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矛尘兄: 三日来信,昨收到。副刊,你自然总有一天要不编的,但我尚不料会如此之快,殆所谓革命时代,一切变动不居者也。十来天以前,严既澄先生给我一信,说他在办《三五日报》副刊,要我投稿,现在就想托你带我的译稿去访他一回(报馆在青年路新六号),问他要否?如要,就交与。将来  相似文献   

2.
康康 《北京纪事》2009,(5):69-71
一登上飞往桂林的飞机我就睡了,这对于一个失眠症患者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喜欢桂林。满目绿茵的山水和绵软氤氲的空气挤走了心底全部的阴郁,这份舒心踏实的畅快情绪实在久违,于是吃啊乐啊如此尽情。从桂林回来,我越是清楚自己属于北京,越是留恋那段无拘束的旅程,哪怕是一碗桂林米粉,也让我心心念念。而桂林,又何止一碗米粉让我留恋?于是开始在北京寻找桂林的踪迹。  相似文献   

3.
忆《平凡文丛》的文友吴棠四十年代后期,一批大理籍的高中毕业生到省城昆明报考大学,分别在云南大学、五华文理学院、英语专科学校肄业。其中有几人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国文基础好,经常向昆明、重庆、桂林等地文艺杂志和报纸副刊投稿。到昆明又结识了当时活跃在文坛...  相似文献   

4.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当年韩晓的一首歌曾引起多少中老年人的共鸣。然而,如今在辽宁省沈阳市却有  相似文献   

5.
竟渊 《老友》2011,(1):22-22
进入21世纪的头年正月,我接到一封从广西桂林寄来的信。我并没有亲戚朋友在桂林呀,是谁写来的?我赶紧拆开,一看信里还夹了张彩色相片,是位胖胖的老人,仔细看看,不认识。读着字体不算工整但文字还通顺的信,我才恍然大悟,回忆的闸门慢慢打开……  相似文献   

6.
来信照登     
我是一名企业职工,今年刚开始订阅《专业户》,《专业户》刊登的大多数广告是真实可靠的,但也有少数广告通过变幻多端的方式继续在哄骗读者。今举2例,(一)95年第3期,广西陆川县乌石镇科委庞福春刊登的广告,笔者寄钱购回一看,有正刊和副刊两章,正刊收费一元,的确不贵,但其资料技术多是从各地书店有售的,国家正式出版的技术书上抄摘下来而已。正真的目的是“副刊”,副刊收费12元,其项目繁多,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日渐普及,报纸副刊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在新媒体背景下面临着生存困境和挑战。在报网融合的热潮中,面对来自新媒体的强大竞争,报纸副刊应当抓住机遇,勇于接受挑战。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副刊网络化的构建,增强报纸副刊的互动性。另一方面,报纸副刊要坚守其知识性、思想性、人文性的价值观,努力在提高大众文化品味、净化大众思想方面有所担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早上,开电脑,看到一句留言:秋喜走了,自杀。在电脑前坐了许久。认识秋喜大约六年了,那时我在报社做副刊编辑。秋喜是广西女子,  相似文献   

9.
文献史料是“重返历史现场”的有力工具。从新闻史学科来看,报纸副刊无疑是社会历史与地域研究的一片沃土,但以往学界对民国时期广东报纸副刊的研究相对薄弱,未能体现广东报纸副刊研究的价值与优势。民国时期广东报纸副刊无论是风格还是内容,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抗战前、抗战时与抗战胜利后都呈现出与局势环境相符的刊发特征。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广东学者对副刊话语权的掌控,广东报纸副刊逐步成为广东传播新知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我多次去过桂林,游过芦笛岩、七星岩、象鼻山、伏波山、漓江,充分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丽风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开发出许多新的游览胜地,其规模和观赏价值都不在桂林之下。而且,去过了这些地方,再到桂林,就觉得桂林的旅游项目有些陈旧了。2004年,第14届全国书市在桂林举办,我再次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感到桂林市大变了样,单是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就多得让你不知去哪里才好。有同事说,有个“古东景区”不错。不想就是这次古东游,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生发出许多不吐不快的感想。古东景区距桂林市区仅26公里,…  相似文献   

11.
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报纸副刊史的人来说,孙伏园是一座绕不开的丰碑。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副刊编辑工作,是中国编辑报纸副刊种数最多、历时最长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且贡献较大,创意尤多,故人称“副刊大王”。  相似文献   

