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天君衍义》作为韩国"天君"小说的代表作,其叙事特点是情节故事依凭理念图式展开,其理念图式的核心内容就是程朱理学的社会理想和伦理观念,基本冲突就是"天理"与"人欲"的矛盾纠葛.这不仅与中国性理学思想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而且与西方的弗洛伊德学说在阐释人的深层心理结构方面存在着同构性.  相似文献   

2.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所著的第四部小说,将手稿作为主线,使得女儿、母亲与祖母三代的故事关联在一起,把几代华裔母女的心理变化与生活困难充分展示出来.在叙事方面,小说跨越了空间与时间,不断往复于美国与中国、当前与过去.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出发,以文本的话语层面为研究对象,探讨小说独具特色的叙事结构、变化多端的叙事视角和精雕细琢的叙事风格等,揭示小说多元叙事策略对主题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照最基本的"为儿童"的标准,在我国儿童电影史上少数挤进主流院线的影片当中,选取<我的九月>和<草房子>两部儿童片,从电影表现形态的角度切入,分析影片的戏剧化叙事结构和散文化叙事结构,探究我国儿童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影片样式,其在叙事艺术上的得失.并探究影片的深层结构,进一步细究两部影片表面故事背后潜含的植根于中国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4.
论张爱玲《传奇》叙事的心理时间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玲的<传奇>创造的是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新传奇",所力图营造的是一种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奇异的感觉".在直接体现这一"心理传奇"理念的叙事策略中,张爱玲将个体意义上的生命体验加以逆向性地截取,在"变异"的心理时间上进行片段而又具有回顾意味的叙事,使所有的传奇故事都在"陈旧而模糊"的回忆中,沉浸于"无法挣脱的时代梦魇".其所形成的"奇异"的心理真实,在消解了"日常"生活的现实意义之后,充分传达出一种个体生存无法摆脱的苍凉感.  相似文献   

5.
西西,香港文学现代派的代表作家。在她的文集《故事里的故事》中,收录了多篇"故事新编"型的作品,从叙事学的角度看,这些重写经典故事的作品均从叙事视角的方面对原故事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而其中的三篇,则是在视角改编的基础上,以戳破虚构的"元虚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透过这种"元虚构"手法,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关照、理解西西重写故事背后蕴含的"反省"意图以及"拆解"、"重构"的思维方式,而且还能看到在后现代语境中小说这一艺术形式是如何对自我进行突破与革新的。  相似文献   

6.
《金锁记》借助转述、省略、概要、停顿等叙述技巧,增加了叙事时间之外的故事,从而在篇幅与故事容量之间取得了平衡。三言两语的转述交代了主人公的背景材料;省略与概要将故事所占的叙事时间减少到最小程度;停顿在《金锁记》中表现为心理停顿,虽然叙事时间无限大、实际故事停顿,但心理停顿给予了读者想象的空间,无限扩大了故事本身的寓意与韵味、接受者解读文本时往往关注占据文本篇幅较长的事件,而这些叙事技巧所蕴涵的叙事时间之外的故事对解读《金锁记》也别具意义。   相似文献   

7.
"口头程式理论"是二十世纪美国民俗学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又称"帕里-洛德"理论.<福羊之歌>是土族口耳相传的长篇叙事作品,该叙事诗无论是语言、主题还是叙事结构上都呈现出了强烈的模式化倾向.本文主要是运用"口头程式理论"的三个结构性单元,即程式化的语言、主题或典型场景、故事范性或故事类型来解读土族叙事长歌--<福羊之歌>.  相似文献   

