,并利用典型环境、特定气氛的渲染以及典型的细节描写来渲染悲凉的气氛,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避免了那种旁观者的冷静描写。  相似文献   

4.
美国文坛上,海明威永远都是一颗不容忽视的巨星。他那以“冰山原则”为核心的创作风格,以“硬汉式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反映的作品主题乃至狂傲、暴躁如雄狮般的海明威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和批评家们,“海明威风格”,“海明威式英雄人物”已成了文学术语。本文旨在探究“海明威风格”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海明威风格”,首先是指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洗炼之美,开创了新闻体小说的先河。一部小说,当它的语言、性格塑造、情节设计令人感到洁净和精纯时,它就达到了洗炼之境。海明威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里,…  相似文献   

5.
在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记者问莫言:"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  相似文献   

6.
被斯大林称为“现代卓越的作家”、被高尔基称为“有天才”的萧洛霍夫的作品是有着很重大的意义的。关于这点,已经有许多人加以论述,值得注意的是在萧洛霍夫的作品中有着许许多多的风景描写,这却很少有人较全面的加以研究。萧洛霍夫是风景描写的巨匠,无论是在“静静的顿河”这样的巨著里,或是他的那些生动的短篇中,都有许多美妙的自然景色。“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书描写了一九三○年苏联农村复杂的集体化的伟大斗争,这部书比起作者的其他作品,更广泛的绘出了迷人的风景图画。为了方便一些,本文便主要以“被开垦的处女地”为例来讨论一下萧洛霍夫的风景描写。  相似文献   

7.
李桂奎 《晋阳学刊》2003,(6):99-103
在传统“五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小说的服色描写带有鲜明的角色意识。古代小说的各种服色描写不仅能够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而且还能体现人物身份的变化;同时,人物的服色描写还相应地随着人物的角色转换而变化。而且,各种服色描写大都蕴含着意味深长的修辞性,那些僭越社会定制的服色描写均服务于表现人物的特殊意愿及个性的需要。总之,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笔下,服色往往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个被赋予了特定“角色”功能和修辞意蕴的语义码。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里的世俗社会与英美小说中的宗教色彩.中国文学史上长期存在一种压倒优势的倾向——“记事写实”,这在小说里有明显的反映.仅管如前所述,中国小说里有众多的武侠、鬼怪,但就其描写的内容与背景来说是世俗性的,即那些人物和事件出现在世俗社会的环境里,渗透出世俗社会的气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极少数小说例外).造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大体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真实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化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要做到真实、典型、细微、传神.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他极为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巴尔扎克曾这样写道:“当我们看书的时候,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那么这本书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获得全世界闻名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巴尔扎克论艺术》)他甚至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人间喜剧》)在艺术实践中,巴尔扎克注意细节描写,同时也善于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细节来描写环境,刻化人物,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历来的评论家们对他作品中细节描写都赞不绝口,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现实主义时,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也包括曾对他细节描写的充分肯定.《守财奴》不过是从长篇小说《欧世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节选的一节,既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又无戏剧性矛盾冲突,篇幅也不长,但它的人物却维妙维肖,呼之欲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丰富而真实的细节描写.《守财奴》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李小杰 《理论界》2009,(7):121-124
对于高晓声的评论,一般认为他是描写当代农村的高手,又或是继承了鲁迅批判社会的笔触.不过如果纵观高晓声的全部作品,就显得不够中肯.其实高晓声的小说根据其迥异的风格可略分为两类:除<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系列"这些典型现实主义小说外,他还创作了具有<山中>、<鱼钩>、 <绳子>、 <钱包>、<飞磨>、 <心监>等现代意识的小说,这部分的小说才是他文艺理想的真正的体现,而这恰恰是高晓声小说研究者一直忽略或语焉不详的部分.正是因为这份现代意识,高晓声的小说才会从写实描写农村的生活转而描写人物,从描写人物转向深入人物灵魂和处境,故他不仅农村小说卓有成就,而且还写出了一系列呈现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这篇论文试图从他的文艺思想和作品来研究他小说所蕴含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1.
金批《水浒》对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的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的评改,删除了繁杂重复的诗词韵语,从而保持了整体叙事节奏的连贯与紧凑,缩短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提出了注重人物感受,着重表现人物心态,强调小说人物言行的性格化、心理化描写;强调由作品中人物视点表现情节与场面,限制叙事者过多介入等观点。他的理论加强了小说文人化、书面化的倾向,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理论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12.
张贤亮一生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作品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小说大都以男主人公为主要描写对象,并且他自始至终都以男性意识来关照其作品中的人物,张扬男子汉的雄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张贤亮一生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作品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小说大都以男主人公为主要描写对象,并且他自始至终都以男性意识来关照其作品中的人物,张扬男子汉的雄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艺创作上的现实主义最基本的一点,是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通过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展现出广阔的社会图景,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社会。我们读外国小说时,很容易感觉到都习惯于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整体描写的特色。这固然有助于深刻地展示作品的主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而这种艺术特色,在我国古典小说里,尤其是前期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在中国古典小说里,环境往往是展现在适应于表现人物性格的故事发展中和情节变化里,以独有的艺术特色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大花园。《水浒》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就是如此。它虽然没有全面展开农民苦难生活和社会黑  相似文献   

