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荒"背景下劳资关系重塑与工会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荒是中国社会嬗变过程中,多个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共同发酵、集中爆发的结果,它考验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资关系的重塑。中国工会作为一种人群参与率最大的组织,在平衡劳资关系、维护社会公平、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应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资冲突与工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中国工会转型却明显滞后于劳动关系的转变。近年来频发的劳资冲突凸显了工会与基层工人的脱节,反映了工会在国家管理制度中转型滞后的困境。这些困境主要包括工会组织的行政建制悖论、工会职能的多目标冲突、基层工会的"空壳化"、工会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制约。面对今天劳工保护的现状,中国工会必须调整传统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积极进行自身转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欧美国家的实践证明,新合作主义体制是工业化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的一条共同经验。随着中国经济由传统形态向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快速转型,借鉴新合作主义经验,建立新合作主义的劳资关系体制十分必要。上海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先锋,具备一定的基础,可以通过工会组织创新、集体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等方式,建立新合作主义体制,形成平衡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劳资关系比较稳定,这与日本健全的劳资关系管理制度密不可分。研究日本的劳资关系管理实践对于构建我国和谐劳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从日本劳资关系的特征、立法、工会组织、团体交涉、三方机制等方面进行阐释,并指出了对我国劳资关系管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结合转型期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对劳动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以中国工会的性质、中国的国体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为逻辑起点,继而得出社会转型期下中国工会在本质属性上具有鲜明阶级性、广泛群众性、高度政治性与明显双重性,主体来源上具有广阔性、复杂性与分散性,组织结构上于实际效能的发挥具有一定程度的倒金字塔型结构以及社会功能上具有综合性与模糊性等方面的特征,并对构建和谐社会下的中国工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当前,劳资纠纷的大量涌现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强调主体的自主性和相互之间的调适合作,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温岭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证明,劳资关系治理的制度创新不能从外部强加,而应符合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在劳资关系治理的制度供给实现之后,各相关主体要在这一制度框架下相互协调与合作,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在当前中国的劳动关系领域,政府应该为工会组织、企业主或企业家协会以及普通职工在劳资关系治理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创造条件,从而形成受各方普遍认可的劳资关系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非公有制企业在向市场经济加速转型过程中,劳资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非公有制企业在劳动者工资发放、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种劳资矛盾的造成既有来自于政府的因素,也有来自于劳资双方素质不高、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工会组织不健全以及法制和体制等方面的因素。要解决这种矛盾。政府、社会和劳资双方都要共同努力,唯其如此才能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近几年来新经济组织(包括“乡企”、“外企”和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这一客观形势给中国工会的组织建设开辟了非常广阔的领域。如何尽快把新经济组织中的工人阶级新军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是工会组织建设工作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座谈时指出,党和政府要“支持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这一重要指示,是党的工运理论又一重大创新。对于工会组织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大局必然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那么,胡锦涛总书记为什么提出“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工会组织在履行职能时有哪些资源和手段可以利用,我结合鞍山市工会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拉美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劳资关系的规制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各国采取的灵活的用工制度、限制工会组织、重置集体谈判权等改革措施,在促进经济市场化和劳动关系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使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规制出现"缺位"、"错置"、甚至"负置"等问题。我国政府应借鉴其经验与教训,在劳资关系规管中改变单纯"劝架者"的角色,以良性劳资关系"建设者"的身份,积极探索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柏春 《学术研究》2001,3(11):65-66
本文以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从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证明了劳动的价值,并澄清了学术界的种种误解.从而科学地说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乃至于一般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实质及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理论界出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两种倾向,从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与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不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的角度,阐明劳动价值理论是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强调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特征和初级阶段国情特征,来深化认识、充分发挥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但该制度在我国却没有获得良性发展。反而呈现出诸多乱象。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有一定的规定,但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且未得到严格的执行。要真正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需要立法与司法机构共同发挥作用。此外。法律之外的社会规制对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着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古、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国际劳工标准和童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性态度对当前发达国家推行的劳工标准进行了分析 ,指出 :当前发达国家的一些政策和作法 ,包括单一的禁用童工和相关的制裁措施 ,既不实际 ,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帮助穷国的角度出发 ,作者提出了制订国际劳工标准的第三方案 ,并指明应由国际劳工组织作为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分匹配的系统性样本选择方法对样本进行筛选,应用Horvitz-Thompson估计量度量长期劳动合同和短期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研究表明,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将导致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分别提高20.29%和11.76%,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将导致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分别提高10.86%和5.48%。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一方面缘于劳动合同有助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缘于劳动合同有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享有率的提高。因此,政府部门督促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将会明显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有助于农民工工资的增长和社会保障状况的改善,进而有助于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发达国家采取的又一新贸易保护手段———“劳工标准认证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从有无劳工标准认证制两方面比较了劳资间博弈结果的变动情况,分析了劳工标准认证制存在的价值,并对劳工标准认证制与工会对劳资间博弈的作用进行了比较,从而对现阶段中国推行劳工标准认证制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加强工会组织的作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有效订立后尚未履行完毕前,有时需要通过劳动合同变更使劳动合同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劳动合同变更与民事合同变更的区别、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及效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劳动合同变更具体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对人力资本投资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人力资本投资现状、根源及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后认为: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拉动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发动机”。文章最后对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对决策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