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软力量"是一种有别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软性力量,这种力量以制度思维模式、政治价值信念、社会意识形态、国际交往理念、文化感染力和教育影响力来展现自身,并事实上影响着硬实力的存在和发展。该文首先纠正了学术界对"Soft Power"一词的误译,并指出所谓"软力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硬实力有显性驱动作用的制度价值促进系统和文化观念评价系统的总和。该定义突出了"软力量"研究的时空性、"软力量"概念的相对性、"软力量"解释的驱动性、"软力量"范畴的系统性、"软力量"变迁的动力性和评价性。作者对"软力量"的研究,重在探求制度、外交、文化、道德的价值合理性以及相关的评价机制,其根本目的是促进这些"上层建筑"所赖以滋生的"硬实力"的完善和发展。目前,中国学术界基本上形成了软力量研究的四大流派,即文化软力量学派、内外统一学派、政治导向学派和全面价值学派;国际学术界主要形成了"巧力量"学派、"元软力量"学派、"比较软力量"学派和"结构促动"学派。作为一种方法论解读,该文认为中国应大力加强文化力、价值力、道德力、外交力和制度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力量理论发轫于全球化信息时代。奈认为,作为分析国家实力和国际格局的新视角,软实力使人随我欲,可称为间接或者同化实力的表现。同时,奈用美国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对什么是软力量进行说明和填充。中国学者借鉴软力量的美国视角,并试图填充进中国式内容。中国将软力量视为对内建设的目标,而美国将软力量作为称霸世界的工具。与之相应,中国重视软力量的内涵、力量来源和力量转化,美国则更加重视软力量在国际社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软力量研究中若干难点问题及其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软力量研究的深入进行,一些深层次的、互相关连的问题逐渐被发现或挖掘出来.其一,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异同."软实力"和"软权力"的差异性正在显现,除了承继作为国际权力观的"soft power"论,也要重构它在我国引申的含义.其二.文化力还是政治力占主导地位?文化力和政治力是互相渗透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内"与"外"的关系.其三,软力量评价中的逻辑性问题.即厘清软力量性质的同一性、运用准则的规范性,以及相关观点之间的逻辑性,等等.  相似文献   

4.
软权力一种重要的力量形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人性层次、国内政治层次和国际政治层次.人性层次的软权力源于心理学上的"激励";而国内政治中的"王道"与"霸道"的关系反映的正是软权力与硬权力的关系,"王道"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等柔性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王道"与"霸道"上升到国际层面就是国家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软权力与硬权力.郑和下西洋和朝贡体系都是古代中国运用软权力的突出典范.东西方国家在如何看待和使用软权力问题上迥然不同,其根源在于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是当前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软力量。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还存在传播主体单一、传播思路"以我为主"、传播媒体缺乏深度融合创新、传播过程缺乏互动等问题。讲好"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需要加快构建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动力驱动机制、话语转化机制、载体平台协同创新机制、效果评价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硬权力”(hardpower),顾名思义,指武力及强制性力量。“软权力”(SOftpower),则包括文化、凝聚力等其他各种力量。曾经,居天下之中的中国.将农耕文明之精髓发挥到极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城下之盟不请自来.老大帝国仓皇四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话语(汉语热)飘洋过海;中国概念急剧飙升。在外界话语迷阵此起彼伏之际.中国软权力何在?我们究竟如何管理中国崛起的进程?为此,本刊特发表《近代中国“软权力”的消长及当代构建》和《理解中国“软权力”的三个维度》二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美国在伊拉克的遭遇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努力进一步凸显了"软权力"说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约瑟夫·奈的"软权力"说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保罗·肯尼迪对"软权力"说的质疑依然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关键是能否通过构建一个可以量化的诠释体系而把"软权力"说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衔接起来;或者通过对"同化性"权力学说的深入阐释而重新解读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中国的历史遭遇和现实处境使中国学者更为重视"软权力"问题,并且应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率先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软力量”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最早提出的.本文对其进行语义、语用与语境的分析,并按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话语转换.软力量对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与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实际,辩证吸收约瑟夫·奈的合理思想,并在价值观与操作等层面认真研究、精心布置和细心安排.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面临"新常态"现象,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金融资本时代的集中表现。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国际资本主义危机和中国自身资本逻辑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用社会主义力量克服资本主义矛盾的过程,并以"转型"与"换档"作为标志。与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克服资本矛盾不同,社会主义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用公有制经济力量和国家政治力量来引导资本、驾驭资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避免资本扩张悖论在中国发生,探索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曾晓昀 《兰州学刊》2013,(7):190-194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自然因素、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制度手段等的综合发展。其中,制度手段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引入"软法"概念,提出通过粮食"硬法"与"软法"的结合,尤其是中国《粮食法》与粮食政策并进,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制度创新。粮食"软法"的提出,有助于实现公共治理、私人治理与第三方治理的有机统一,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是一种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软实力"概念与"软权力"概念有着同出一源或者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但它们并非是等同的,而是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实现路径和目标对象。目前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已有较大提升,然而国际"软权力"并未同步增强。在总体上,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偏于"内省性"发展,缺乏勇于追求国际权力的"外向性"特征。"软权力"的目标指向是对国际权力的追求,关键是采取非强迫性的"吸引"或"说服"的方式。在国际社会现有逻辑和语境下,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无法回避国际权力问题。中国的外交事务不应仅仅对西方立场作出被动回应,而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造自己的"价值立场"、"话语系统"和"公共产品"。在新世纪,国际权力的转移给既是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谋求国际权力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仅仅专注于或满足于"文化软实力"诸项指标的提升是不够的,必须拥有充分的"他者"意识、占领时代"文化制高点"的勇气,以及不断提高对外"说服力"的举措等。  相似文献   

12.
“软实力,硬影响”,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是今后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国际和国内层面上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究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途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认为中国在金融危机之下既应该看到构建和提升软实力的机遇,也不能忽视其背后的巨大挑战。在如此特殊时期,中国应立足机遇和挑战构建中国软实力,在硬实力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尽力并尽量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丰富资源和良好基础,同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问题。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性引领作用,已成为制约综合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探析如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从推进和谐文化发展、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三个方面阐述加强文化领导权,构建中国软实力之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构建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推动文化创新并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路径出发,以中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军事软实力之区别,为中国提升和运用军事软实力得出如下启示:中国要以军事硬实力为基础,弘扬中国优秀的军事文化传统,宣传中国军事安全战略的防御性,加强军事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中国军队在国际社会中的认同度,增加军事安全互信,为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将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再次展现了党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与非凡的调整创新能力以及对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要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应坚持以国际国内“两面”为“经”,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以发挥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吸收力和影响力等“三力”的巨大内能为“纬”,全面统畴“两面”与“三力”的协调发展,共同托起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发展软实力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是:各国都在打造软实力,我国软实力发展现状薄弱,特别是面临美国软霸权的挑战。为此,应从精神状态、做留学生工作、鼓励民间力量发展、做好外交工作等方面,积极打造我国的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  相似文献   

19.
内容提要文化具有重要的软实力作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对于重庆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尚存在文化的价值未被充分认识、文化自觉自信意识不高、文化精品不多、文化保护不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文化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应充分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软实力作用,加强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重视和引进高端文化人才,拓展文化投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