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仙女下凡的故事模式一直为历代文学家所运用,金庸在创作这三部小说时,就用象征的手法,把仙女下凡的模式原型演绎出来,虽然故事情节不同,但是是同一原型的不同的演绎版本。在他的《射雕》三部曲中,黄蓉与郭靖、小龙女与杨过、赵敏(小昭)与张无忌的爱情是仙女下凡的故事模式的翻版。仙女下凡的故事模式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社会大众的审美偏好,而且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某种反应机制,即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形态。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8,(4)
我18岁写诗,写了不少爱情诗篇。我28岁开始怀疑爱情。我30出头写了小说《不谈爱情》,成为一个不谈爱情主义者,一直到40出头,我都是爱情的铁杆否定派。然而,就在这个时刻,似乎我所未知的某个季节来到了,仿佛正在成熟的麦子懵懂于金秋的降临,但是它会自然地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的恩惠。我是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变化,我感觉自己慢慢地进入了一种处静而知微的状态,可以眼看着爱情这桩美丽的事物,从生活的一团混沌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遥远的古希腊开始,先哲们已经开始歌颂爱神、探讨爱情。系统的爱情观在柏拉图的著述中已经论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从《斐德罗篇》、《会饮篇》这两篇最伟大的柏拉图对话著作入手,来发掘柏拉图的爱情哲学观。  相似文献   

4.
穆旦爱情名篇《诗八首》深受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影响,其对爱情四个发展阶段——爱情的开始、深入、宁静和回归的描写,体现了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交织,展示了不受束缚、回复本真、不断超越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用审美的人生态度审视爱情的爱情信念。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我国基诺民族的婚恋习俗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基诺族婚姻形式、家庭形态、母系社会、父系社会、氏族外婚、氏族内婚等问题已有相当描述、分析和研究。本文着重就基诺民族婚恋外显行为中的心理内涵、心理活动及情绪、情感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基诺民族的爱情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爱情的发生阶段或初级阶段,基诺语称“巴漂”。取自成语“巴漂咪带约”,意即爱情是由两双含情的眼睛彼此注视时开始的。 基诺族异性在一起劳动、生活,互相爱慕后便以脉脉含情的眼神向对方表达心声,一旦彼此心领神会即标志着爱情的开始。如此再三表达之后,双方就有象征性的赠礼,一般都是  相似文献   

6.
马丁从他和鲁思的第一次见面就坚信他的浪漫爱情并努力从一个粗鲁的水手转变成为一名作家,一个名人,爱情是促使他成为一名超人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当马丁得到世人的承认,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他却开始与社会格格不入。带着对所谓的爱情的失望,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正> 80年代台湾文坛的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发展到一个高峰期。这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青年女作家,用女性的眼光观察着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创作题材广泛,笔触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深刻、隽永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蒋晓云即是排行榜上有名的一位青年女作家。蒋晓云大学期间开始发表小说,并多次在台湾获奖。毕业后赴美留学。她开始文学生涯后就对爱情婚姻问题投以极大的关注,她更多地着墨于与她同时代的社会变迁中的青年男女身上。她的爱情题材小说大多收在小说集《无情世代》里。爱情,是男女心灵  相似文献   

8.
当代知识女性在追求婚姻爱情时,面对社会、家庭、工作的多重压力,往往容易陷入对自我的不确定,甚至是否定,她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爱情和人生。赵玫在《秋天死于冬季》中借青冈和虹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内心对于婚恋爱情的深刻认识,爱情中不仅有激情、性爱、情感交融,女性一味的付出真心和牺牲并不能彻底拯救爱情,还需要理性的调节与包融,需要强大精神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 ,它们分属于两代人 ,爱情的结局亦各有不同。作为上一代人的卡瑟琳和希克历 ,由于处在文化冲突时期 ,因此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而作为下一代人的贵族青年小卡瑟琳和哈里顿 ,由于处在文化融合时期 ,他们的爱情则以喜剧形式开始。这爱情的一悲一喜 ,既体现了作者新型的爱情观和深刻的宗教观 ,也体现了文化转型的艰难以及转型后贵族文化新生命力的勃发。  相似文献   

