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先秦逻辑思想中,孔子正名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正名以正政"是其逻辑前提和逻辑结果的统一,体现了求真与求善的两种精神.求真精神追求了正名思想的"逻辑真",求善精神追求了正名思想的"伦理真".孔子正名思想的逻辑观有着鲜明的伦理化倾向及特殊的历史作用,对构建当代合理的国际关系与文化交往,也有着不可忽略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烟烟生辉的杰出人物。老子早于孔子,是温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老子五千文》中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这一超感觉、超时空、最抽象、最概括的哲学范畴来指称永恒而绝对的宇宙本体和自然规律,并据此构建起理论体系。老子是一代先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哲学认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稍晚于老子。据史书记载,孔千年轻时代就崇拜老子,一生中曾多次访学、求教于老子。孔子曾极力宣传和提倡以“仁”为核心、以“礼”为途径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传统思…  相似文献   

3.
张文胜 《江淮论坛》2004,(3):105-108
宗法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亲亲”、“尊尊”原则,至西汉时期发展成为“三纲”原则,是中国封建法律的指导思想,也是封建法典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宗法思想对中国传统伦理化法律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入手,来分析中国传统伦理化法律的成因和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老子早于孔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老子五千文》中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这一超感觉、超时空、最抽象、最概括的哲学范畴来指称永恒而绝对的宇宙本体和自然规律,并据此构建起理论体系.老子是一代先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哲学认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稍晚于老子.据史书记载,孔子年青时代就崇拜老子,一生中曾多次访学、求教于老子.孔子曾极力宣传和提倡以“仁”为核心,以“礼”为途径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被尊为圣人.从老子和孔子各自学说创立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来看,老学和孔学经历了不同的命运.老学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虽然曾一度成为一个时代的思潮(如汉初和魏晋),有时甚至为少数君王所激赏、推崇(如唐玄宗,他认为“道德者百家之首”,“岂六经之所拟”,曾用行政命令硬性规定人们必读《老子》).但从总体上看,老学并非官方正统思想,基本上处于被排斥、受压抑、遭罢黜的“在野”地位.而孔学则处于“独尊”的地位,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孔学对于中国国民的人格精神和人性的塑造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思维和性格特点的形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哲学思想里对于天地万物的起源和天道鬼神等问题是很少涉及。其突出的特点是在他的伦理、教育思想方面。孔子对伦理、教育思想不仅讲得最多,而且构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说。在孔子的思想里,把伦理、教育、政治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孔子最重道德的修养。孔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培养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士”“君子”。因之,我们可以说孔子的教育主要是封建的伦理教育。在政治上孔子认为只有封建道德完备的“成人”才适宜于在高位,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用封建道德来很好  相似文献   

6.
<正> 中尉春秋末期的孔子(前551—前479年)、古代印度的释迦牟尼(前565—前485年)和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是公元前6—5世纪世界上三位杰出的伦理型哲学家。他们的伦理哲学思想分别体现在他们关于“仁”、“慈悲”、“善”的思想中。若对此略加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点,或许有益于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7.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老子早于孔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老子五千文》中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这一超感觉、超时(?)、最抽象、最概括的哲学范畴来指称永恒而绝对的宇宙本体和自然规律,并据此构建起(?)论体系。老子是一代先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哲学认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稍晚于老子,据史书记载,孔子年青时代就崇拜老子,一生中曾多次访学、求教于老子。孔子曾极力宣传和提倡以“仁”为核心,以“礼”为途径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是儒  相似文献   

