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后期,在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方面作出较大成就的当推刘宗周。刘宗周“上承濠洛,下贯朱王”,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而且综合众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蕺山学派。他关于教育方面的许多论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建构新儒学道统时并没有给予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充分的肯定。牟宗三认为,陈白沙的体证工夫缺乏充分而笃实的践证,他对心体的体认流于玩弄光景,未能真正建立心学系统。刘宗周的儒学既继承了程颐、朱熹关于性体的理论精髓,又继承了陆九渊、王守仁关于心体的理论精髓,是新儒学道统的殿军。事实上,无论从师承关系上讲,还是从学派传承的内容与特征上讲,刘宗周都属于江门学派。陈白沙所构建的心体、道体体系经由湛若水、唐枢、许孚远依次传承至刘宗周、黄宗羲,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是濂洛正宗。牟宗三对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的定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3.
《大学》在明代后期学术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代学术与其它朝代不同之处是其重视学术自得与宗旨。王阳明良知之学是《大学》、《孟子》重新阐释的结合体,心学的核心概念良知和致良知正是王阳明学术的自得与宗旨。而王阳明学术的起点是从"格物"、"致知"的重新阐释开始的,这也是王守仁告别程朱理学,走向阳明心学的关键。从王守仁的"良知"之学发展到刘宗周的"慎独"之学,是对《大学》"格物"、"致知"重新阐释的结果,更是学术演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叶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至今仍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他主张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反对摧残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方法。作者根据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从教育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5.
王守仁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教育思想以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天性为基本原则,王守仁与卢梭在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均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对传统教育忽视儿童天性的弊病进行深刻的批判.两者对教育史造成了不同影响,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范式,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却成为西方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6.
王守仁教育思想新探夏敏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字伯安,他曾筑室绍兴的阳明洞中,创立阳明书院,故后世学者又称他为王阳明。1王守仁的教育活动基本上是和他的政治生涯交织在一起的。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父王华是状元郎,官至吏部尚...  相似文献   

7.
刘宗周不仅是明末著名学者,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刘宗周尚诚求真的诗学精神,体现出向传统儒家诗学思想的复归。其诗歌一反晚明诗坛的市井俗音与山林衲气,倡言忠义,坚守气节,境界崇高,格调沉郁,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刘宗周的"诚意说"在扭转浙东士风、重振忠孝节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亦使浙东诗风由尚个性转为尚节义。无论在哲学方面还是文学方面,刘宗周的地位与意义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王守仁的《大学古本序》石刻,是以其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白鹿洞书院讲学会后之定稿刻石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古本大学》是王守仁构建其哲学思想的营盘,而且他是在改写《大学古本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他的"致良知"学说的。  相似文献   

9.
宋明时期,儒、释、道三家思想已成融合之势,释、道二学日益渗透于正统儒家思想中。王畿作为心学派王守仁的得意门生,其思想颇受老庄影响,特别是在本体论架构中,即关于对“道”的虚无性、自然性的继承和主体性思路的延伸方面流露出明显的道家痕迹。与此同时,王畿对老庄思想中不合儒家价值信念的地方予以了批判和改造,体现在功夫论中“自信良知”学说与老庄“绝圣弃智”观点的分道扬镳,及由此而形成不同的社会态度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明末儒学大师刘宗周的崇实黜虚的哲学观点。刘宗周一贯坚持儒家传统的重视实际和伦理的立场,反对禅学的虚无和超伦理的思想。他批判了王学禅学派的观点,并以王学正宗自任,但对王阳明学说中的虚无方面也进行了补救、匡正。为杜绝禅学空虚之弊,他接受了气本体论;同时他仍坚持心学。试图建立一个基于实有的纯粹儒家的心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观察日全食     
明代理学家、诗人王守仁,幼年时家贫,因无力缴租,父亲被抓。王守仁去见县官,愿代父受罪。  相似文献   

12.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是明清之际一位继承传统又独树一帜的画家.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之家,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文学和绘画才能,青年时代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盛名于时,与同代著名人物画家崔子忠并称"南陈北崔".他的人物画兼具"古拙美"与"装饰美",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因而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襞是"身本"思想的竭力倡导者,他继承了王艮"身本"思想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王襞突出了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内求,主张见危顺受;在格物问题上突出正己修身,正心为国,反身而修.因而王襞的"身本"论比王艮的"身本"思想更具合理性,也更有价值.王襞还继承了王艮的亲民思想,突出了"亲民安民"的时代要求,他心系民众...  相似文献   

14.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早年讲学时着力主张的思想,晚年他仍对此“言之屡屡”,可以说“知行合一“是他毕生强调的主要思想.早在明清之际,王夫之就批评王守仁的“知行全一”说是“以知为行”、“销行以归知”.(《尚书引义·说命中二》)此说一出,遂成定论,至今许多论著还常引它作为批评王守仁知行观的根据,认为知行合一的实质是以知吞并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舒新城的教育思想文化价值取向追本溯源,找出其和儒家教育思想继承和突破的关系.进而从"德育为先"、"免费教育"、"选科制和学科制"改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其对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舒新城对儒家教育思想的突破主要表现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兼顾"及"伦理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调和"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守仁是明代大儒,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影响至今。他传奇的一生兼有立德、立功、立言的特点,被称为封建时代的完人。由于其特殊的贡献得以从祀孔庙,成为官方认定的经世大儒。学界关于王守仁从祀的过程研究较多,但对于其能够得以从祀的原因还少有详细梳理。可从王守仁个人理想、主要成就、外部保障及学说的时代性等四方面来论述厘清这一问题,这对于研究王守仁的历史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守仁被贬贵州龙场驿,来回均经过湖南醴陵县,在醴作诗四首,反映了旅途环境的艰险、寻求解脱的心理及僧人的纯朴,也有对寺庙如画风光的描绘。这四首诗都与佛寺有关,主要原因是王守仁的思想深受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对王守仁的美学思想作一尝试性的把握。由于其心学强调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体验活动,使其美学也具有典型的体验性质。可以说,王守仁的美学就是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19.
宋明理学并非现代人常说的内向之学,其学术思想实践具有深远的社会政治意义。晚明大儒刘宗周之学以慎独为宗,其思想由"生气(欲)"论、"喜怒哀乐"说和"一万互统"说逐层奠基,具备独特的义理结构和政教义蕴。此所谓政教义蕴经由刘氏门人黄宗羲对师学的继承和发挥,更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20.
“知在先”与“行为重”:朱熹知行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知行观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行相互依赖("知行常相须"),二是知先行后("论先后,知在先"),三是以行为重("论轻重,行为重").这三个方面是从不同角度立论的:知行相互依赖是总原则,知先行后和以行为重是具体操作;知先行后强调行以知为指导,以行为重突出知依赖行的贯彻.朱熹知行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因而不可将任何一个方面孤立或夸大.王守仁对朱熹的指责恰恰是犯了将其中的一个方面"论先后.知在先"孤立看待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