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市政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评价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政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往往很小 ,其主要效果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无形效益。目前 ,使用货币单位估价无形效果的方法 ,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以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为实例 ,提出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定量化和货币化的方法 ,并进行了详细的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2.
森林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附产业。依托1973年-2013年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通过构建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计量模型对中国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整体呈上升趋势,涵养水源效益占森林生态效益的80%,森林物质多样化效益最高,占森林社会效益的约为90%,具有较好的社会公益性。森林效益的提高离不开经济增长,社会进步,退耕还林,退草还林的政策实施。从思维方式,环境账户,生态林视角提出了提升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定位测定的数据以及<湖南省森林资源主要数据汇编>、<湖南省农业区划(8)>和湖南省水利厅有关资料,对湖南省森林的木材生产效益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计量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现有的森林每年生长木材488.7675万m3,年平均生产木材效益24.44亿圆,而其森林的水源涵养效益中,森林贮水功能效益9.84亿圆,防洪效益3.68亿圆,枯水期增加的水资源利用效益26.73亿圆.其涵养水源总效益共计40.25亿圆,是木材效益的1.65倍,同时,即使是灌草坡地调节水分的能力也明显高于裸地,因此.从水文学观点出发,对于难以造林的山坡、山顶,要注意灌木林的保护和经营,使其发挥更好的防水功能.  相似文献   

4.
城网改造社会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考虑城网改造社会效益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基础上 ,建立了综合评价城网改造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 ,并给出了一种利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评价城网改造社会效益的方法 ,其评价结果为城网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江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为江苏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中部地区城市岳阳市为例,确立了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结构,并对岳阳市城市森林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目标值实现时(2015年),岳阳市城市森林的综合状况将优于现状2.19倍,城市森林结构、功能和协调性分别提高到现在的2.18、2.11、2.32倍,城市森林综合质量将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对建设项目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计算和论证,比选推荐最佳方案的过程,它是建设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七项措施,给出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微机支持系统的主要指标体系和所需信息资料,指出了系统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森林康养资源是森林康养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依托。自2016年开始,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成为林业、旅游、健康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注焦点。论述了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基于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在开发实践中正确认识森林资源,为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森林康养产品提供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计算权重,选取资源禀赋、市场条件、开发建设条件作为准则层,康养价值、资源特性、环境质量、市场竞争、现有建设条件、开发者行为、政府行为、社会经济条件作为要素层,共界定22个指标层,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广西贺州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实例分析,发现评价结果符合该公园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具体指标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公园森林康养发展现状,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景观设计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森林公园及风景游憩林,其建设正从"发现"美景阶段向"创造"美景阶段过渡,因此急需理论指导。通过分析我国园林设计理念、山水画等的构图原理以及传统审美理念,结合英国森林景观视觉主动设计途径理论和我国造林原则,提出了我国的森林景观设计原则,即"因势成形""巧于凭借""精在体宜""适地适树""多样统一"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期为我国形成成熟的森林景观设计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省森林的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和净化大气效益进行了计量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对森林的保护,每年,湖南省少流失的土壤234.37×106t;由此少流失的养分,有机质7802376t、N405 248t、P124 297t、K3 751 074t;每年,森林通过枯枝落叶归还林地的养分N6620 79t、P30 299t、K190 787t;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固定CO2926.69×104t,释放O2798.5×104t.湖南省每年森林的固土保肥效益46.66亿圆,改良土壤效益(仅增加土壤肥力)18.78亿圆,净化大气效益(仅固定CO2和释放O2)63.34亿圆,分别为木材生产效益的3.64、1.45和4.91倍.  相似文献   

11.
论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性和矛盾性,并就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结合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经济法是 2 0世纪法律体系适应社会本位思潮的一大创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基石范畴 ,由此决定了其性质——公私交融 ,价值——社会效益和社会公正 ,功能——平衡协调经济运行 ,原则——适度规制与适度自由相结合 ,体系——宏观调控法和市场管理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整体利益代表机制研究--兼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社会整体利益是经济法的基本范畴,是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所具有的独立的利益,区别于社会成员个体的利益与部分社会成员所组成的子系统的利益。国家作为社会整体利益的当然代表,既具合法性、正当性,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应建立社会整体利益的补充代表机制加以弥补。这一补充代表机制无论在立法、执法中均已有所体现,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司法领域,建立社会整体利益的补充代表机制,有助于奠定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社会整体利益及其代表机制,有助于克服经济法学中的国家主义倾向,正确把握经济法的定位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研究了中外项目评估体系的差异后,指出发达国家异常重视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等指标的评估,而我国仍然处在对投资项目商业盈利评估的过分倚重上。所以,向国际规则靠拢或扬弃国际规则是我国项目评估工作大势所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制度变革,是否会带来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采用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对福建省三明市农村社会经济福利进行测度.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三明市农村社会经济福利是先下降后增加的,人均ISEW值的增长低于人均GDP的增长水平.从ISEW的发展趋势来看,三明市农村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的社会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企业利益观的发展经历了由唯利是图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演变。而我国企业利益观则存在着严重的极化现象,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义轻利转向现在普遍的重利轻义。对此,必须塑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观,即要达到义和利的统一。企业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利益观,不仅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另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制约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地区具有种草养畜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南方种草养畜作为一项产业还未得到充分发展。从分析南方地区草山草坡兴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入手,阐述这一产业的发展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南方地区草山草坡兴牧提出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不仅是一个以获利为目的的实体,还应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尤其在推行“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变得更加重要.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分为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而言既有成本也有效益,如何看待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要辨证地分析其成本与效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经济立法不但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根本经济利益,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非民族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相比较,仍然有很大差距。由于民族经济的相对独立性特点,民族地区立法的民族经济利益原则具有重要地位及贯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模型构建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逐渐形成和完善,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在论述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结构和内涵,将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的三级指标层次,并确定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