8.
伟大诗人乔叟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继承了欧洲文学"框架故事"的伟大传统,构建了一个高度发展的叙事框架.独特的叙事框架把所有的故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故事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诸篇中有50多篇通过"戏言"生发故事,这种叙事方式颇具特色,在此称之为"戏言"叙事。就叙事向度而言,"戏言"叙述既继承了传统小说写作的结撰方式,大致朝"戏言成祸"、"戏言呈祥"悲喜两极展开,又平地生波,一波三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叙事潜力,为我们呈现出了人生百态的两种终极归属,提供了两种叙事审美范式。"戏言成祸"故事对传统文化宗旨做了进一步宣扬:富有劝善惩恶功效;而"戏言呈祥"故事叙述方式虽不是蒲松龄原创,但他在应用中将这种叙述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玩笑亦或是祥兆。这些展现悲喜向度的故事通过其独特的"戏言"叙事,在展现给我们许多审美谐趣、令人发笑的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着力于描写一些充满离奇爱情的故事,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心的爱情架构过程是她小说创作中的重要观照点。她的小说《断头》,在叙事进程方面,考察故事中人物关系的不稳定性及其在话语层面表现出来的叙事张力;在叙事判断方面,探讨故事如何实现从社会伦理维度向宗教信仰的转换;在叙述语言方面,研究故事的叙述模式和语言的转喻性,揭示其对小说主题和人物塑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郭靖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主人公 ,他虽然“痴”、“愚”、“笨” ,是个“傻小子” ,但是他宅心仁厚、真诚、勇敢 ,而且富有伟大的同情心。本文除了作以上的分析外 ,还就郭靖从“傻小子”成长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的外在影响和精神内省做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童子军是一种儿童教育组织,童子军教育是通过野外活动的训练方式,培养健康、快乐、有用的社会公民的一种教育活动,由英国人贝登堡倡导创办。以此为发源地,童子军教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我国在1912年由文华书院首先引进了童子军教育。在各个时期,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当代维吾尔族当中普遍存在有生子以蜜涂口的习俗,可说是婴儿的“开口”。但是关于维吾尔族的这个习俗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古代粟特人中有“生子必以蜜食口中”的习俗。伊斯兰教教义里面也有与该习俗有关的记载。文章通过田野调查调研资料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探讨维吾尔族的生子以蜜涂口习俗并试推测维吾尔族这个习俗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4.
披蓑负笠的外表、倚牛吹笛的行为,是“牧童”形象的基本特征。唐诗中的“牧童”有写实、象征两类,后一类“牧童”身上寄寓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民国时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童子军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了以往认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詹姆士.巴里的小说《彼得在肯辛顿花园》和《彼得和温迪》写于20世纪初期,小说的主要人物彼得不只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他还有四个象征性身份。通过分析彼得的身份及特点笔者进而阐明彼得身份的多样性及颠覆性是与作者创作时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男孩在学校不够上进、在家中过分依赖、在社会上遇事易气馁、在性格上偏女性化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有专家学者称之为“男孩危机”。分析有关研究成果发现,这种“危机”从外部因素来看,源于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与男孩自身的生理、性格与态度等个性因素有关。解决男孩发展中存在的这类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教育策略,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王伟萍 《南都学坛》2012,32(4):43-47
在中国古代诗歌园地中,有不少以牧童为题材的诗歌。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钟爱牧童的理由有二:一是牧童题材诗中人牛相与相恃、自谦自足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幻想;二是牧童的形象特征暗合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身理想人格与性情的想象。诗人们精心构筑的明净、纯朴的童稚的世界,不仅让自己,也让时人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藏、游、息、修,同时也让千年万代以降的成人们拥有了一个可以永远回望的精神家园,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创作牧童诗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19.
趣味深长话雷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歌是流传在雷州半岛的地方民歌.在雷州半岛影响极其深远。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反映雷州风土人情最全面的艺术瑰宝,情趣盎然,精妙绝伦.如牧童歌中的童趣、颠倒歌中的意趣、讽刺歌中的辣趣、艺术手法中的妙趣等。  相似文献   

20.
B超的滥用、强烈的男孩偏好以及对非法流产行为监控的失效共同构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充要条件,三者中任一条件不满足都不可能出现出生性别比偏高。尽管B超发明和滥用前出生性别比并没有异常,但也不能说出生性别比偏高与受教育水平、传统文化等因素无关。事实上,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男孩偏好和B超的可获得性而影响出生性别比。由此出发,促进出生性别比回复正常,短期内应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坚决禁止B超的滥用,关键是加强立法和管理;长期内则必须治本———消除男孩偏好,关键是加速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