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下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广西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寻求相关的理论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深远意义。针对广西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应围绕经济建设的重心,理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优势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少数民族农家经济的变迁为视角,探寻近代民商及其工商活动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这不仅将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广西作为一个经济后发展区域,近代以来其经济变迁的历史特点及变迁动力,对于今天的西部大开发特别是民族地区招商引资、扶贫开发和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甘肃、广西两个少数民族杂居村落民族关系现状进行考察,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特点及因素。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民族关系存在着差异,但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随着经济、文化、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的不断加强,必然会使民族之间加速相互融合,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略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促进民族间交往融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明清两代广西民族地区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各地水陆道路开通,桥梁、渡口兴修.这一时期广西民族地区交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征.交通的改善和发展促进了广西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及民族交融.  相似文献   

5.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历东晋南北朝的民族迁徙和融合,广西地区的民族和文化有了较大发展.隋唐统一全国后,加强了广西各民族与中原的关系,唐文化直接传播到了广西地区,推动了民族的融合与经济的发展;边疆各族人民为丰富盛唐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经济,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计划的一方面的客观依据。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改善和提高少数民族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目的之一。因此研究民族经济课题十分重要,但当前我们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甚至可以说是垦荒阶段。本文将就广西瑶族经济的特点及其与社会主义经济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以及发展瑶族经济的重要意义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广西,是全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居住在这里的瑶族,约有七十四万余人,占瑶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瑶族居住地,由于历史的和经济的原因,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他们大多居住由区,如广西西部的都阳山、中部的大瑶山和南部的十万大山等。广西瑶族比较集中居住在金秀、巴马、都安三个瑶族自治县。瑶族聚住山区的自然条件,在一  相似文献   

7.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这是广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的结果.由于居住在广西境内的人口多属壮族和汉族,因此广西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在壮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上.从历史上看,壮族和汉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两民族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民族区域经济、民族观念、民族居住环境、民族政策等方面对广西少数民族妇女人才成长的民族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民族团结进步60年的历程,其价值不仅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极具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的基本制度,同时,广西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实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促进了民族经济大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增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了官方与民间互动的良性循环,创造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和谐民族关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民族关系主要包括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建设和谐民族经济关系、和谐民族政治关系、和谐民族文化关系等。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和谐民族关系的标志;经济关系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经济基础,政治关系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政治保障,文化关系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1.
广西的壮族和汉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这两个民族,自古以来,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历史上广西汉壮民族关系,加强汉壮团结,对广西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时期 ,经过发动战争 ,开凿灵渠 ,在广西地区设郡、县 ,标志着广西地区由此进入了封建社会 ,这是广西社会的一大飞跃。两汉时期 ,广西地区虽有反叛中央王朝的反抗斗争 ,但是徙入的汉人进一步增多 ,中原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传播 ,促进了广西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的重要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入,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需求日益旺盛。结合广西自治县单行条例的立法现状,分析问题及成因,并 提出立法完善的建议,有助于广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对新疆、甘肃、宁夏、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状况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西部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人文素质提高的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民族作为政治主体与其他政治主体如政党、国家、政府发生的关系,便构成了民族政治关系。而作为人群共同体的民族,也处于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之中。民族共同体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结成的民族政治关系、民族经济关系都是重要的民族关系。纯粹的民族经济关系、民族文化关系是没有的,纯粹的民族政治关系也是不存在的。民族政治关系与民族经济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地区在旧石器时代 ,人类的进化大体与黄河流域一致。中石器、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的华夏、蛮、西戎、东夷及北岭的诸多古越族或部落亦有不少徙入广西地区 ,和当地土著民族交错相居、融合 ,泛称为古越或蛮夷 ,此时期的广西与中原地区差距不大。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三代 ,广西地区经济、文化大大落后于中原。春秋时期 ,广西处于分散元君之原始部落或部落阶段。战国时期 ,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以大藤峡为中心的桂中地区,是明代广西民族矛盾与民族冲突最为激烈之地。该地区紧张的人地关系是造成明代广西民族关系长期紧张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瑶族势力空前壮大。瑶族分布的重心已南移至湘南及两粤,三省瑶人势力最盛的是:湖南的衡、永、郴、桂等州诸瑶;广东为占据泷水流域的罗旁瑶;广西则为浔州大藤峡瑶。明代瑶族社会,虽然整个发展程度尚不高,但较前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从社会经济、政治及民族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9.
明太祖与谋臣刘基共创军卫法,以为明朝的军事制度。在全国范围设置都司、卫、所,作为巩固统治和实施政策的实力基础。其在广西所设卫所及其迁徙,与明朝和广西各族关系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而《明史》土司传、兵志、地理志及今人所绘历史地图册的记绘每多讹误,因据《明实录》将广西卫所设置迁徙情况作若干考订,以为研究明代广西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欢迎投稿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北方民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发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关系、民族经济、宗教学、人类学、回族学、法学、文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