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能力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江泽民总书记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 ,经过我们反复试验 ,认为试讲评议法 ;情理诱导法 ;讨论法 ;问题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笔者提出创新能力的四种主要表现:突破传统思维。追求差异性;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新颖性;超常规发挥,追求非逻辑性;多方位探索,追求视角的灵活性。同时就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把设立目标作为领导创新的动态与方向;二是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三是提高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培养有创新能力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活动行为主体的行为,但区域创新体系一般都存在诸如政府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资源有限、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不高、中介机构运行不够科学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创新行为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因此,要依据理性人特征,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消除创新障碍,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改革培育方式和模式,提高教育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提高科研人员成果的创新性;完善规章制度,促进中介组织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国家人才发展战略,高校必须主动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医学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还不容乐观。为此,要加强科研训练,成立学生科研组织,把对学生的科研要求制度化,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明确以科研促教学的培养模式。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孙颖 《西部论坛》2012,(2):88-94
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应打破空间约束,增强城市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是衡量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产出的工具,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创新综合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主客观信息的赋权方法,对中国工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既克服了仅由主观赋权或客观赋权引起的信息偏误问题,也解决了赋权方法中常见的"负权"问题,从而使得权重更合理有效。从行业类型维度分析中国工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得出领先型、跟随型和模仿型三类不同科技创新战略的工业行业,并对各类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此外,通过分析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得出中央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较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次之,地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能力较低等结论,为评价中国工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科技投入、地区差异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7-2005年度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全国样本和各省区分组次样本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和科技投入方式能增大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技术创新差异带来的工业化率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发展差异,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地区创新能力应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地区的技术引进和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自主创新能力的生长和发育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当前,优化制度环境,从制度上激励和保障自主创新活动;完善法制,从法律上支持和保护自主创新活动;造就创新型人才,从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服务自主创新活动;建设创新文化,从文化氛围上培植和催生创新精神和品格,可大大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确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和改革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基础知识的培养;通过构建立体化创新实践平台,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建设良好师资队伍,合理构建教育创新教学团队,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建立良好的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1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自主创新能力的生长和发育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当前,优化制度环境,从制度上激励和保障自主创新活动;完善法制,从法律上支持和保护自主创新活动;造就创新型人才,从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服务自主创新活动;建设创新文化,从文化氛围上培植和催生创新精神和品格,可大大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所需要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从当前计算机创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培养创新能力需把握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高等院校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普通高等院校应发挥差异性优势,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转型,创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黄少波 《学术论坛》2007,(10):109-11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构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势在必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涉及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各级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研究、评价方法研究和区域评价实证研究等三方面.但是,就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而言,基本上还是静态、单一的反映各创新要素的现状,缺乏能够动态、双向、可持续反映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变化状况的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只能对某一时间点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数据量少、评价指标各自孤立,难以全面、连续、合理的评价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素间的互动关系,评价效果及评价价值受到很大的局限.通过重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实现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双向、可循环评价,以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大学生创新能力强弱决定着我国未来发展速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剖析了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资金是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我们从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论证构建提高福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金融支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述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条件和方式,提出构建提高福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金融支持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工业设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迫在眉睫的事情,不同的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都在探索不同的方法。本文依据自身的实践教学,重点探讨了跨区域教学交流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跨区域交流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合理利用设计院校间的差异性能够扩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推进思维的深度,同时有利于各自设计课程体系的验证和修订。  相似文献   

18.
文理渗透在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创新思维结构的合理发展 ,而且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着力贯彻文理渗透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联系大庆市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6点建议:要制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规划;要确定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突破重点;把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我市现阶段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大胆探索有利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抓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培养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围绕提高重点产业创新能力,组建行业创新联盟。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自主创新的文化、制度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兵 《学术研究》2006,(2):46-51
近来,人们对经济全球化下我国自主创新问题是相当关注的。本文从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及其与创新快速发展的趋势形成的巨大反差入手,分析了现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探讨了阻碍我国创新能力形成的文化、制度方面的问题,指出构建新型、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和制度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