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汇编作品、合作作品、演绎作品及电影作品这类复合性作品的创作中,通常会涉及对已有作品的利用,或最终作品本身又可分割成几个独立的分作品,从而出现已有作品、分作品的版权与最终作品的多重版权共存的情形。笔者从多重版权的基本形式———双重版权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具体情形,并从知识产权理性层面及经济学视角考察这一权利配置模式的合理性,最后对多重版权的行使规则予以了关注。  相似文献   

2.
从档案文献汇编作品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档案文献汇编作品具有独创性,档案文献汇编作品能够以有形形式复制三个方面阐述档案文献汇编作品具有著作权.分析了档案文献汇编作品的双重著作权特点,说明了档案文献汇编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得出档案文献汇编作品应受双法制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电影作品是随着现代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作品形式的典型代表,如今已成为娱乐消费文化的重要部分、而电影作品与原作品的关系是否能适用演绎作品的一般规定,《著作权法》没有明确规定。这便产生了实践中电影作品与原作品的权利纠纷。对于两者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电影作品作为原作品的演绎作品来看待;二是认为电影作品是特殊的作品,独立于原作品。再对比国外的立法,考虑到我国的市场实践,独立性解释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电影作品以及原作品的创作,平衡双方著作权人的利益.因而是应当选择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4.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以及上流社会文人的倡导,文风以绮丽浮艳为盛,流传至今的作品多以歌咏风花雪月为主,大多数作品的内容空洞无物,但也有一些作品因为灌注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而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在这些作品中徐悱、刘令娴夫妇的赠答诗值得注意.这二人的作品语言清新,情感深沉,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6.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华氏451度》是当代科幻小说大师莱·布雷德伯里仅花了9天时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的地下室用计时租用来的打字机创作而成。作品中大量现代主义的象征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使作品蒙上了现代主义的色彩,为作品的多义性解读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加深了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保护作品完整权对“歪曲、篡改”的认定以作者为本位,忽视了读者在创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可能导致优秀再创作面临侵权的风险。作者对作品的绝对解释源于保护作品完整权形成了天才的作者、情感表白的作品、客观性理解的基本结构。利用接受美学对以上要素进行解构,可以发现天才理念有失偏颇,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密切,对作品的理解具有不可摆脱的个体性和历史性。为了淡化作者至上的浪漫主义色彩,防止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滥用,可综合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规定。就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标准而言,在种类甄别的基础上,对文艺作品、科学作品中的图形作品、模型作品和计算机软件适用损害作者声誉标准,对其他科学作品适用违背作者意思标准。  相似文献   

9.
《冬日》是日本作家梶井基次郎迎来自己文学转折的作品。作品中采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将风景、主人公的心理转变及作品主题的转换联系在一起。在主题转换的同时即承接了以《柠檬》为首的前期作品,又开启了后期作品的主题。《冬日》在梶井基次郎文学中的过渡特质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戏仿作品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使戏仿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的作品的讨论推向了高潮。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没有涉及到戏仿作品,但是戏仿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各种形式的批判和消解,但是这些都是在认识论意义上展开的,并且没有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出发对艺术精神和艺术本质进行了区别性的阐释,认为艺术本质与生命无缘,只有艺术精神才能成为生命意义的承担者。笔者试图将艺术精神作为本体的承诺,集中阐释"艺术精神应当何为"的问题,试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复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是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用"三个代表"来表述党的建设钢领和使命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在党的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在内容、时代特点和内部有机联系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创新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的提出,对于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悲剧的诞生》标志尼采哲学的诞生。尼采以古希腊的酒神精神为基础 ,反对理性 ,提倡解放人的本性 ,并以酒神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解读《悲剧的诞生》对于了解尼采哲学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纵非横,非识所识",在世界三大宗教和中国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中,唯禅定智慧最深最贵。对中国佛学核心范畴的复读、辨析与重释,不仅可以阐发佛学的人生悟解、思想法脉、精神教化和辩证方法的现代语义,也可公度其"要机"随化的得失轻重。"瞬间持存,敞于域外",后现代境遇更策发了中国佛学陈厚故藏的延宕与造生。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对 90年代诗歌生存状况的持续观注 ,深感 90年代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严重压缩了诗歌的生存空间 ,诗人在狭小的空间内奋力挣扎 ,忍受着商业性文化对传统诗歌内质的消解。但诗人们试图在新诗前卫化突进过程中寻求传统内质的精华同现代审美意识的共通共融之处 ,期望创造出属于这个全新时代的特色诗歌 ,发出时代的强音。本文勾勒了当下诗歌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夏沃什悲剧和拉辛《费德尔》互文性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悲剧冲突的动因、悲剧冲突的性质、悲剧主人公性格的坚定性、悲剧结局的效果及其特征等四个方面,比较波斯史诗夏沃什的悲剧故事和拉辛的悲剧《费德尔》,易于寻绎出二者具有互文性及其“同中之异”。通过探究这种状况形成的文化基因及其文化内涵,可以认为这两个互文性的文本为当前全球性文学对话乃至文化沟通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资讨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党内腐败现象危害极大。滋生腐败的原因复杂多样 ,因此 ,遏制腐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任务。要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是基础 ;用竞争机制选拔用好干部是核心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是关键 ;加强法制建设是保障 ;进一步强化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是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德日对侵略战争历史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的发动者,但在战后两国对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深刻反省羸得了欧洲及世界人民的谅解,重新融入欧洲;日本则不断否认甚至美化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究其原因,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心理是其根由之一,而战后国际社会对德日军国主义和纳粹势力的改造措施、程度以及两国战后所处国际关系环境的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胡塞尔为建立一门科学之科学的先天本质科学,致力于逻辑学的非心理学化,以纯化观念领域。这时他倾向于柏拉图主义,否定逻辑观念对一切主观性行为的依赖,而这与他所追求的观念之明证性相矛盾,在他看来,明证性即意味着内在主观性。这种紧张并未随《逻辑研究》第二卷的出版而消失,反而加剧了。他一方面以意向相关性来填平意识对象与意识活动之间的对立;另一方面,由于他把这种相关性限定于内在直观范围内,而不敢做超越性构造,这种对立不仅未被填平,反而成为鸿沟。只有当他摆脱心理学主体性,通过先验还原进达先验主体性领域后,这种内在紧张性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的失落是启蒙运动以近代自我观念取代传统目的论的结果,它导致近代思想家们为传统德性寻求合理性的努力失败。然而,由于他忽视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客观必然性,致使他所设计的德性超越之路成为一厢情愿。事实上,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已经破坏了传统道德的作用机制,德性的表现方式也由主体自律转向制度约束。因此,只有以制度的正义性为基础并辅以相应的社会改革和文化引导,才能逐渐走出德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