10.
安妮 《女人世界》2005,(5):38-39
“爱是一桩糊里糊涂的事”,我常常想,世界上可能不会再有一个人能像我这样理解这旬话的含义了。因为当我和拓宇有了爱的开始,就知道旧习惯从此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爱情之旅。但爱情的魔力却让我别无选择,尽管我不止一次地试图说服自己,不要为这一分注定虚幻的爱情走火入魔,但我却对自己无能为力,当面对一个自己爱的男人时,我所有的矜持和坚守都在一个情潮澎湃的时刻全线崩溃,我完全地昏头昏脑了。  相似文献   

11.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12.
黄亦兵 《百姓生活》2010,(11):19-19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质朴,善良,真诚。自我懂事开始,我就把父母当作一本书来拜读——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读他们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大量的青年作家试图在小说中探索爱情与自由的新关系,这其中存在着不同趋向:一方面,大量作家抒写了为爱情而战的决心,无论是追寻恋爱的自由还是追寻自由的恋爱,总之都是把爱情与自由同构;另一方面,也有些作家开始探讨自由对爱情的破坏,或爱情对自由的束缚。文章阐述20世纪20年代小说中表现出的这几种趋向,并由此指出作家们的总体追求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男女之间有了爱情,大多是从餐桌开始表现出来的。这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男女同学把饭票放在一起,坐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了,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他们开始恋爱了。蜜里调油的时候,一对小儿女相互喂饭,全然不顾别人看了起鸡皮疙瘩。  相似文献   

15.
19岁的初春,倪想到普陀山许愿,希望在空白的感情世界里,开始一段爱情传奇。最好,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点,以觉察不到的方式,爱悄悄降临。  相似文献   

16.
正还记得,我大学的时候,学校开了一门通识课程叫做"婚姻与家庭",结果报这门课的人爆满,想修还得抽签。想起前阵子看到的初中小情侣相约自杀、初中女生决意为恋人保住孩子等社会新闻,我不禁想:这样的"爱情课"开在大学未免太晚,从小学就要开始了吧?之前,杂志曾采访过我,希望我谈谈"学校没教的事",当时我所提的,就是"爱情"。活到现在,深深觉得,爱情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  相似文献   

17.
新招:用爱情阴谋俘获爱情 商业在制造着一个个的阴谋,其中就有爱情阴谋。 20世纪末,西人发明了一种叫“爱情药水”的东西。在两性世界里,这种药水成了爱情的催化剂,谁抹了这种药水,也就抹出了他的全新的爱情生活。也就是说当一方爱上另一方,而另一方对一方并不特别感兴趣,一方若抹上这种药水,另一方也就会喜欢上一方,至少比不抹时要喜欢一点,很可能另一方会成为一方的爱情俘虏。 这种“爱情药水”类似于香水,但比香水的作用更强。很多女性可能使用过  相似文献   

18.
郑人篇     
小郑听说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就是爱情。小郑起了个大早,决定去寻找爱情。可是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呢?邻居小齐是个有爱情的人,她打开匣子,把自己珍藏的爱情拿出来。小郑一看,原来是一双水晶鞋——晶莹剔透,光芒四射,巧夺天工,大小合适。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经济转型、新生代农民问题开始浮现的时期,“底层小说”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转型期新生代农民的思想动态,对于当代的社会现实作出了艺术上的回应。通过“身份认同”和“爱情叙事”两个关键词,来考察“底层小说”所反映的底层人群内心世界的焦虑情绪,以及两栖于城乡之际的生活际遇给他们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而底层作品通过爱情叙事这一策略来缓解主人公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20.
消失的情人     
羽毛 《今日南国》2007,(7):42-43
杜拉斯从1943年开始文学创作,获奖无数。她有过很多情人,垂暮之际爱情已如一片荒漠,却偏偏遇见了雅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