12.
文艺副刊:徘徊在文艺性与新闻性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刊具有文艺性和新闻性 ,但不同的时代 ,副刊在文艺性和新闻性的交叉融合中各有不同的侧重。本文从副刊的这两个属性出发来审视今天文艺副刊的生存状态 ,指出文学性的泛化使文艺副刊走向边缘与分化 ,大众传播媒介属性的膨胀又必然将副刊纳入新闻性与商业化的轨道。应当重新审视副刊的文艺性与新闻性。理想中的副刊应当成为用文学、文化的笔触探讨社会问题的公共论坛。文化批判和社会指向仍然应当是副刊影响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晨报副刊》与早期新月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的文艺副刊,在推介文学新人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而编辑者个人的眼光和好恶,则直接左右着副刊的面貌和创作队伍.自1925年10月徐志摩接办《晨报副刊》之后,《晨报副刊》文艺栏里逐渐增添了一批新的作者:饶孟侃、熊佛西、闻一多、朱大柟、朱湘等.  相似文献   

14.
台湾解禁后,报纸文艺副刊为因应台湾社会变迁,在编辑形态上对"大众文化"有远比既往更多的注意。"轻薄短小"成为20世纪90年代文艺副刊的主流,偏重轻松逗趣的生活主题以迎合读者。这种读者导向的文艺副刊,台湾学者称之为"大众副刊"。解禁初期台湾社会环境因素与文艺副刊之间的关联互动表现为:政治松绑降低文艺副刊传播影响力;文艺副刊运作市场化,经济衰退使文艺副刊直面"适者生存"的市场机制;文艺副刊成为消费社会下的大众文化商品;传播技术手段的升级改变文艺副刊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5.
我认识周木斋是一九三八年十月。这时,他正在编《导报》副刊《晨钟》,通过柯灵和唐弢约我为《晨钟》写点杂文和诗。唐弢、周木斋和我都是《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柯灵编)的同人,由于这个缘故,我也成为周木斋编的《晨钟》的同人了。从此,我和周木斋的交往逐渐密切,起初谈得较多的是关于重振杂文。上海成为“孤岛”后,也就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特殊的战场,文艺界面临着一场极为复杂、尖锐的斗争,在对敌斗争中要不要用鲁迅杂文这个武器,是有争论的。重振  相似文献   

16.
关于《豫报副刊>)的出版 一九二五年五月四日,在鲁迅的支持下,在河南开封创办了一种新的日报——《豫报》。《豫报副刊》是随《豫报》发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副刊,每日出版十六开 纸四页。现在看到的《豫报副刊》共一百四十期,至一九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 《豫报副刊》由吕蕴儒、高歌、向培良等人编辑。吕蕴儒,名琦,河南人,鲁迅在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一位杰出的报纸副刊编辑,他倾尽心血孜孜不倦地探求,强调副刊个性化、倡导创作自由、帮扶青年、公正对待稿件和表征审美教育思想、提出"读者理解力"及面对市场等编辑观,不仅成为了中国副刊编辑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对中国当代编辑仍有很大的启发性,在中国副刊编辑史上必将经久长存.  相似文献   

18.
(1902一1942) 发裹时间与刊名一九二二年 2月9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2月12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3月5日《独秀文存》 3月15日《先驱》4号 3月31日《广东群报》 4月7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4月12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4月23日) 4月21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4月23日) 4月21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争(4月25日) 5月1日《先驱》第7号.名眼上只同工人们勿忘了马克思底教训宁波水手平民教育基普教与基督教会陈独秀上上同同上同仲非宗教声中两封重要的信社会主义对于教育和妇女二方面的关系再致周作人先生信宗教间题…  相似文献   

19.
校报副刊是校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师生、培养人才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校报副刊的这些功能 ,这就要求副刊进行改革和创新。《绍兴文理学院报》的副刊“风则江畔”经过几年的实践 ,总结出副刊要在“新闻性、功能性、亲近性和品牌性”四个方面入手 ,才能更好地凸现副刊的特殊地位和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诗秀 《华人时刊》2009,(7):84-85
半年前,我搜集一份关于中国渔民在海外的素材,写信给美国西雅图的华裔朋友苏丹,询问她是否认识一个叫韩冬的作者。因为我曾在西雅图一个华文网页上看到一篇署名“韩冬”的文章,文章作者自称在海上工作,于是就想采访他。苏丹是当地中文报纸的副刊主编,我想她可能认识他,或者给我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