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振丰 《学术论坛》2012,(6):201-204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职业特征决定其校园文化只有融入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高职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但两者的建设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密切联系,今天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明天将成为企业的职工。因此,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能。文章从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即分别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对接为目标,探析实现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渐实现了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高职院校在不断增多,高职毕业生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问题,以及为了帮助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出了创新和改革,特别是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与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方面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主要发展路径,为了实现产教融合,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高职院校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加强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在校企合作下更加精准、有效的培养人才.基于此,本文就目前"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视域中高职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钱书成 《南方论刊》2013,(8):101-102
在国家倡导的以就业到导向的号召下,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始走校企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还存在一些弊病,本文主要探讨现阶段下高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以人为本视角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独特性、问题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职院校的教师文化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性的意义.高职教师文化具有跨界教育的价值取向、学术性与技术性高度融合、跨越校企的多元合作等特性.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文化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培育高尚的学术职业理想、构建和谐的教师成长体系、营造浓郁的校园职业环境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5.
郝梓倩 《中文信息》2022,(2):230-232
"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是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需要在"专创融合"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在当前的"专创融合"教学中,专业技术素养与开拓创新素养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品格,本文将对"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林中燕 《东南学术》2011,(2):244-248
两岸经济与文化进一步融合,对海峡西岸高等院校开展"分段对接"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的实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两岸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提出两岸"分段对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力架构、产学研一体化模型构建以及博雅教育体系设计等措施,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架构。  相似文献   

7.
对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形象文化4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新的界定,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定位作新的注解,重点论述高职院校在实践技能文化、就业导向文化、校企合作文化、区域特色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艰苦奋斗文化等方面具有的校园文化特色,最后从思想认识、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对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保障作阐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制约机制以及激励机制,认为校企合作过程实质为寻求"多赢"结果的双主体协同创新过程,是双方优势的融合。合作过程中各方角色定位不同,企业的作用则因其参与的程度不同而不同。校企深度合作要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做到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做好"合作需求分析"与"合作效果追踪"两项基本工作,并将"校企合作"相关评价指标融入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指标体系,激发一线教师群体的合作热情与动力。建立并不断完善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面对粤西乡村振兴存在的无法留住应用型人才、产业对接缺乏平台和文化缺乏引领和推动等亟待解决问题,坚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功能,发挥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优势,对接粤西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校村共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专业基础课《信息技术基础》为例,对如何将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阐明了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专业教学要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做好专业课程再设计,实现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高职教育,把校企深度合作上升到文化层面,应该说是一个值得践行的向度。但是,现在"校企文化融合"有一种失去自主,合二而一的倾向,即完全融合化,学生员工化,管理企业化。文化融合追求的应该是一个和谐的过程,而和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保持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共生发展。校企深度合作,文化是互动,互补或者融合,持何一说,都需要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充分认识两者的存异性,把握好文化融合的原则向度,自主向度,价值向度和法制向度。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改中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在合作学习理念下实现高职英语教学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现阶段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合作学习理念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在合作学习理念下实现高职英语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其核心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重点从"绿色德育"、"绿色教学"、"绿色文化"、"绿色师资"四个方面构建高职绿色教育体系,将理论教育、教研改革、实践养成相统一,增强绿色教育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高职教育和谐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在泛珠三角与东盟两大区域合作中具有通道和桥梁、合作平台与前沿、联接国内外市场的纽带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内外区域合作不断推进进程中,云南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泛珠三角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联系并提升两大区域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实现"9 2"与"10 1"的对接与融合,营造经济发展的多赢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中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工匠型"教师的评价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工匠型"教师的评价目标,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了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序,确定了国家财政投入、学校投入、培训项目质量、企业投入、校企合作规模和国内培训基地等指标是"工匠型"教师培养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明确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中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工匠型"教师的评价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情况进行研究确定"工匠型"教师的评价目标,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得出了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序,确定了国家财政投入、学校投入、培训项目质量、企业投入、校企合作规模和国内培训基地等指标是"工匠型"教师培养的6个主要影响因素,明确高职院校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是其责无旁贷的使命和必然选择;转型发展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价值取向、生存发展需要价值取向、学科专业建设价值取向以及机制制度建设价值取向的变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打造地方特色,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属性要求;其转型发展的实现,要面向“地方”与“应用”,科学确定和准确把握办学定位;产教有机融合,构建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互补共赢的“双主体”办学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形成校地校企良性互动发展载体;强化考核评估,促进转型发展服务地方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岭 《南方论刊》2010,(1):74-75,53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的任务。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富有创新意识的实践,探索出主动适应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高职院校服务社会需求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业性和地方性特点,因此必须构建大学文化、企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三源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文章主要探讨"三源融合"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质、构建的基本原则、和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郝梓倩 《中文信息》2022,(1):192-19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切实强化教师的专创融合教学能力将成为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促进专创融合教育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欠缺,主要是由于教育理念的落伍和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上的偏差.本文将基于专创融合背景下教师教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