8.
张朋 《社会科学》2003,(3):88-93
对于孔子思想中“仁”的地位及其具体含义 ,学界长期存在争议。文章认为 :究其实 ,老子对孔子思想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 :将老子之“道”与孔子之“道”作一下比较分析 ,就可以得到孔子思想的总体架构 ,并发现“道”是其终极关怀。由此我们可以在“道”的统摄下对“仁”进行深入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孔子评价与古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里,对于孔子的评价是当前聚讼纷纭的一个复杂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其主要原因在于史学界对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认识上存在着重大分歧,因而影响到对孔子的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孔子究竟代表什么阶级呢?史学界的回答很不一致:有的史学家把他说成奴隶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强调他复古倒退的一面,从而忽视了他的“爱民”主张的历史作用,有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10.
<正>儒家学说的核心体现为一种伦理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以伦理化的政治为终极目标。因此,古代的经济观始终受到政治观的约束。先秦以来,儒家把“经世济民”的治道目标与“礼运大同”的政道理想结合在一起,将早期人本主义引申的“厚生”、 “惠民”思想演化为“均富”、“公利”的追求,从而构成了儒家经济伦理的基本精神。这种缘于道德理想主义的古代经济伦理是与社会生产活动和财富分配机制相联系的。儒家一向认为,人类经济生活总是要在一定的约束体系下进行。这种约束体系包括了伦理规范和制度安排,所以,古代经济伦理的价值核心是依靠国家力量和借助意识形态控制社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孟荀思想内容之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都导源于孔子思想。但是,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时,他们却各具有特色。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着重于完善,从各个方面“述仲尼之意”(《史记·孟荀传》),即从儒家学说的内部来丰富孔子的思想体系。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则着重于突破,即采纳一些儒家以外的其它各派的观点来丰富孔子的思想体系。同一来源,不同的发展,形成孟荀思想内容的异同。孟荀思想的相同之处,表现在他们同以孔子的学说为宗师。孔子思想的主题是“仁”。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和孔子的政治主张加以考察,孔子强调“仁”的目的在于“复礼”。众所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政治伦理形成的差异性对各自的政治主体、政治生活、政治关系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从伦理政治化的“求同”到政治伦理化的“求异”,虽然都将伦理精神同政治制度融为一体,但在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的塑造和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上却起着不一样的作用。中西方政治伦理形成的差异性,引发我们在伦理价值取向上的思考和研究方法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学界对于他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德育思想上的建树很少问津,甚至还因为老子说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类的话而认为德育与道家无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本文认为,老子哲学中包含着系统的德育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圣人”的德育目标,“知足不争”、“贵柔守弱”、“少私寡欲”的德育内容,“行不言之教”、“静观玄览”的德育方法。解读这些理论,对于今天全面认识和挖掘我国传统伦理资源的精华,以及加强现代德育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两大伟人。他们创立的儒、道学派,不仅在先秦并称“显学”,而且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成为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共同植根于华夏文化的土壤,故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他们之间又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①和视角的不同,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并存互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多元一体的、具有自我调节和更新变化机制的系统。有鉴于此,进一步研究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异同,就成为研究和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期道教经典《想尔注》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其宗教美学最高范畴“道美”,并认为“道美”虽然不可“言”,却能非感官领会和感受;二是审美趣味崇尚“自然”、“朴素”和“清静”,反对过于强调人为性、技巧性乃至艺术性;三是以“善”为“美”,在审美的标准中渗入了伦理的标准,在哲美之思中加进了宗教之思。从其中、特别在它同《河上公章句》的比较中,清晰地观察到道家老子美学观点怎样转化为道教美学论的基本脉络,也清楚地看到其道教美学思想的伦理化特色,以及它的重要影响及其美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简论儒道思想的精神互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岳川 《文史哲》2001,(5):13-18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 ,人们一般只看到儒道思想在范式与体系上的差异 ,其实两者从思想源头看还存在着相通相契的关系。这主要表现为 :1 .老子思想的多元性对孔子的影响。 2 .由于汉墓帛书《老子》与郭店竹简《老子》的发现 ,学界根据通行本得出的老子反对“仁”、“义”、“礼乐”的观点并不符合老子思想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正>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罗尚贤著《老子通解》一书早已售罄。我期待出版界能再版此书,使更多的学者和老学爱好者能读到这本在研究老子思想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著作,并使此后的老学研究能在新的基点上进行,使广大人士能在新的聚光灯下领会老子的思想。这是本文写作的愿望。 (一) 老子是古代中国体系完整的哲学思想之父。他的深刻的论“无”和“有”的概念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曾为百家学者所景仰。《史记》、《论语》以及别的一些古文献都曾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文献表明,孔子虽未能理解老子的深刻思维,但却以崇敬的心情说道:“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论语·卫灵公》述孔子语曰:“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8.
张喜彬 《理论界》2010,(7):132-133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并构建了"克己复礼"的道德实践模式。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充分体现了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旨趣,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的学说,无论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是在后世的社会中,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解放以来,学术界从哲学、政治、教育、伦理各方面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然而相形之下,从法律学说的角度研究孔子的思想就显得十分薄弱。为了促进对孔子的研究,不揣冒昧,就孔子的法律学说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研究孔子、老子者 ,不可胜数 ,但主要是研究他们的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史学和文学方面的思想 ,很少有人研究他们的经济思想。深入研究儒家、道家的经济思想 ,把它们与现代经济联系起来 ,发掘其潜在影响 ,在当今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可以鼓励人们转变观念 ,积极消费 ,以扩大内需 ,刺激国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