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师教育课程三层次体系的构建研究付永昌,钱文军国家教委《关于试行"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三年制教学方案"的通知}(教师司[1995]7号)把高师课程分为六大类,教育课程是其中之一.并且指出:"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教育课程要"使...  相似文献   

2.
高师美术教育体系存在与专业美术学院距离不大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教学方法单一等现状 ,这就要求必须改革高师美术教育。利用现代派艺术优势 ,培养学生素质 ,是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一种较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推进地方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对高师音乐教育本科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本文以地方高师音乐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论题,阐述利用地域音乐文化资源,改革课程设置,培养特色音乐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特色音乐师资,为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培养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各项事业的综合化改革日益深入,我国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已经从师范教育时代走向了“后师范教育时代”。本文对这个多元共存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师院校的发展思路:统整校内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科研特色;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与培训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信念,激发终身教育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高师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是高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应围绕专业思想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是高师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师培养的学生是中等学校教师他们将要从事的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工作。因此,我们要完成党交给的教育任务,就必须抓住专业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甘为人民教育事业春蚕到死,红烛成灰。应该看到,目前高师在校生和毕业生中,专业思想不巩固,“学师不尊师”、“从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尝试"行为,认为要促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采纳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进而提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母机",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理念将会深远地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实践。而高师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达成有着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建议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应该让尝试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林琳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120-123
根据高师声乐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同伴互助学习"方法;并认为,生生互动、教师作用的转化是"同伴互助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提出了"同伴互助学习"结伴的条件和运行模式。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主宰变成教学助手,由教学组织者变成参与者。"同伴互助学习"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声乐课的教学效率和扩大学习产出,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实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学习"不仅是提高声乐课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高师培养合格中小学师资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关注、获得和积累。对于处在教师专业发展基础阶段的高师学生而言,其实践性知识是知识结构中比较薄弱的一个板块。从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分析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现状,可以发现高师院校传统理智取向的知识观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大学教师教育者与中小学实践相脱节以及教育见习、实习没有落到实处等是造成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缺乏的原因。高师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高师院校转变传统的指导思想,坚持实践取向的知识观,设置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以及对教育见习、实习的重视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师教育必须加强和改进。培养教师职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竞争能力,是高师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当务之急,是高师教育工作者需致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师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问题。一、教师技能培养的意义及作用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  相似文献   

10.
“3+2”模式 ,即选拔高师院校中非教育学专业的优秀专科毕业生到教育系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专业的系统训练 ,合格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它的实施旨在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通过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学科专业教育和教育专业教育 ,能够真正成长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从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山西省师范院校及中小学教师的现状等方面来看 ,这一模式具有可行性 ,符合整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教师教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逐步提升,但与国家要求的学历目标仍有相当距离。小学教师尤其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教育经费和教师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快现有师范院校结构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完善我省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加大教师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外教师培养的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师培养是发展教育的关键 ,而课程设计是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中国教师培养的教育课程设置科目少 ,学时少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培养的教育课程设置科目多 ,课时学分比例大。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国外比我国更重视师范生的教育专业训练 ,注重教育科学的学习。因此 ,在我国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中 ,不应只培养学科专业知识合格的学生、专家 ,而应立足于培养合格的教师、教育专家  相似文献   

13.
尝试以“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的新视角,审视新时期职后教师培训反哺职前师范生培养的问题,是这一探索中十分有意义的一部分。职后教师培训具有职前师范生学历教育相同的特质渊源,而突破师范生培养瓶颈呼唤职后教师培训的有益反哺,职后教师培训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职后教师培训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搭建桥梁,职后教师培训资源丰富师范生教育内容,开展教师培训还有利于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培训相分离的弊端阻碍了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遵照国务院的要求,通过教育科研、教育实习等活动,建立起高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紧密联系,使其相互促进。这既能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又能促进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务院提出的“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师范学校是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的新的师范培养模式,作为新事物,这一培养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却陷入生源质量差、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竞争激烈等种种困境之中。要摆脱这种困境,一要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二要完善政策措施,增强教师教育吸引力;三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与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高校合并的浪潮,在此次浪潮的影响下,各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教育系或开设教育类课程,承担起为中等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在综合性大学开展师范教育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僵化等缺陷,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就必须在推进制度化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师范专业学科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开设校本化课程等方面下功夫,以适应高教改革,推动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在师范教育中是现代教育技术内容的重要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将在今后各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许多毕业生还将直接承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为此,高等师范生必须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8.
因应创意经济与知识经济发展趋势,教育变革周期不断缩短,目标取向思维模式是策划教育发展之权宜之计。运用六何法与诠释结构模式构造小学教育目标内涵、小学教师专业要素及其关联生成,期以帮助专业沟通与理解。依据台湾"教育法",归纳小学阶段教育特性为基础性、扎根性、试探性与衔接性,以H·Gardner提出的修炼心智、统合心智、创造心智、尊重心智与伦理心智概念,作为教师专业向度构造指标。  相似文献   

19.
顶岗实习支教是师范生教育实习模式的一大创新,对于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师范学院“二次置换”构想的提出,有效弥补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不足,进一步加强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着力解决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城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院校面临教师培养体制多元化、教师人才市场、中小学教育改革、生源质量、教学法条件等方面挑战。面对挑战,高师院校要树立素质教育意识,强化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使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新时期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