15.
小说《同命人审案》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错位、回避、共鸣。错位,是指作者在小说中有意制造主角和配角的错位,从而把处于边缘地带者拉到作品的中心地带;回避,是指作者在小说中有意回避对女性痛苦经历的描写,但却通过有效的技巧,把这种痛苦的经历暗示出来;共鸣,是指作者以人物的心理共鸣来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和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学的角度,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一些人物之间的对白进行语用分析.以从中贪图作者对人物塑造、场面描写、情节处理等的艺术手法,从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奥斯汀作品的精髓,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17.
论张贤亮笔下的四个回族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贤亮小说中曾塑造了四个回族人物形象,即马缨花、海喜喜、麻维孝、马队长。作品并未刻意从民族或宗教角度予以描写,而是通过反常社会环境中人物自身的活动及心理等,表现了他们那种特殊文化底质的气质及个性。  相似文献   

18.
一、心理小说的出现与心理浪漫主义的盛行我们把十七世纪视为法国文学史中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的源头,在这个世纪,产生了女作家拉法耶特夫人以心理描写为其主要特色的《克莱芙王妃》,而在它以前,尽管心理描写已经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文学之中,但却没有这样一部真正可称得上是心理小说的小说,如果我们只把以心态描写、心理分析为其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始终以一个人物(至多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要描述对象的小说称为心理小说的话。  相似文献   

19.
陈冲是一个积极参预生活、善于思考人生的作家。他的作品的主要价值和赢得读者的力量都取决于对变革时代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敏锐发现与哲学思考。陈冲坎坷的生活经历不仅使他与科技生活、工业题材结下了良缘,还从爱因斯坦的体系中获得了“场”的概念与直觉。这就使他的小说具备了有别于一般“问题小说”、“改革小说”与“车间文学”的特点:注意对生活整体性的把握、显示出哲学概括的深度;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中复杂关系的描写,揭示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中人们的典型心理。陈冲小说的“整个主题”都“包含于一定典型性格和心理的分析中”(列宁语)。但这决不意味着陈冲小说已赶上了当前小说创作的“时髦”——心态小说。心理描写、心理结构、情节淡化都不是陈冲小说的基本审美特征。但这也决不是说陈冲小说尚属于传统小说之类。与其说陈冲小说处在两种形态的小说技法的交叉  相似文献   

20.
小说源于生活,但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生图景是作家对生活进行加工改制,想象补充,予以典型化的产物。未经提炼加工的个别事件,可能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但因缺乏典型性,写在小说里反而显得虚假。作者虚构人物和情节,必须从生活出发,脱离生活便流于编造,造成人物矫情,对话虚假、情节荒谬。小说反映生活,表现主题思想靠的是形象,绝不能靠图解。小说的艺术力量全在含蓄,作者越像是不露声色,就越能使作品有声有色。写小说失之过巧,令人觉得是在卖弄技巧,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可信性。创作应顺乎生活原有的规律,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否则便会弄巧成拙。小说家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发现生活中全新而未经表现的东西,力戒抄袭会用,才能找到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